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推出澳門古樹名木網頁 促公眾共同保護古樹名木
市政署新推出「澳門古樹名木」專題網頁,介紹《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中各棵古樹名木在澳門各區的分佈情況,以及每棵樹的特性和資料,便利市民查閱有關資料,同時促進社會大眾更深入認識並共同保護古樹名木。
年滿百歲的古樹和具特殊意義的名木是作為澳門歷史進程的見證,是城市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綜合載體。這些樹木對澳門而言,不僅是珍貴的自然資源,還承載着社會大眾的集體回憶,以至風俗文化、歷史、氣候、植物區系及植被演替等資訊。故此,除制訂《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澳門古樹名木養護指引》,在法律以及養護技術上進一步保護這些古樹名木外,最近市政署更推出「澳門古樹名木」網頁,提供更多資訊並提升查閱該等資料的便利性,讓更多市民能多方面認識本澳的古樹名木,加強保護意識,理解保護古樹的重要性,愛護澳門的每一株樹木。
透過網上平台可以瞭解古樹名木的分佈位置、生長情況和資訊,例如:樹木編號、樹種、樹木年齡、相片、簡介、位置及健康情況等。古樹名木數量以路環為最多,亦有分佈在澳門半島,如松山、白鴿巢、二龍喉、盧廉若、螺絲山、大炮台、加思欄等公園;部分會分佈於民國大馬路、竹灣馬路等街區。品種方面如龍眼、假菩提樹、榕樹、樟樹、海南蒲桃、大葉合歡、菠羅蜜、華潤楠、石斑木等樹種。市民不妨按圖索驥,找尋在生活環境周圍的古樹名木。
市民如對古樹名木有疑問,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或瀏覽市政署「澳門古樹名木」專題網頁https://nature.iam.gov.mo/oldtreesonline/瞭解更多。

獲續任市政諮詢委員繼續為市民服務
政府公報早前刊登第235/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二十五名委員獲續期兩年,有關的續期符合特區政府委任諮詢組織成員的相關規定。
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第十五條的規定,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由行政長官透過公佈於《公報》的批示委任及免職,任期最長為三年,可續期。根據特區政府有關委任諮詢組織成員的規定,成員任期為二至三年,可連任二至三屆,但任期最長不超過六年,每人最多可同時出任三個諮詢組織的成員。
現任的市政諮詢委員中自薦的超過三成,被推薦的約佔六成,在任期結束前都希望繼續發揮其專業及社區服務經驗,為市政工作提出意見、獻計獻策。在過去兩年中,各位委員積極參與市政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已累積了一定的市政工作經驗,市政署相信有關的續任將有助持續推動市政的不斷完善,更好地服務市民。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就職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委員今(29)日就職,主席唐曉峰表示,選管會在今天就職後隨即舉行第一次工作會議,有序開展選舉的各項工作,並優先檢討上一屆選務工作上的不足之處。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唐曉峰,委員黎裕豪、戴祖義、高炳坤、容光亮、陳露,下午在政府總部向行政長官賀一誠宣誓就職。
唐曉峰在儀式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感謝行政長官的信任,委任他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選管會稍後將逐步開展選務工作,優先檢討上一屆立法會選舉事務工作的不足之處,尤其是研究選舉日當天可以改善的空間。另外,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透露,選管會稍後將會與衛生部門進行溝通,包括商討宣傳期及投票日當天的相關防疫措施,以便將選舉工作做到最好。
唐曉峰指出,選舉日期的訂定屬行政長官權限,因此需待行政長官作出相關決定後才能對外公佈。
對於投票站的數量,唐曉峰表示,立法會選舉選民人數從上一屆的30萬多增至本屆的32萬多,故此本屆票站數量可能相應增加,但仍需待選管會稍後進行具體分析後再作決定。他提到,去年有一部分票站的空間較為有限或輪候時間較長,選管會將研究如何再作優化。他補充表示,選舉預算亦有可能因此而上升,但選管會將按實事求是的原則作考慮。
對於有傳媒問及有關參選人的參選資格,唐曉峰表示,在不違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參選。而參選時,參選人必須簽署聲明書,聲明其擁護《基本法》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唐曉峰提醒,本澳合資格但未登記為選民的永久性居民,若想在明年舉行的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中行使投票權,必須在本年12月31日前登記為選民。居民可前往行政公職局或在特定時段設立的選民登記站辦理登記申請,亦可選擇使用自助服務機辦理。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由1名主席及至少5名委員組成,由行政長官委任,選管會在其成員就職之日開始運作。
【新聞局】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就職

路環譚公廟附近海面發現江豚屍體
市政署今日(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接獲澳門海關通報,於路環譚公廟附近海面發現一海豚屍體,經初步鑑定為江豚。
市政署接報後,即時安排人員到現場跟進。經檢查和初步測量後,鑑定該動物屍體屬雄性幼年江豚,體長1.2米,發現時體表皮膚已全部脫落,體表破裂且器官外露,屬嚴重腐爛,估計死亡後隨海水漂流至發現的水域。
市政署呼籲,市民如發現海豚擱淺個案,請即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通知相關人員到場處理。

選民登記最後三天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合資格但未登記為選民的永久性居民如欲於明年(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行使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必須於今年(2020年)12月31日前登記為選民。
現距離12月31日只餘三天時間,行政公職局再次呼籲所有合資格但未做選民登記的永久性居民儘快辦理選民登記,確保能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行使各項權利。
最後三天,行政公職局除於辦公時間提供登記服務外,還將於氹仔花城公園旁(29日)、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30日)及祐漢街市公園(31日)設置選民登記站,由下午3時至7時為居民服務。
年滿18周歲的合資格居民亦可選擇使用自助服務機辦理登記申請。自助服務機分佈詳情可瀏覽選民登記網頁:www.re.gov.mo。
行政公職局提醒,居民必須提供準確的常居所地址才可分配合適的投票地點。
此外,曾因司法判決等原因被註銷登記的選民如欲在明年立法會選舉中行使各項選舉權利,應再次提出登記申請。
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987 1704。

網上辦在生證明更便捷 簡易版一戶通便利市民
2021年1月1日早上九時起,市民可透過“一戶通” 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全程無需親臨櫃枱,即使身處外地的市民及行動不便的人士,亦可透過網上辦理。同時,行政公職局推出“一戶通”簡易版手機應用程式,通過簡化頁面、增大文字、個人化自設功能,提供更簡單的操作介面予市民使用,藉以提升用戶體驗。
根據相關規定,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退休基金會退休金及撫卹金受領人士,需於每年1月份辦理在生證明,而社會工作局殘疾津貼受益人以及在澳門以外地區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則需於每年8月31日之前辦理在生證明。
由2021年起,已開通“一戶通”的受益人只需登入本人帳戶,面向手機屏幕按指示做出三個簡單動作,成功通過面容識別,即完成辦理在生證明。如受益人的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已開通“一戶通”帳戶,亦可透過登入其帳戶,以協助受益人辦理。
“一戶通”所採用的面容識別技術,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以單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確認後只返還結果,行政公職局或其他部門均不會保存面容特徵資料,充分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安全。
此外,在生證明原有辦理的服務方式(包括攜同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使用自助服務機、透過郵寄證明文件或親臨辦理等)均維持不變,受益人可按個人意願自行選擇是否使用電子服務。
現時已有約9萬人開立“一戶通”帳戶,行政公職局將持續優化系統設計,逐步提升用戶體驗。除考慮方便市民和不同社群的使用需求而推出簡易版“一戶通”外,日後亦會增設未成年人線上開戶功能,讓電子化便捷服務惠及更多群體。

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在澳大舉行結業典禮
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今(28)日在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舉行結業典禮。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與30位學員熱切交流,總結課程經驗,聽取優化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典禮上,澳大校長宋永華和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分別向學員頒發結業證書。現場的嘉賓、教師與學員的座位擺設成U型別具意蘊,澳大公共行政培訓中心主任稅兵用U所代表的3個單詞:University、United和Unlimited總結了首期培訓班的3個月工作。University意蘊著在澳大校園的珍貴歲月,學員們收穫的不只是知識和友誼,還有跨部門合作的30顆種子。United 代表著團結協作,培訓班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離不開行政公職局和澳大之間、澳大各院系部門之間,以及30位學員之間的團結協作。Unlimited代表著能力提升的無限可能性,透過3個月的滿負荷培訓,學員們收穫的不只是某些具體問題的答案,而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以及團隊精神。
來自司法警察局的凌錦倫代表培訓班全體學員發言,他表示在3個月的課程中,通過專家及學者的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加深了對新形勢下的國家發展大局觀念,以及瞭解澳門公共行政現存問題,從中亦共同探討如何提升特區政府管治水平,公務員團隊士氣和服務意識,更新了固有的心態及觀念,也深刻地領悟了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意義。他代表所有學員向提供培訓機會的特區政府、相關領導及人員致以衷心的感謝,並感謝澳大為培訓班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資歷深厚的導師團隊和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員們在首個脫產式的培訓課程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在參與中成長,在實踐中提升。站在公務員生涯新的起跑線上,培訓班全體學員將不辜負特區政府寄予的厚望,繼續以澳門可持續發展和廣大市民利益為依歸,秉持大局觀念,不斷提升自我,並帶動群體、輻射周邊。
3個月全脫產的領導力培訓課程以問題為導向,以培養創新性實務人才為目標,緊密圍繞電子政務和跨部門合作兩個主題,由36位導師授課,包含360個授課學時,其中包括專題性學習225課時,現場教學、小組研究、考察等互動體驗式學習108課時,並舉辦《傾傾講講領導力》系列講座9次,邀請了15位主講嘉賓。
出席結業典禮的嘉賓還有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澳門大學副校長許敬文、行政公職局副局長羅健儀,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法學院院長唐曉晴、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校長辦公室主任汪淇等。

市政署關注內地禽流感確診個案 呼籲切勿到活禽市場
因應湖南確診一宗人類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市政署高度關注事件,並持續與鄰近地區保持密切聯繫,適時作出跟進。同時呼籲市民外遊時,避免前往有售賣或展示活禽鳥的地方,切勿餵飼及接觸活禽鳥,或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類或蛋類食品。
隨著季節轉變,鄰近地區出現禽流感個案的風險機會增加,市政署持續關注有關情況,保持與內地相關部門的良好溝通合作機制,適時檢視現時各項禽流感防控及應變措施。今年截至目前,本澳沒有入口湖南永州市禽蛋。同時,市政署持續有對本澳候鳥棲息地、動物園的環境樣本,以及野鳥屍體樣本進行禽流感病毒分析。上述常規性的禽流感監測工作,現階段均未發現異常檢測結果。
為共同應對禽流感,市政署呼籲市民在節假日離澳旅遊或回鄉探親時,避免前往有出現禽流感地區的街巿、禽鳥市場、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活禽鳥的地方;切勿購買及攜帶未經檢疫的家禽及其產品回澳;避免餵飼野鳥;切勿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帶好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勿聚集,如有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旅遊史。
禽流感是由主要影響鳥類和家禽(如:鷄或鴨)的流感病毒引致,近年亦出現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病毒的個案。由於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況並不常見,因此人體對該病毒的免疫力極低,甚至沒有免疫力,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故有效的「人禽分隔」措施,能有效減少公眾與活禽接觸的機會,以降低禽流感病毒在人類間傳播的風險。

路環九澳三聖廟外石灘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
市政署接獲市民通報,於路環九澳三聖廟外石灘上發現一條海豚屍體,經初步鑑定為中華白海豚。
市政署接報後派員到現場跟進處理,經市政署人員檢查和初步測量後,鑑定該動物屍體屬雌性成年中華白海豚,體長2.50米,發現時體表皮膚大部分脫落,未見外傷,估計死亡後隨海水漂流至沿岸上址石攤。由於屍體已腐爛,市政署基於衛生考慮將屍體作火化處理。
市政署呼籲,市民如發現海豚擱淺個案,請即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通知相關人員到場處理。

燒灰爐公園完成優化重新開放
市政署提升燒灰爐公園的設施及環境,擴大兒童遊樂區空間,增加哺乳室和樹木亭等設施,優化工作現已竣工,並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重新開放,歡迎市民於節假日帶同小朋友前往遊玩。
燒灰爐公園甚具特色,設有兒童遊樂場與兒童電動車場,是親子玩樂的好地方。但設施使用多年已出現不同程度損耗,故市政署對公園進行優化及改善工程,將公園空間重新規劃佈局以增加園區空間感,當中重點擴大兒童遊樂區的空間,分區設置適合不同年齡遊玩設施,以及提升兒童電動車場區的使用安全。
在重新佈局的兒童遊戲區內,新增綜合型兒童組合玩具以及訓練體能的遊樂設施,區分予不同年齡層兒童使用;考慮到較大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發展,以及對戶外遊樂設施的需要,公園內增設一組適合八至十二歲兒童使用,富含攀爬元素,可鍛鍊身體協調性及平衡感,兼具適度挑戰性的大型遊具。另外,優化後的兒童電動車場區交通安全城的設施,增設了紅綠燈及行人過路燈等,讓兒童從遊戲中認識交通設施及遵守交通秩序,而重鋪的安全地墊顯示車道圖案及車道分隔島,可增加電動車遊戲的趣味性。園區內亦考慮到不同年齡使用者需要,增加座椅以供居民休憩使用,同時亦鼓勵家長在帶同子女使用公共設施時,適當地從旁給予安全指導,一同享受親子玩樂時光。
公園整體優化工程還包括新增的哺乳室、一座以樹木構成的樹木亭以及枱椅組合休息區,重鋪卵石面腳底按摩區,保留原有的遮陽廊、洗手池及公廁等設施;另外,對園內褐根病區進行整治及建造樹根病防護帶,藉此保護園內尚未受到感染的三株榕樹,整治該園多年來褐根病影響的情況。公園亦已完成綠化改善及復綠工作,除了重新種植樹木,還種植香花、賞花及賞葉植物如桂花、龍船花及大紅花等,以增加園內色彩及綠化。
另外,亦重鋪全園的照明系統、供水系統及修葺地面等,以提升公園的功能性及整體舒適度,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休閒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