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區設“一戶通”臨時服務點便利市民
為更好地協助市民在線開設“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帳戶,行政公職局聯同多個公共部門和社團,於本澳不同地點設立“一戶通”臨時服務點。自1月1日起,“一戶通”新增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市民反應積極,4日內已有約1.7萬人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成功辦理在生證明。
除臨時服務點外,由明(5日)起,將一連3日舉辦教學專場,以協助市民在線開立“一戶通”及推廣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時間為上午9時30分、10時30分、11時30分,下午3時、4時、5時;地點包括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市政署綜合服務中心(中華廣場)、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
“一戶通”臨時服務點分佈本澳各區,包括:
3個公共部門(行政公職局、市政署、勞工事務局)的指定服務點(其中勞工事務局站點僅限辦公時間內運作);
- 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
- 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
- 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
- 市政署轄下各市民服務中心及其分站;
- 勞工事務局總辦事處;
- 勞工事務局龍成辦事處;
- 勞工事務局職業培訓中心。
3個社團(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的指定服務點;
- 街總屬下各區社區中心及青年中心;
- 工聯屬下老人中心及各區社區中心;
- 婦聯屬下的綜合服務大樓、家庭服務中心及長者日間中心。
行政公職局提醒,經由“一戶通”,受益人可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而除了由受益人登入本人帳戶辦理外,亦可透過其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的帳戶進行辦理。此外,行政公職局已於1月1日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碼接收驗證碼,以便利長居外地的澳門居民完成網上開戶手續。
市民在使用“一戶通”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可致電政府資訊中心熱線8866 8866查詢,或瀏覽行政公職局網頁了解詳情。

一戶通用戶突破10萬 網辦在生證明反響佳
截至昨(2日),“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 用戶已突破10萬。同時,“一戶通”自新增網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以來,市民反應踴躍,2日內已有8千多人經由“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成功辦理在生證明。
自1月1日起,市民可透過“一戶通”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全程無需親臨櫃枱,即使身處外地亦同樣適用。2日內共有8千多人經由“一戶通”成功辦理,其中約1千人透過其配偶、直系親屬的帳戶進行辦理。另有約7,500名市民使用自助服務機完成在生證明手續。
為了便利長居外地的澳門居民使用“一戶通”各項便捷服務,行政公職局已於1月1日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碼接收驗證碼,以完成網上開通手續。過去2日,逾1,300名來自內地、美國、法國、澳洲、葡國、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本澳居民以海外手機開戶。
隨着電子政務法律及施行細則在去年9月27日生效,行政公職局簡化了“一戶通”開戶手續,增設網上遙距開戶功能,用戶量亦隨之穩步增長。並推出“一戶通”簡易版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更簡潔、清晰的操作頁面予市民使用。目前,多個部門的公共服務已陸續進駐“一戶通”,範圍覆蓋廣泛,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創業及營商、公證及登記等。隨著“一戶通”用戶數逐漸規模化,行政公職局將有序推動更多常用服務落實電子化,全面營造簡政惠民、便商利企的環境。

市政署開展黑沙燒烤區第二期優化工程
因應冬季黑沙海灘公園人流較少,且經評估燒烤設施的使用需求較早前緩和,市政署正計劃開展黑沙海灘公園燒烤區的第二期優化及改善工作,鋪設燒烤場行人路路面,加種植物等,同時巡查發現場內燒烤設施部份出現鬆脫的問題亦將一併處理。配合工程,黑沙海灘部份燒烤區域今(2日)起暫停對外開放,而須預約使用的五十五套燒烤爐將不受影響,維持開放使用。
為滿足公眾對戶外休憩場所的需求,早前開放位於黑沙海灘公園內之新建燒烤場,試營運期間,市政署經聽取了使用者意見及作實地評估,將於下周起開展黑沙公園燒烤區的第二階段優化及改善工作,當中包括為現時砂礫地面鋪設地磚路面、加種植物提高綠化面積,並包括巡查發現燒烤設施部份出現鬆脫的情況將一併處理,優化場所設施,提升大眾的使用感受。
有關各燒烤區的使用情況,大眾可登入市政署網頁www.iam.gov.mo查閱,並可按實際情況以預約或先到先得兩種不同方式安排活動。對需要網上預約的設施,市民可透過市政署網頁活動報名系統http://app.iam.gov.mo/ActivityWeb預約登記。
配合衛生局發出的防疫指引,凡進入燒烤區之人士須出示當天有效之澳門健康碼及接受現場測量體溫,並要戴上口罩及應保持至少一米之社交距離,如遇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人士,謝絶進入。市政署呼籲公眾使用有關場地時須遵守相關防疫指引及措施,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

一戶通今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網上開戶
為便利長居外地的澳門居民使用“一戶通”電子化服務,行政公職局進一步完善現有遙距開戶功能,由今日(1月1日)起支援外地手機號碼接收驗證碼,以在線開通帳戶。
在外地居住的澳門居民進行網上開戶時,只需下載“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選擇適用的電話區號(如中國內地為“+86”、香港地區為“+852”)並輸入手機號碼,獲取驗證碼和填寫個人資料,再按指令進行面容識別、同意協議及設定用戶名及密碼,便可在線確立電子身份識別,成功開通“一戶通”帳戶。帳戶持有人即可登入“一戶通”,隨時隨地使用特區政府各項電子化服務。
倘身處外地的居民具備澳門手機號碼並有使用短訊漫遊服務,而電信服務供應商的漫遊服務能夠覆蓋所處國家或地區,亦可透過有關號碼來接收驗證碼。市民如有疑問,可先向電信服務供應商查詢。
網上開通“一戶通”所應用的面容識別技術,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通過單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過程中,行政公職局或其他部門均不會保存相關面容特徵資料,高度保障用戶的個資安全。
行政公職局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有序擴展“一戶通”使用範圍,並且逐步優化用戶體驗,為廣大市民提供更便捷、安全和穩定的電子化服務。

總結2020年城市植樹工作
市政署致力改善澳門綠化景觀,持續加大城市綠化的密度及提升綠化質素,打造「健康城市」,為市民營造更優質的生活空間。市政署於本年重點加強城市主幹道及圓形地,以及輕軌沿線的綠化,種植綠化效果顯著、抗風力強、或具賞花性喬木。
本年市政署於全澳各區共種植二千餘株樹木,當中主要幹道有一千八百三十六株,公園種植二百三十三株。地點包括:馬度博士大馬路、四月二十五日前地、馬場北大馬路至友誼橋大馬路、孫逸仙大馬路及休憩區、氹仔輕軌沿線、北安大馬路至偉龍馬路、望德聖母灣大馬路、霍英東博士大馬路,體育館大馬路、廣東大馬路、機場大馬路、體育館大馬路、蓮花海濱大馬路、黑沙馬路、賈梅士大馬路及石排灣公屋群周邊道路等。
於本澳市區種植樹木受颱風及地下管線等因素制約,且考慮生態及優化城市景觀,植樹時會考慮選擇抗風、遮陰效果佳及景觀效果良好的樹種,並優先選擇鄉土樹,包括大葉紫薇、大腹木棉,假蘋婆、樹頭菜、錦葉欖仁及秋楓等抗風力強又具美化城市、淨化空氣、降低環境噪音及減少熱島效應的功能,讓社區增添色彩,為市民提供舒適及優質生活環境,打造可持續發展之優質健康城市。

市政署推出澳門古樹名木網頁 促公眾共同保護古樹名木
市政署新推出「澳門古樹名木」專題網頁,介紹《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中各棵古樹名木在澳門各區的分佈情況,以及每棵樹的特性和資料,便利市民查閱有關資料,同時促進社會大眾更深入認識並共同保護古樹名木。
年滿百歲的古樹和具特殊意義的名木是作為澳門歷史進程的見證,是城市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綜合載體。這些樹木對澳門而言,不僅是珍貴的自然資源,還承載着社會大眾的集體回憶,以至風俗文化、歷史、氣候、植物區系及植被演替等資訊。故此,除制訂《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澳門古樹名木養護指引》,在法律以及養護技術上進一步保護這些古樹名木外,最近市政署更推出「澳門古樹名木」網頁,提供更多資訊並提升查閱該等資料的便利性,讓更多市民能多方面認識本澳的古樹名木,加強保護意識,理解保護古樹的重要性,愛護澳門的每一株樹木。
透過網上平台可以瞭解古樹名木的分佈位置、生長情況和資訊,例如:樹木編號、樹種、樹木年齡、相片、簡介、位置及健康情況等。古樹名木數量以路環為最多,亦有分佈在澳門半島,如松山、白鴿巢、二龍喉、盧廉若、螺絲山、大炮台、加思欄等公園;部分會分佈於民國大馬路、竹灣馬路等街區。品種方面如龍眼、假菩提樹、榕樹、樟樹、海南蒲桃、大葉合歡、菠羅蜜、華潤楠、石斑木等樹種。市民不妨按圖索驥,找尋在生活環境周圍的古樹名木。
市民如對古樹名木有疑問,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或瀏覽市政署「澳門古樹名木」專題網頁https://nature.iam.gov.mo/oldtreesonline/瞭解更多。

獲續任市政諮詢委員繼續為市民服務
政府公報早前刊登第235/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二十五名委員獲續期兩年,有關的續期符合特區政府委任諮詢組織成員的相關規定。
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第十五條的規定,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由行政長官透過公佈於《公報》的批示委任及免職,任期最長為三年,可續期。根據特區政府有關委任諮詢組織成員的規定,成員任期為二至三年,可連任二至三屆,但任期最長不超過六年,每人最多可同時出任三個諮詢組織的成員。
現任的市政諮詢委員中自薦的超過三成,被推薦的約佔六成,在任期結束前都希望繼續發揮其專業及社區服務經驗,為市政工作提出意見、獻計獻策。在過去兩年中,各位委員積極參與市政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已累積了一定的市政工作經驗,市政署相信有關的續任將有助持續推動市政的不斷完善,更好地服務市民。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就職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委員今(29)日就職,主席唐曉峰表示,選管會在今天就職後隨即舉行第一次工作會議,有序開展選舉的各項工作,並優先檢討上一屆選務工作上的不足之處。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唐曉峰,委員黎裕豪、戴祖義、高炳坤、容光亮、陳露,下午在政府總部向行政長官賀一誠宣誓就職。
唐曉峰在儀式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感謝行政長官的信任,委任他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選管會稍後將逐步開展選務工作,優先檢討上一屆立法會選舉事務工作的不足之處,尤其是研究選舉日當天可以改善的空間。另外,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透露,選管會稍後將會與衛生部門進行溝通,包括商討宣傳期及投票日當天的相關防疫措施,以便將選舉工作做到最好。
唐曉峰指出,選舉日期的訂定屬行政長官權限,因此需待行政長官作出相關決定後才能對外公佈。
對於投票站的數量,唐曉峰表示,立法會選舉選民人數從上一屆的30萬多增至本屆的32萬多,故此本屆票站數量可能相應增加,但仍需待選管會稍後進行具體分析後再作決定。他提到,去年有一部分票站的空間較為有限或輪候時間較長,選管會將研究如何再作優化。他補充表示,選舉預算亦有可能因此而上升,但選管會將按實事求是的原則作考慮。
對於有傳媒問及有關參選人的參選資格,唐曉峰表示,在不違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參選。而參選時,參選人必須簽署聲明書,聲明其擁護《基本法》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唐曉峰提醒,本澳合資格但未登記為選民的永久性居民,若想在明年舉行的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中行使投票權,必須在本年12月31日前登記為選民。居民可前往行政公職局或在特定時段設立的選民登記站辦理登記申請,亦可選擇使用自助服務機辦理。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由1名主席及至少5名委員組成,由行政長官委任,選管會在其成員就職之日開始運作。
【新聞局】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就職

路環譚公廟附近海面發現江豚屍體
市政署今日(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接獲澳門海關通報,於路環譚公廟附近海面發現一海豚屍體,經初步鑑定為江豚。
市政署接報後,即時安排人員到現場跟進。經檢查和初步測量後,鑑定該動物屍體屬雄性幼年江豚,體長1.2米,發現時體表皮膚已全部脫落,體表破裂且器官外露,屬嚴重腐爛,估計死亡後隨海水漂流至發現的水域。
市政署呼籲,市民如發現海豚擱淺個案,請即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通知相關人員到場處理。

選民登記最後三天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合資格但未登記為選民的永久性居民如欲於明年(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行使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必須於今年(2020年)12月31日前登記為選民。
現距離12月31日只餘三天時間,行政公職局再次呼籲所有合資格但未做選民登記的永久性居民儘快辦理選民登記,確保能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行使各項權利。
最後三天,行政公職局除於辦公時間提供登記服務外,還將於氹仔花城公園旁(29日)、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30日)及祐漢街市公園(31日)設置選民登記站,由下午3時至7時為居民服務。
年滿18周歲的合資格居民亦可選擇使用自助服務機辦理登記申請。自助服務機分佈詳情可瀏覽選民登記網頁:www.re.gov.mo。
行政公職局提醒,居民必須提供準確的常居所地址才可分配合適的投票地點。
此外,曾因司法判決等原因被註銷登記的選民如欲在明年立法會選舉中行使各項選舉權利,應再次提出登記申請。
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987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