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新推出「澳门古树名木」专题网页,介绍《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中各棵古树名木在澳门各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每棵树的特性和资料,便利市民查阅有关资料,同时促进社会大众更深入认识并共同保护古树名木。

年满百岁的古树和具特殊意义的名木是作为澳门历史进程的见证,是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载体。这些树木对澳门而言,不仅是珍贵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社会大众的集体回忆,以至风俗文化、历史、气候、植物区系及植被演替等资讯。故此,除制订《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澳门古树名木养护指引》,在法律以及养护技术上进一步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外,最近市政署更推出「澳门古树名木」网页,提供更多资讯并提升查阅该等资料的便利性,让更多市民能多方面认识本澳的古树名木,加强保护意识,理解保护古树的重要性,爱护澳门的每一株树木。

透过网上平台可以了解古树名木的分布位置、生长情况和资讯,例如:树木编号、树种、树木年龄、相片、简介、位置及健康情况等。古树名木数量以路环为最多,亦有分布在澳门半岛,如松山、白鸽巢、二龙喉、卢廉若、螺丝山、大炮台、加思栏等公园;部分会分布于民国大马路、竹湾马路等街区。品种方面如龙眼、假菩提树、榕树、樟树、海南蒲桃、大叶合欢、菠罗蜜、华润楠、石斑木等树种。市民不妨按图索骥,找寻在生活环境周围的古树名木。

市民如对古树名木有疑问,可致电市政署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或浏览市政署「澳门古树名木」专题网页https://nature.iam.gov.mo/oldtreesonline/了解更多。

政府公报早前刊登第235/2020号行政长官批示,市政署市政谘询委员会二十五名委员获续期两年,有关的续期符合特区政府委任谘询组织成员的相关规定。

根据第9/2018号法律《设立市政署》第十五条的规定,市政谘询委员会委员由行政长官透过公布于《公报》的批示委任及免职,任期最长为三年,可续期。根据特区政府有关委任谘询组织成员的规定,成员任期为二至三年,可连任二至三届,但任期最长不超过六年,每人最多可同时出任三个谘询组织的成员。

现任的市政谘询委员中自荐的超过三成,被推荐的约占六成,在任期结束前都希望继续发挥其专业及社区服务经验,为市政工作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在过去两年中,各位委员积极参与市政谘询委员会的工作,已累积了一定的市政工作经验,市政署相信有关的续任将有助持续推动市政的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市民。

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委员今(29)日就职,主席唐晓峰表示,选管会在今天就职后随即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有序开展选举的各项工作,并优先检讨上一届选务工作上的不足之处。

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唐晓峰,委员黎裕豪、戴祖义、高炳坤、容光亮、陈露,下午在政府总部向行政长官贺一诚宣誓就职。

唐晓峰在仪式后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感谢行政长官的信任,委任他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选管会稍后将逐步开展选务工作,优先检讨上一届立法会选举事务工作的不足之处,尤其是研究选举日当天可以改善的空间。另外,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透露,选管会稍后将会与卫生部门进行沟通,包括商讨宣传期及投票日当天的相关防疫措施,以便将选举工作做到最好。

唐晓峰指出,选举日期的订定属行政长官权限,因此需待行政长官作出相关决定后才能对外公布。

对于投票站的数量,唐晓峰表示,立法会选举选民人数从上一届的30万多增至本届的32万多,故此本届票站数量可能相应增加,但仍需待选管会稍后进行具体分析后再作决定。他提到,去年有一部分票站的空间较为有限或轮候时间较长,选管会将研究如何再作优化。他补充表示,选举预算亦有可能因此而上升,但选管会将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作考虑。

对于有传媒问及有关参选人的参选资格,唐晓峰表示,在不违反《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法》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参选。而参选时,参选人必须签署声明书,声明其拥护《基本法》及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唐晓峰提醒,本澳合资格但未登记为选民的永久性居民,若想在明年举行的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中行使投票权,必须在本年12月31日前登记为选民。居民可前往行政公职局或在特定时段设立的选民登记站办理登记申请,亦可选择使用自助服务机办理。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法》,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由1名主席及至少5名委员组成,由行政长官委任,选管会在其成员就职之日开始运作。

【新闻局】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成员就职

市政署今日(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接获澳门海关通报,于路环谭公庙附近海面发现一海豚尸体,经初步鉴定为江豚。

市政署接报后,即时安排人员到现场跟进。经检查和初步测量后,鉴定该动物尸体属雄性幼年江豚,体长1.2米,发现时体表皮肤已全部脱落,体表破裂且器官外露,属严重腐烂,估计死亡后随海水漂流至发现的水域。

市政署呼吁,市民如发现海豚搁浅个案,请即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处理。

 

2021年1月1日早上九时起,市民可透过“一户通” 一次性办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工作局及退休基金会的在生证明手续,全程无需亲临柜枱,即使身处外地的市民及行动不便的人士,亦可透过网上办理。同时,行政公职局推出“一户通”简易版手机应用程式,通过简化页面、增大文字、个人化自设功能,提供更简单的操作介面予市民使用,藉以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相关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养老金或残疾金受益人、退休基金会退休金及抚恤金受领人士,需于每年1月份办理在生证明,而社会工作局残疾津贴受益人以及在澳门以外地区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则需于每年8月31日之前办理在生证明。

由2021年起,已开通“一户通”的受益人只需登入本人帐户,面向手机屏幕按指示做出三个简单动作,成功通过面容识别,即完成办理在生证明。如受益人的配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已开通“一户通”帐户,亦可透过登入其帐户,以协助受益人办理。

“一户通”所采用的面容识别技术,只会将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数据,以单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证明局作比对,确认后只返还结果,行政公职局或其他部门均不会保存面容特徵资料,充分保障用户的个人资料安全。

此外,在生证明原有办理的服务方式(包括携同有效的澳门居民身份证使用自助服务机、透过邮寄证明文件或亲临办理等)均维持不变,受益人可按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使用电子服务。

现时已有约9万人开立“一户通”帐户,行政公职局将持续优化系统设计,逐步提升用户体验。除考虑方便市民和不同社群的使用需求而推出简易版“一户通”外,日后亦会增设未成年人线上开户功能,让电子化便捷服务惠及更多群体。

首届公务人员领导力培训班今(28)日在澳门大学公共行政培训中心举行结业典礼。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与30位学员热切交流,总结课程经验,听取优化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典礼上,澳大校长宋永华和行政公职局局长高炳坤分别向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现场的嘉宾、教师与学员的座位摆设成U型别具意蕴,澳大公共行政培训中心主任税兵用U所代表的3个单词:University、United和Unlimited总结了首期培训班的3个月工作。University意蕴著在澳大校园的珍贵岁月,学员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和友谊,还有跨部门合作的30颗种子。United 代表著团结协作,培训班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行政公职局和澳大之间、澳大各院系部门之间,以及30位学员之间的团结协作。Unlimited代表著能力提升的无限可能性,透过3个月的满负荷培训,学员们收获的不只是某些具体问题的答案,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来自司法警察局的凌锦伦代表培训班全体学员发言,他表示在3个月的课程中,通过专家及学者的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加深了对新形势下的国家发展大局观念,以及了解澳门公共行政现存问题,从中亦共同探讨如何提升特区政府管治水平,公务员团队士气和服务意识,更新了固有的心态及观念,也深刻地领悟了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意义。他代表所有学员向提供培训机会的特区政府、相关领导及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并感谢澳大为培训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资历深厚的导师团队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员们在首个脱产式的培训课程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参与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站在公务员生涯新的起跑线上,培训班全体学员将不辜负特区政府寄予的厚望,继续以澳门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市民利益为依归,秉持大局观念,不断提升自我,并带动群体、辐射周边。

3个月全脱产的领导力培训课程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创新性实务人才为目标,紧密围绕电子政务和跨部门合作两个主题,由36位导师授课,包含360个授课学时,其中包括专题性学习225课时,现场教学、小组研究、考察等互动体验式学习108课时,并举办《倾倾讲讲领导力》系列讲座9次,邀请了15位主讲嘉宾。

出席结业典礼的嘉宾还有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澳门大学副校长许敬文、行政公职局副局长罗健仪,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法学院院长唐晓晴、持续进修中心主任刘丁己、校长办公室主任汪淇等。

因应湖南确诊一宗人类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市政署高度关注事件,并持续与邻近地区保持密切联系,适时作出跟进。同时呼吁市民外游时,避免前往有售卖或展示活禽鸟的地方,切勿喂饲及接触活禽鸟,或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禽类或蛋类食品。

随著季节转变,邻近地区出现禽流感个案的风险机会增加,市政署持续关注有关情况,保持与内地相关部门的良好沟通合作机制,适时检视现时各项禽流感防控及应变措施。今年截至目前,本澳没有入口湖南永州市禽蛋。同时,市政署持续有对本澳候鸟栖息地、动物园的环境样本,以及野鸟尸体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分析。上述常规性的禽流感监测工作,现阶段均未发现异常检测结果。

为共同应对禽流感,市政署呼吁市民在节假日离澳旅游或回乡探亲时,避免前往有出现禽流感地区的街巿、禽鸟市场、农场等有售卖或展示活禽鸟的地方;切勿购买及携带未经检疫的家禽及其产品回澳;避免喂饲野鸟;切勿接触禽鸟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触,应立即洗手;切勿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禽鸟肉、内脏、血制品及蛋等;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带好口罩,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勿聚集,如有不适应尽快求医,并告知旅游史。

禽流感是由主要影响鸟类和家禽(如:鷄或鸭)的流感病毒引致,近年亦出现人类感染甲型禽流感病毒的个案。由于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况并不常见,因此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极低,甚至没有免疫力,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故有效的「人禽分隔」措施,能有效减少公众与活禽接触的机会,以降低禽流感病毒在人类间传播的风险。

市政署接获市民通报,于路环九澳三圣庙外石滩上发现一条海豚尸体,经初步鉴定为中华白海豚。

市政署接报后派员到现场跟进处理,经市政署人员检查和初步测量后,鉴定该动物尸体属雌性成年中华白海豚,体长2.50米,发现时体表皮肤大部分脱落,未见外伤,估计死亡后随海水漂流至沿岸上址石摊。由于尸体已腐烂,市政署基于卫生考虑将尸体作火化处理。

市政署呼吁,市民如发现海豚搁浅个案,请即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处理。

市政署提升烧灰炉公园的设施及环境,扩大儿童游乐区空间,增加哺乳室和树木亭等设施,优化工作现已竣工,并将于十二月二十三日重新开放,欢迎市民于节假日带同小朋友前往游玩。

烧灰炉公园甚具特色,设有儿童游乐场与儿童电动车场,是亲子玩乐的好地方。但设施使用多年已出现不同程度损耗,故市政署对公园进行优化及改善工程,将公园空间重新规划布局以增加园区空间感,当中重点扩大儿童游乐区的空间,分区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游玩设施,以及提升儿童电动车场区的使用安全。

在重新布局的儿童游戏区内,新增综合型儿童组合玩具以及训练体能的游乐设施,区分予不同年龄层儿童使用;考虑到较大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对户外游乐设施的需要,公园内增设一组适合八至十二岁儿童使用,富含攀爬元素,可锻鍊身体协调性及平衡感,兼具适度挑战性的大型游具。另外,优化后的儿童电动车场区交通安全城的设施,增设了红绿灯及行人过路灯等,让儿童从游戏中认识交通设施及遵守交通秩序,而重铺的安全地垫显示车道图案及车道分隔岛,可增加电动车游戏的趣味性。园区内亦考虑到不同年龄使用者需要,增加座椅以供居民休憩使用,同时亦鼓励家长在带同子女使用公共设施时,适当地从旁给予安全指导,一同享受亲子玩乐时光。

公园整体优化工程还包括新增的哺乳室、一座以树木构成的树木亭以及枱椅组合休息区,重铺卵石面脚底按摩区,保留原有的遮阳廊、洗手池及公厕等设施;另外,对园内褐根病区进行整治及建造树根病防护带,藉此保护园内尚未受到感染的三株榕树,整治该园多年来褐根病影响的情况。公园亦已完成绿化改善及复绿工作,除了重新种植树木,还种植香花、赏花及赏叶植物如桂花、龙船花及大红花等,以增加园内色彩及绿化。

另外,亦重铺全园的照明系统、供水系统及修葺地面等,以提升公园的功能性及整体舒适度,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休闲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