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圆满结束
为持续向青少年推广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知法和守法意识,由教育暨青年局、法务局、劳工事务局、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文化局及社会工作局共7个政府部门组成的“青年政策”跨部门跟进小组于2020年10月合办“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共组织了16项普法专题活动,活动形式包括讲座、宣传品创意制作比赛、写作奖励计划、认识大湾区城市工作坊及嘉年华等,超过51,817人次参与。
为延续推广法律普及的工作及总结有关活动成效,上述部门于11月15日假妇联学校礼堂举行了“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总结暨颁奖礼,出席嘉宾包括警察总局刘运嫦局长助理、教育暨青年局龚志明副局长、法务局梁葆莹副局长、文化局梁惠敏副局长、教育暨青年局青年厅张敏辉厅长、社会工作局防治赌毒成瘾厅郑耀达厅长、司法警察局社区警务及公共关系处郑宝湘处长、治安警察局公共关系处李德辉副警务总长、市政署公民教育处林微笑处长、高等教育局高等院校学生辅助处黄月冰处长、劳工事务局准照及技术支援处林佩馨代处长、法务局公共关系处黄嘉慧代处长、消防局研究及策划厅李梓豪副一等消防区长、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以及各参与学校及机构代表等。
总结暨颁奖礼上,展现各部门推广的活动内容及成效,把相关法律知识推及学生、青年和市民,覆盖层面广泛。为感谢各参与学校及机构的支持,嘉宾共颁发24份感谢状,以及为宣传品创意制作比赛颁发各个奖项。当天有青年分享了参与活动的感受,并表示推广月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元,能加强自身对《宪法》及《基本法》等不同法律的认识和了解,明白知法守法的重要性,还有法务局“普法动力”成员带领台下青年即场进行法律讯息互动游戏,加深青年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
教青局一直加大力度推广青年及学生正确认识《宪法》、《基本法》及相关的本地法律,期望以丰富多元的法律推广活动,通过不同层面切入,让青年及学生从学习及体验中准确地理解和认识《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提升他们对国家及本地法律的学习兴趣,从中透彻理解国家法制的精神,加深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了解“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及相关法律的实施对澳门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作用。

市政署公布第三季恒常食品市场检测结果
市政署持续透过恒常的食品监察及检测机制,评估市面售卖食品的风险及卫生状况,在本年第三季抽取了七百三十七个食品样本进行检验,整体合格率达99.9%。
为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市政署食品安全厅依据目前流通市场的食品种类和特点,制定各类型的食品调查抽样计划,包括「常规食品调查」及「食肆食品调查」计划,进行化学、微生物学及辐射水准等检验。抽样调查的范围包括本澳各区之超级市场、杂货店、百货公司、饮食场所及外卖店等,抽取各类即食食品、饮品、粮油食品、零食等。本年第三季合共抽取七百三十七个样本进行化学、微生物学及辐射水平等检验,整体合格率达99.9%。
在本季抽查样本中,一个奶油面包样本检出沙门氏菌,不符合本澳《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 GL 009 DSA 2015)之规定。市政署已即时要求涉事的面包店停止供应及生产有关产品,并约谈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食品加工及制作流程,要求对有关食品处理流程及人员卫生作出全面的检讨及整顿;亦已及时发出新闻稿公布事件,同时要求涉事场所员工修读食安培训讲座,亦派员进行复查及复检工作。
市政署呼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消费者应避免进食生或未经彻底煮熟的食品,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围炉食火锅时,必须将食物彻底煮熟,尤其海鲜、肉类;避免生熟食物及餐具交叉污染,不应以生蛋作蘸酱食用,高危人士,如孕妇、幼儿、长者更应特别注意。此外,业界必须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同时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各项食品安全指引,并可参照「食品安全五要诀ABCDE」做好食品的采购、贮存及处理,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确保食材和食品的储存及制作过程安全。
各项食品安全指引、「食品安全五要诀ABCDE」,以及第三季恒常食品市场检测结果已上载至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市民可登入网页,或透过下载食安资讯流动应用程式「食安资讯App」了解详细内容。

禁毒委员会2020年度第2次全体会议
禁毒委员会2020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今(13)日上午在教育暨青年局仲尼堂举行,由禁毒委员会代主席、社会工作局韩卫局长主持会议。主要议程包括:报告委员会工作计划、近期澳门毒品罪案概况、“澳门药物滥用者中央登记系统”2020年上半年数据、“关注青少年毒品问题工作小组”和 “禁毒法执行及跟进工作小组”情况、联合国相关工作和澳门对国际列管物质的跟进情况,以及禁毒委员会内部运作细则等。
禁毒委员会已于本年9月18日进行换届,代主席韩卫局长代表委员会欢迎新任委员,同时也期望透过跨专业合作,有助预防及打击毒品事务。会上报告及总结2020年的工作情况,包括召开了两次全体大会及两次小组会议;组织两个小组成员拜访司法警察局,安排关注小组成员参观澳门戒毒康复协会BE COOL PROJECT;6月至9月期间邀请委员参与国际禁毒日线上系列活动,藉此结合政府和民间专业团体的力量,在抗疫期间加强本地交流合作,持续联动及深化防治滥药工作。
根据“澳门药物滥用者中央登记系统”资料显示,2020年上半年整体填报的吸毒人数共117人,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37.1%。其中,青少年占11人,占总人数9.4%,与去年同期相约。总体填报以吸食冰毒为主,有34.8%;其次是可卡因 20.9%和大麻 11.3%;平均每月毒品开支约3,820澳门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4%;吸毒地点持续隐蔽,在家、朋友家及酒店吸毒超过70%。因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填报滥药数字比较过去有明显跌幅,为扩大呈报资料的数据,2020年下半年增加一个填报单位,使填报单位上升至21个,未来会加强与填报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并持续邀请合适单位加入填报工作。
禁委会辖下两个工作小组分别已于10月召开小组会议,“关注青少年毒品问工作小组”跟进近期禁毒活动工作及防治滥药服务复运情况,因应防疫工作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持续构思多元化的预防滥药宣传计划,包括应用线上媒体拓展防治滥药服务、建立禁毒活动交流平台,进一步联结禁毒网络资讯,鼓励民间机构共同参与禁毒推广工作;“禁毒法执行及跟进工作小组”跟进司法措施转介个案的执行情况及禁毒法相关工作措施,因应跨境贩毒问题,须持续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工作,强化与邻近地区相关部门及机构之交流合作,为涉毒青少年提供特别支援服务。委员认同禁毒教育及宣传工作取得成效,并就青少年滥药成因、家庭支援以及社会辅助等方面进行交流。
此外,会上报告联合国相关工作和澳门对国际列管物质的跟进情况,因应世界卫生组织调整大麻和大麻类相关物质的六项建议,特区政府参与联合国于6月至10月期间组织各国专家进行三次的线上专题会议,中国对于大麻和大麻类相关物质修改列管建议保持谨慎态度,澳门特区与国家立场一致,并已于2019年向国家提交有关报告。另外,特区政府为履行国际义务,根据联合国每年建议修改禁毒法列管清单,目前已完成第62届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通过新增12种国际列管物质的立法规管,并持续跟进第63届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通过新增国际列管物质的立法工作,使本澳管制物质与国际社会及邻近地区接轨,提高同步预防和打击毒品犯罪的成效。
最后,委员会总结了今年的具体工作及讨论明年的工作计划,将持续加强与邻近地区相关部门及机构之交流和合作,以及透过两小组积极推动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出席或列席是次会议的委员及代表还有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梁咏娴顾问、保安司司长办公室赖东生顾问、教育暨青年局梁慧琪副局长、澳门海关李煜辉厅长、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吴明泰厅长、司法警察局黄志康厅长、法务局陈志扬厅长、惩教管理局路环监狱林锦秀代狱长、卫生局周植强顾问医生、警察总局谢志生督察、澳门戒毒康复协会Augusto Nogueira主席、澳门基督教新生命团契刘展瑞总干事、澳门基督教青年会岑慧仪副总干事、鲍思高青年服务网络叶永强行政总监、澳门中华教育会岑耀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澳门医护志愿者协会林润明副理事长、澳门妇女联合总会郑德雄中心主任、圣公会澳门社会服务处胡慧娴中心主任、区子扬女士、李德先生、赵崇坚先生、张健升先生,以及社会工作局许华宝副局长、邓洁芳厅长、郑耀达厅长及相关部门主管人员等。

跨部门合办“餐饮业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及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课程”
特区政府为促进本澳餐饮业界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餐饮业界对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及职业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配合日后出台的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经听取业界意见,环境保护局将联同劳工事务局、市政署于本年12月上旬合办“餐饮业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及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课程”,让业界从业员了解和遵守餐饮业的法例及指引,更好地落实油烟污染控制、环境卫生及职业安全之相关工作。有关课程有助提升业界的环保意识,以及环境卫生和职业安全方面的专业水平。
如欲报名或了解详情,可登入劳工事务局之相关招生网页(https://www3.dsal.gov.mo/DfpClassRegister/)。是次课程费用全免,从事餐饮业之本澳居民优先取录,学员出席全部课程将获发证书。

议事亭前地一株染根腐病阴香树枯萎须移除
市政署人员早前发现议事亭前地一株阴香树受病菌感染致根腐病,状况不理想,虽已进行救治及护理,惟情况持续转差,评估树木枯萎状况及现场人流较多,可能有潜在风险,故须移除,以保障公众安全。
本年九月市政署人员发现议事亭前地一株阴香树受病菌感染引发根腐病,并受台风“海高斯”吹袭影响,使树基根部受损及树势转弱。市政署为上述树木进行修剪树冠及杀菌、施肥等工作,惟日前再对树木检查时发现树木状况转差,树冠收缩枯萎,并且出现病菌的子实体。考虑到上述地点人流较多,基于公众安全,将于十一月十一日移除并对树穴的土壤进行消毒,待完成消毒后将安排补植树木,预计在明年第一季完成种植。
考虑到议事亭前地人流较多,敬请市民体谅配合,切勿进入工作范围,避免发生意外。市政署将持续巡查本澳街道树木,维护树木健康及公众安全。

社工局参与“一户通”推出敬老金申请服务
为配合特区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积极参与“智慧政务”建设,自11月9日起,社会工作局透过行政公职局的“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ˮ平台及流动应用程式,增设敬老金网上服务,方便公众办理相关手续,提升行政效率。
用户须符合敬老金申请人或受益人的资格,先申请“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平台或手机应用程式的个人帐户,并进入“敬老金”服务页面,选取所需服务填写个人资料及上载指定的电子文件,包括:澳门居民身份证、住址证明及澳门元银行存摺个人资料页,最后核对资料便完成申请程序,操作简便。申请人或受益人会在下一个办公日收到电话短讯回覆。是次推出一户通个人帐户办理敬老金的项目包括:提出新申请、追补前一年度的敬老金、更改个人资料及取消申请等。
社会工作局首次推出“敬老金”电子化服务,未来将陆续增加服务范围,积极参与特区政府构建智慧城市的工作。倘若市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致电敬老金查询专线28366166、社会工作局查询专线28367878,或浏览社会工作局网页www.ias.gov.mo了解详情。

一户通整合社福健康服务 新增门诊预约等医疗服务
行政公职局持续完善及扩展“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系统。市民现可透过“一户通”使用卫生局线上预约服务,包括卫生中心门诊预约、非预约门诊取筹等,进一步便利公众获取医疗服务。此外,还新增社会工作局的敬老金网上服务、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婚津贴申请及启动任意性制度供款申请。
门诊预约取筹线上办妥
具有卫生局挂号卡(俗称金卡)号码并已开立“一户通”帐户的人士,现可透过“一户通”中“我的健康”页面的门诊服务,预约有关卫生中心保健门诊初诊、非预约门诊取筹及办理仁伯爵综合医院专科门诊转介等。市民还可在“我的健康”内查阅个人医疗记录(包括药物处方、化验报告等)、疫苗接种记录,以及预约接种流感疫苗。
敬老金申请操作简便
符合敬老金申请人或受益人资格的“一户通”用户,现可透过有关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式提出申请,只需填写个人资料、上传电子文件(澳门居民身份证、住址证明及澳门元银行存摺个人资料页)并核对资料,即可完成申请手续。现时“一户通”内的敬老金服务,还包括追补前一年度的敬老金、更改个人资料及取消申请等。
多项社保服务全程网办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三项津贴(结婚津贴、出生津贴和丧葬津贴),均已可在“一户通”平台进行申请。其中,在本澳办理结婚登记的受益人,可于结婚日起计60日内通过“一户通”申请结婚津贴,过程中只需填写结婚日期及进行简单操作,无需额外准备结婚证明书等文件;另外,受益人在子女出生日起计60日内可申请出生津贴;而申请丧葬津贴则须在受益人死亡日起计1年内申请。审批完成后,将透过银行转帐直接把津贴款项存入申请人帐户。
除此以外,已于社会保障基金登录,且在本澳没有受聘为他人工作的受益人,可于“一户通”申请启动任意性制度供款。而非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管理子帐户款项转出的申请,同样可经由“一户通”办理。
现时,已有超过30项电子化公共服务进驻“一户通”。未来,行政公职局将与各公共部门协调合作,有序拓展“一户通”使用范围,并持续向社会各界加强宣传推广。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第14/2009号法律〈公务人员职程制度〉》法律草案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第14/2009号法律〈公务人员职程制度〉》法律草案,将送立法会审议。
为完善职程制度,优化公职开考程序,特区政府对《公务人员职程制度》作出以下修订:
在完善职程方面,法案建议撤销第三级别行政技术助理员等五个职程(即俗称195职程),现时属第三级别职程的人员如符合特定条件及通过考核,可申请转入技术辅导员职程(即俗称260职程)。
同时,法案建议邮务辅导技术员、无线电通讯辅导技术员及照相排版系统操作员三个特别职程的职位,以及属一般职程的公关督导员职程的职位于出缺时撤销。现时该四个职程的人员及2009年已被设定为出缺时撤销的编辑职程人员,如符合特定条件,可申请转入技术辅导员职程。法案亦建议将属特别职程的统计技术员职程的职位于出缺时撤销。
在优化招聘方面,为提升招聘效率及控制开考的成本,法案建议在专业能力评估开考中对进入第二个阶段考试(如:口试或面试)的投考人数设限;只有开考通告须于《政府公报》内刋登,其馀的名单及通告则只须公布于统一招聘网站及部门网站内;增设“特别开考”机制,以招聘备聘或备用人员形式进行,尤其是具职务共通性及投考人数较多的职程,由行政公职局与用人部门合作进行。

行政会完成讨论《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
行政会完成讨论《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有关法案将送立法会审议。
现行公共街市管理条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定,有关制度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及需要,尤其在街市的管理和监管、进场机制以及行业发展等方面。为加强规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特区政府经充分听取社会意见及参考邻近地区的街市管理制度,按本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
法案内容包括赋予市政署管理公共街市的职权,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促进街市经营者的良性竞争,法案引入竞投制度取代过去的抽签制度,以及明确规定每名经营者只可以租赁一个街市摊位;此外,法案亦订明承租摊位的经营者需遵守合同义务,包括须按合同的规定持续经营业务,并亲身经营每年不少于二百四十日。
对于目前公共街市及小贩大楼内的小贩准照或散档准照持有人,法案订定了过渡安排,让准照持有人与市政署订立新租赁合同。此外,过渡规定亦容许现有摊贩在指定时间内将摊位的租赁合同地位转予合资格人士。

黑沙开心农耕场完成优化并对外开放
为丰富路环作为澳门后花园的休闲元素,市政署完成扩建及优化黑沙开心农耕场,并将于十一月六日起对外开放。场内增加耕地数量并设不同植物花卉的展示区,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促进亲子互动,认识自然生态及体验田园农耕的好去处。
开心农耕场位于路环黑沙公园后方,市政署经检视及整合周边区域,将黑沙树苗所的范围纳入其中,重整区内农圃和优化天然水塘,增加耕地由原来的七十块至一百五十块。优化后的黑沙开心农耕场主要分为苗圃区及农耕区,再按植物种类及功能特性细分为不同分区,向公众介绍丰富多样的绿化植物及农耕作物,更可体验农耕乐趣。
苗圃区种植有各式植物和树苗,将会用于本澳绿化及生态复修工作,提供适合的本地种源树苗。按种苗培育不同阶段分为幼苗、中苗、大苗三大培植区;按植物的生态特性则分为水生和攀藤两大类;按苗木来源的不同则有自栽区与暂存区的分别。幼苗培植区现育有华润楠、水翁、阴香、山乌桕、乌桕、苹婆、尖叶杜英、油柑子、白饭树等;中苗培植区育有木麻黄、蒲桃、鸭脚木、算盘子、铁冬青、桃金娘、秋枫等;大苗培植区育有黄皮、羊蹄甲、腊肠树、黄花风铃木等景观树。水生植物主要以红树林的品种为主,包括秋茄(水笔仔)、桐花树。攀藤植物有金银花、油麻藤、炮仗花等。
农耕区则设有天然水体保育区、花田区、水果区、蔬菜作物区、香草区、种植体验区六个功能分区。园内的天然水体是一个稳定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配置以具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增加色彩和层次;同时,各植物花卉的展示区,会根据不同季节种植适时开花植物及时令农作物;亦设有以各种自然材料,如木材、树皮、乾草、黏土等配搭而成的昆虫旅馆,以吸引昆虫栖息。将整个片区营造成具观赏性兼具学习绿化生态科普知识的场所,而耕地则透过小组报名,或举办各类绿化和环保教育工作坊等,让市民可以亲身体验农耕种植,学会珍惜食物及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市政署将持续优化离岛绿化休憩空间,塑造具特色的休闲活动设施,为市民大众提供更优质及多元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