
市政署正全力跟进台风的善后工作
本澳受强烈热带风暴「浪卡」影响,天气不稳,市政署已加强对水浸黑点的渠道疏通工作,检查各泵房及渠道,避免街道水浸。同时,派员巡查各区了解行道树的受损情况,及时移除有即时危险的树木并清理断枝。市政署将全力做好善后清理工作,减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于三号风球时,市政署已经启动低涯地区及水浸黑点排查和清渠工作,同时检查雨水泵房和后备发电机的运作,以及遥距控制监测系统。「浪卡」吹袭期间,未发现明显水浸情况,内港部份路段出现轻微海水倒灌,已即时派员疏通处理。同时为保障公共渠网的排洪能力,市政署持续派员监察各区下水道和雨水井、泵房等设施,确保运作正常,使积水能有效排走,亦针对低洼地区及水浸黑点,调派泵车加强渠道疏道工作,避免街道水浸。
此外,市政署人员亦加紧巡查各区,了解行道树的受损情况,并及时移除有即时危险的树木并清理树木断枝,首要保障本澳各主要干道的交通,以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在八号风球除下后,市政署协调清洁专营公司调派车辆及人员进行垃圾收集工作。同时,稽查人员亦加强巡查街道垃圾收集设施,以及时通知清洁专营公司跟进。并呼吁市民及商铺,暂时不要弃置大件家俱、电器等大型垃圾于街道上,可先弃置易腐坏的生活垃圾,并将其包好且妥善地放在公共垃圾收集设施内,以免影响环境卫生,亦让清洁专营公司加快风后垃圾收集工作。
为保障公众安全,当“八号或以上风球”转弱为“三号风球”时,市政署将对全部所属管辖的绿化及休憩设施进行巡查及评估,为避免影响前线人员进行检查和作出应急处理,期间场所不对外开放,于具门闸或主要出入口之场所会设告示牌让公众知悉。经分析及评估各设施的损毁程度后,会分正常、局部或暂停开放三个等级,开放清单公布于市政署网页www.iam.gov.mo及澳门自然网http://nature.iam.gov.mo,公众可密切留意有关讯息并敬请配合。

公职局加强推广新版“一户通”
随着第2/2020号法律《电子政务》及第24/2020号行政法规《电子政务施行细则》的生效,澳门特区政府首先扩大既有的“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平台的服务功能,实现“一户通”平台遥距开户。未来,将继续有序地利用“一户通”平台推出涉及电子证明、数码证照、数码化接待、电子通知等系列电子化公共服务。
“一户通”为澳门特区法定的统一公共服务电子平台,由行政公职局负责管理。现时,“一户通”可以遥距开户,市民只要下载“一户通”手机应用程式,输入手机号码并获取验证码,填写个人资料,再按指令进行面容识别、同意协议及设定用户名及密码,即可在线确立电子身份识别,开通“一户通”帐户。帐户持有人可以电子身份登入“一户通”,使用特区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遥距开户“一户通”采用面容识别作为身份识别工具。此技术只是将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数据,以单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证明局作比对,确认后只返还结果,不会复原成照片,行政公职局或其他部门都不会将资料保存。同时,根据《电子政务》法律内的自愿使用原则,市民有权选择是否使用电子服务。
为促进市民了解和推动使用电子化服务,行政公职局日前向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等社团的工作人员作了讲解和培训。未来将持续和不同团体合作,加强推广宣传“一户通”。
随著“一户通”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发展,行政公职局将持续完善系统运作,提供更便利的电子化服务环境。特区政府在推动便民的电子化服务同时,亦高度重视保护个人私隐,并会加大力度向市民宣传及推广使用。

市政署跟进氹仔一行道树倒塌意外
市政署今(十月五日)中午十二时接报,氹仔奥林匹克大马路近利茂大厦的一株行道树倒塌,影响现场交通,随即派员跟进,在消防及市政署人员合力下,于下午一时完成清理并开通受阻路段。
倒塌的为一株阴香树,从树基位置发现部份树根出现腐朽,树干上半部份则有被撞击的痕迹。经查看附近监控录像,发现今早树木倒塌前曾被货车尾板碰撞,可能因而导致树木不稳,加上连场大雨令树木倒塌。市政署于今年风季前亦曾进行检查,当时生长正常,未见有真菌子实体或白蚁蛀食。
为确保行车及行人安全,市政署将再排查该路段大型阴香树,并加强对行道树的巡查及管护工作,同时亦呼吁市民爱惜树木,共同守护社区的绿化资源。倘有意破坏,将追究相关责任,此外,市民如发现公共街道树木有异常情况,请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

市政署自由波地因翻新工程暂停开放
市政署辖下黑沙环中街自由波地、黑沙环高利亚自由波地、鸭涌河自由波地及黑沙海滩自由波地,因进行翻新工程,将于十月五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敬请公众留意。
工程包括更换及翻新围网、修复球场地面裂缝、重新髹上室外运动场用涂层及界线等,完成后将提供更完善的康体场地。市政署辖下各区的自由波地因使用多年,设施存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及老化情况。为优化球场环境及设施,市政署已由六月份起有序地为各区自由波地进行翻新工程。

下周三起白鸽巢前地扩大禁烟范围
市政署将于10月7日起扩大白鸽巢前地禁烟范围,敬请市民留意配合。
白鸽巢前地绿树成荫,树荫下设有座椅;前地一则有一座小型瀑布式水池,环境清幽,是市民休憩闲适的好去处。同时,亦是通往白鸽巢公园的主要区域,自儿童游乐区重新对外开放,吸引大批家长及儿童前往游玩。为提升市民身体健康质素,市政署在听取市民意见及审视实际情况,由10月7日起将禁烟范围由白鸽巢前地水池周边,扩大至前地大部分区域,现场将有明确颜色划线识别禁烟范围。
市政署呼吁公众配合有关措施及遵守相关禁烟法律之规定,共同建设无烟环境。如有疑问请致电28337676查询。

响应世界狂犬病日 提醒饲主定期为犬只注射狂犬病疫苗
联合国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为「世界狂犬病日」,倡导为犬类接种疫苗、提高社会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止被狗咬伤,都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市政署响应有关倡导,呼吁犬只饲主关注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性,定期为犬只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提醒市民应避免接触不明来历或野生动物,若不慎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以肥皂及清水,反覆彻底地清洗伤口,并尽快前往医院接受适当的治疗。
狂犬病属人畜共患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人类、犬、猫等温血动物均可被感染,当病徵出现后足以致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目前狂犬病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每年约有六万人因此而死亡。犬只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近九成以上的人类感染病例是由犬只咬伤引起。然而,狂犬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疫病,透过广泛地对犬只进行预防疫苗注射,可有效防止狂犬病的传播。因此,联合国订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为「世界狂犬病日」,呼吁全球各国认识到狂犬病问题,通过管理狗群以防疫病传播,并为狗只接种疫苗确保其群体免疫力;为被咬伤者提供预防和护理服务。务求能于二○三○年达到消除全球狂犬病的目标。
根据历史记载,本地区亦曾有狂犬病发生,经过多年的努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本澳再没有发生人或动物感染狂犬病。一直以来,政府致力推动本澳的动物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中包括立法落实饲主责任制度,根据第4/2016号法律《动物保护法》的规定,饲主须为满三个月月龄的犬只领取动物准照,并须履行法定义务,为犬只提供防治传染病的必要措施,尤其应定期为犬只注射狂犬病疫苗。目前本澳已全面使用免疫期为三年的动物狂犬病疫苗,饲主可以带犬只前往澳门市政狗房及路环市政狗房注射,此外,市政署亦会于每年一月至二月期间在本澳各区设置「犬只准照申领及续期流动服务站」,方便市民就近办理准照及疫苗注射。自二○一六年至今,市政署已为本澳犬猫注射超过三万剂的预防狂犬病疫苗,并持续向动物饲主宣传预防疫苗注射的重要性,从源头防控狂犬病。同时,透过管理流浪动物等措施,控制人畜共患病在动物种群及人类社区传播的风险。
此外,第7/2020号法律《动物防疫法》已于今年九月一日生效,进一步完善本澳动物疫病防控的法律制度,当中狂犬病被列为本澳其中一项重要的法定强制申报疫病。一旦兽医知悉或怀疑有动物感染狂犬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市政署或治安警察局作出具名申报。未来,市政署亦会持续加强狂犬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动物和市民免受狂犬病的威胁,维护本澳的公共卫生。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今日生效
第2/2020号《电子政务》法律以及第24/2020号《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行政法规今(27日)生效,为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提供了法律基础,标志著特区政府电子政务进入新阶段。
配合法律生效,特区政府将遵循便民便商原则,围绕电子证明、数码证照、数码化接待、电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务,有序落实一系列公共服务的电子化。
行政公职局局长高炳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贯彻落实行政长官的施政理念,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打破“讯息孤岛”困局,推动落实电子政务是特区政府施政重点,行政公职局将加快构建内部行政电子化管理,协调各部门发展对外便民电子化服务。
高炳坤表示,建设数字政府无法一蹴即至,期间必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问题,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努力克服,共同推动,以需求作导向,未来,围绕电子证明、数码证照、数码化接待、电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务,将有序推动市民使用量较大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落实电子化,达至施政为民的目的。
目前,已有二十一项公共服务进驻“一户通”,另有十九项公共服务使用“一户通”身份识别及电子通知等技术。

张永春赴京访部委冀加强交流合作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日前率领代表团赴京,拜会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张晓明常务副主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俊臣,汇报第五届特区政府成立以来公共行政改革、法制和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就深入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便利检验检疫、推动法制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和交换意见。
访问期间,张永春司长与国家海关总署王令浚副署长签署了《关于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为简化澳门制造食品输入内地的通关和检验检疫流程奠定法律基础,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源头防控,口岸便利通关"的目标。
参加访问的成员包括: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顾问罗瑾瑜、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吴秀虹、法务局副局长锺頴仪等。

政府抽检市售月饼未见异常 提醒市民注意食品安全
中秋佳节将至,为保障公众健康及食品安全,市政署与消费者委员会合作对市售月饼进行抽检,在各区食品零售点共抽取了四十个月饼样本进行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本次抽查样本包括传统广式月饼二十八件、冰皮或雪糕类月饼六件及潮式月饼六件。分别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测,包括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化学检测,包括防腐剂、甜味剂及黄曲霉毒素B1。此外,针对含蛋黄的月饼样本加验食品中禁用物质苏丹红。根据化验结果,所有样本的微生物及化学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为预防及减低食品风险,当局提醒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食材,拒绝购买来历不明的食材;保留来货及销售纪录,以便在有需要时帮助追查来源;制作食品前应检查食材的卫生质量情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在制造、贮存、运送及陈列月饼时,适时检查食品的卫生质量情况及注意温度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同时,亦呼吁消费者应向信誉良好及卫生的店铺购买应节食品,购买时须注意食用期限及包装是否完好,有否发霉或异常的状况,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并留意其贮存方法。当中,传统月饼未拆封前应置于阴凉通风处,或按标签上的贮存方法存放,开封后应尽快食用完毕,或包好再冷藏于摄氏五度以下;而雪糕月饼及冰皮月饼因制作过程不经高温烘焙,无法以加热方式杀灭微生物,故须特别注意其存放温度及环境,应按包装所示之温度贮存并应尽快食用。就近年新兴透过网购或代购外地销售的月饼或冷藏糕点食品,市政署特别提醒市民,应认清可能存有的食品安全风险,选购时须了解清楚食品的货源、运输及贮存条件及卫生状况,以保障自身权益。
此外,市政署按照居民季节饮食习惯制作了一系列的宣导小册子,包括安心享用中秋月饼、安心享用火锅、安心烧烤等,提醒市民欢度佳节同时须注意的食品安全事项,并于食安资讯网站设置「秋冬季节食品安全」专页,市民可透过食安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或下载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食安资讯App」,了解更多食安资讯。

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生效 提供通关便利助力澳门企业开拓内地市场
随著《关于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正式生效,国家海关总署与市政署将联合制定澳门制造食品的监管品种清单,对符合内地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予以通关便利,助力本澳企业拓展内地市场。国家海关总署一直大力支持保障供澳食品稳定和安全的工作,特区政府对此深表感谢,未来将继续加强沟通,深化交流合作。
市政署将为本澳食品业界举行说明会,提供技术支援与协助,协助业界把握拓展内地市场的机遇,同时提升企业及产品的质量水平。
根据《合作安排》规定,海关总署和市政署联合制定澳门制造食品的监管品种清单,并依据内地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对澳门制造并输往内地的食品制定年度监测方案,实施动态管理。
《合作安排》规定由市政署对合作项目下的食品企业及产品进行监管,对符合内地有关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澳门制造食品发出官方卫生证书,从而降低了食品因不符通关要求而报废的风险,有助本澳企业降低出口成本。内地海关将对年度查验无异常的持证食品,采取抽样后直接放行,减省了过去须留置待检的时间。若发现异常状况,双方将相互通报监测资讯,依法联合处置。
目前,所有食品进入内地均须接受严格的入口监管。随著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关系愈趋融合,澳门食品业界一直希望澳门制造食品可获通关便利,加快检测时间,以便拓大发展空间。澳门特区政府与国家海关总署一直积极探讨相关安排。随著《合作安排》生效,双方对输往内地的澳门制造食品开展共同监管合作,实现食品安全源头防控、口岸便利通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