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網上流傳氹仔區一所物業管理公司聲稱早前於大廈平台發現五具貓隻屍體事件,市政署於今年一月五日接獲該公司的通知,即派員介入跟進,實地瞭解。據該管理公司表示,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發現貓隻屍體,於今年一月五日通知市政署,由於事發逾半個月且現場已被清理,市政署人員未能進一步採證。鑑於個案可能涉及虐待動物,已通報警方。

市政署呼籲公眾一旦發現任何懷疑虐待動物行為或不明死因的動物屍體時,切勿自行處理屍體,應立即報警及通知市政署。同時,亦提醒動物飼主,應安裝及定期檢查動物防墮設施,避免意外發生。

根據《動物保護法》相關規定,意圖令動物受痛苦,使用殘忍、暴力或折磨的手段對待動物,造成其肢體嚴重殘缺、失去重要器官或死亡者,處最高一年徒刑或最高一百二十日罰金。

市政署去年下半年完成約二千一百多宗清渠保養工作,巡查了六百七十間食肆的隔油井,其中違規檢控共一百宗。在恆常渠網清理工作中,一再發現因食肆等沒有安裝合適隔油井或沒有按需要定期清理而令油脂凝固物阻塞下水道,曾於一段下水道清出超過二千公斤油脂垃圾。市政署將持續加強巡查,對違規食肆作出檢控,並呼籲社會合力保護渠網,勿非法排污,阻礙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運作。

在去年下半年,市政署出動超過一萬四千多人次,完成清渠保養工作約二千一百多宗,處理一千一百三十宗渠務投訴。在日常巡查及渠網清理中,經常發現有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漿等阻礙下水道運作,上月更發現黑沙環一個沙井被大量油脂硬塊阻塞,須使用泵車及通渠機具疏通沙井及周邊渠網,清出逾二千公斤油脂垃圾。追查成因主要涉及一些食肆或場所沒有安裝合適的隔油井,或沒有定期清理隔油井所致。

為加強巡查,市政署在去年下半年巡查了六百七十間食肆的隔油井,違規檢控一百宗,有關違例者可被罰款兩千五百至三萬五千澳門元,倘在期限內仍未作出糾正,有關場所有機會被實施暫時封閉。市政署將持續加強巡查,對沒有安裝合適或沒有按須要定期清理隔油井的食肆提出檢控。

為保持渠道正常運作,市政署透過恆常巡查,檢視各下水道的運作狀況,安排疏通清理及保養工作,亦加強對水浸黑點的渠網監察、渠道清理及巡查等,盡量減低暴雨時出現水浸的情況。市政署呼籲要維護公共渠網暢通,必須靠社會各界合力,切勿胡亂將固體垃圾及油污傾倒入下水道,阻礙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

市政署近日分別完成於林茂塘街、土地廟里、關閘廣場、馬揸度博士大馬路及馬交石巷,設置共五個壓縮式垃圾桶,並已投入使用,提升花王堂區和花地瑪堂區的垃圾收集及處理能力,改善社區環境衛生。

市政署一直關注並致力改善本澳各區的環境衛生,林茂塘街及土地廟里位處內港一帶,人口密集,而區內住宅樓宇大多不設垃圾房,居民主要依賴公共垃圾收集設施處理生活垃圾。為更有效處理該區垃圾,市政署將原土地廟里十一號M06垃圾房優化為壓縮式垃圾桶,同時亦於林茂塘街增設壓縮式垃圾桶,提升該區處理垃圾的能力,改善周邊衛生情況。此外,考慮到關閘廣場西側旅遊巴停車場使用率較高且人流眾多,故於廣場內設置壓縮式垃圾桶,以取代原有的數個大型街道垃圾桶。

另外,市政署亦於黑沙環區有序地推動設置壓縮式垃圾桶,首階段已完成馬揸度博士大馬路六百零七號對出,以及馬交石巷兩個壓縮式垃圾桶的設置。

上述壓縮式垃圾桶相繼投入使用後,市政署於二零二零年度於全澳各區共完成了八個壓縮式垃圾桶優化計劃,並相應取消了十一個大型街道垃圾桶,令全澳壓縮式垃圾桶增加至九十七個,同時亦使街道垃圾桶總數由高峰期的超過一千六百個降至現時一百二十三個。市政署會持續推動垃圾收集設施的優化工作,同時完善現有的垃圾收集設施,提升設施的衛生及使用條件,方便市民將家居垃圾正確棄置公共垃圾收集設施內,共同維護本澳環境清潔。

市政署有序進行山林修復及林份改造工作,當中黑沙水庫部分地區因受近年颱風及其他因素影響,出現多株樹木倒塌或枯死及受藤本植物危害持續衰退而死亡,故市政署將於有關林區種植約一千株樹苗,前期包括清理薇甘菊和枯樹、開挖樹穴及進行土壤改善等工作將於一月中展開,期間可能對市民行山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澳門近年多次遭遇強颱風的吹襲,各山林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雖部分林區受損不嚴重且森林自然恢復力旺盛,但仍有廣泛山林受到損害須持續修復改造。當中市政署人員對離島山林進行綜合評估調查後,發現黑沙水庫健康徑標距柱1-06-02至1-06-03範圍,約有一公頃的林區出現多株樹木倒塌或枯死,且受到藤本植物(夜花藤和薇甘菊等)的嚴重危害,大面積的覆蓋讓樹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持續衰弱至死亡,且林下的苗木也因無法獲得陽光順利成長,導致林區無法自然更新。為了避免該林區逐漸喪失生態功能,甚至擴大至周邊健康的林區及影響園區景觀,市政署計劃於該區種植約一千株苗木。樹苗以本澳原生的樹種為主,種植適生、長壽、抗逆性强的優良鄉土闊葉樹種,藉以增强澳門山林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計劃種植的樹種包括:樹型漂亮的絨毛潤楠、黧蒴錐、紅花荷,可提供豐富蜜源和果源的鴨腳木、鐵冬青、蘋婆,可欣賞紅樹的山烏桕、山杜英。

計劃將於本年一月中旬開展前期工作,先對區內的枯樹、藤本植物和薇甘菊進行清理、開闢小型林道以利運輸、開挖樹穴及進行土壤改善,預計至三月中旬陸續種植新苗木。為保障安全,工作期間將按實際情況可能須圍封部分範圍,敬請市民配合及體諒。期望屆時種植之樹苗能盡快適應山林,逐步恢復區內生態和優化區內自然環境。

市政署收到成功投得二○二一年售賣爆竹煙花准照持有人來函,表示負責承運爆竹煙花等物品出口之廣西北海碼頭於今年元旦起進行整改,暫停貨物運輸。由於有關危險品不具備條件按內地相關要求運抵本澳,經評估,市政署決定取消本年農曆年售賣及燃放爆竹煙花活動,投得本年售賣爆竹、煙花及火箭檔位的准照持有人將獲退回相關競投金額及費用。

根據內地相關要求,自二○一六年起,煙花爆竹等須以水路方式運輸至澳門,並須於內地具處理相關危險品能力及許可之港口起卸,以確保安全。

原於二○二一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舉辦的“農曆新年期間售賣及燃放爆竹、煙花及火箭活動”,在澳門半島和氹仔區分別設八個和五個檔位,並已於去年十二月四日作公開競投,最終十三個檔位全部以底價五千元成交。市政署將向成功投得檔位經營准照的持有人退回競投金額及其他相關費用。

因應新冠病毒疫情變化,市政署持續加強對冷鏈食品安全檢疫及防疫消毒措施,日前更聯同衛生局為本澳食品業界舉行「冷鏈食品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之應變措施講解會」,詳細介紹檢出陽性個案下,須採取的應變及跟進措施。另外,亦重點為須處理陽性檢測樣本之抗疫人員提供培訓,盡力降低病毒透過受污染冷鏈食品傳入本澳的風險。

目前對進口冷鏈食品、倉儲環境及接觸冷鏈食品之人員已推行病毒核酸檢測,為完善各項部署,市政署聯同衛生局按風險程度制定防控應急預案,倘一旦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陽性個案,將根據風險程度與疫病防控要求,採取一系列跟進及處理措施。當中包括應急措施啟動、訊息通報、倉儲地點圍封、車輛工具及環境全面清潔消毒、追蹤貨物流向、貨物封存並銷毀、對涉事產品採取入口管制、對涉事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醫學觀察隔離、複查複檢、以至應急措施解除等。適時透過風險交流工作,強化持份者防疫的意識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為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的防疫意識及能力,落實業界共同防疫的社會責任。市政署聯同衛生局於一月六日,為過百名本澳冷鏈食品進口、批發及零售、倉儲、物流等商戶,以及澳門供應商聯合會、澳門凍肉食品業商會等業界代表,舉辦「冷鏈食品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之應變措施講解會」。會上,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以及相關技術人員,先後向出席業界及行業代表詳細介紹各種檢出陽性個案情境下,須採取的應變及跟進措施,並逐一回答提問。同時,呼籲冷鏈食品業界敦促前線員工,在工作時,時刻保持穿戴好個人衛生防護器具,繼續與食品安全及衛生防疫部門充分溝通,緊密合作,配合政府防疫指導,嚴守冷凍食品防疫線。

隨著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變化,市政署對冷鏈食品與環境的病毒核酸抽檢量及範圍會作出相應調整,為了讓參與跟進及處理陽性個案的前線人員,具備足夠的防疫知識以及技術,熟悉步驟,執行各項嚴格的預防感染控制措施。市政署於一月七日邀請了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市政署食品安全廳、環境衛生及執照廳、化驗所,以及環境保護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負責冷鏈貨物消毒的外判公司等,負責跟進陽性個案後續的消毒、檢測、協調貨品無害化銷毀工作的應變人員,提供個人衛生防護及感染控制培訓。

市政署持續加強冷鏈食品抽檢及消毒工作,自去年六月已對進口本澳的冷鏈食品、本澳批發市場及街市開展病毒核酸檢測;去年八月已啟動進口冷鏈食品、環境、人員三層防護把關,並持續因應疫情調整冷鏈食品的防疫措施,開發「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更及時追蹤貨物流向。自去年十一月起,每天核酸檢測樣本數已增至二百三十個,同時更進一步實行「外包裝全消毒、內包裝全檢測」的冷鏈食品防疫安排。各項防疫措施,得到冷鏈食品業界及航運、碼頭業者的支持與配合,運作大致暢順,冷鏈食品入口及檢疫工作保持有序且穩定,自疫情出現以來穩定民生供應。抗疫工作進入常態化階段,業界須繼續嚴格執行各項冷鏈食品防疫安排,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充分配合特區政府整體防疫政策。

市政諮詢委員會召開特別大會,選出市政諮詢委員會2021至2022年度主席及副主席,經過投票,司徒民義當選為主席、鍾國榮為副主席。

政府公報早前刊登第235/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行政長官行使《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條賦予的職權,並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第十四條及第十五條的規定,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全體二十五名委員獲續期兩年。

市政諮詢委員會召開特別大會,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第十四條規定,自行選出市政諮詢委員會的主席及副主席,經委員投票,司徒民義為市政諮詢委員會主席、鍾國榮為副主席。

司徒民義及鍾國榮均表示十分高興各委員得到續任,同時亦感謝各委員對他們的信任與支持,在過去兩年,委員們充分團結合作建立默契,為市政署各項工作出謀獻策,未來將有更多挑戰,希望齊心協力,繼續多聽市民的聲音,積極發表意見及建議,讓市政工作做得更加好。

是次市政諮詢委員會特別大會出席投票者包括司徒民義、鍾國榮、柯清煌、胡景光、何敬麟、陳家良、梁頌衍、辜文達、何凱玲、趙蘭瑛、莫子銘、陳溥森、羅錦焜、邢榮發、梁鴻細、李煥江、盧偉樂、林宇滔、馬志興、李良汪、黃淑筠、張嘉敏及李兆祖。

“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平台已增設網上辦理在生證明功能。市民現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操作過程簡便且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

為促進市民了解和推廣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行政公職局日前聯同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退休基金會和身份證明局舉辦6場系列講解會,向本澳各社服機構前線人員,以及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明愛、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澳門退休、退役及領取撫恤金人士協會和澳門退休公務員聯誼會等社團人員進行講解和培訓。

講解會上,部門代表向上述前線人員詳細說明網上辦理流程,並即場進行示範。已開通“一戶通”的受益人可登入本人帳戶,點選有關服務並按指示進行面容識別,成功通過後即完成辦理在生證明。如受益人的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已開通“一戶通”帳戶,亦可透過登入其帳戶,以協助受益人辦理。

部門代表強調,進行面容識別時,系統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通過加密渠道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過程中不會復原成照片,全面確保資料安全性。同時,為進一步便利不同群體使用,行政公職局亦推出簡易版“一戶通”,通過增大文字及圖標、自定首頁等設定,為用戶提供更友善和簡潔清晰的操作頁面。

出席講解會的社服機構和社團人員普遍認同網上辦理在生證明具便捷性,對於長居外地和行動不便人士尤其便利。他們並根據過往工作經驗積極提出問題和建議,相關部門代表亦一一作出回應。

現時,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社會工作局殘疾津貼受益人、退休基金會退休金及撫卹金受領人士以及在澳門以外地區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每年均需辦理在生證明。

未來,行政公職局將與各公共部門緊密合作,推動更多常用服務實現電子化,並透過多元化、多渠道方式加強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