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辦在生證明更便捷 簡易版一戶通便利市民
2021年1月1日早上九時起,市民可透過“一戶通” 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全程無需親臨櫃枱,即使身處外地的市民及行動不便的人士,亦可透過網上辦理。同時,行政公職局推出“一戶通”簡易版手機應用程式,通過簡化頁面、增大文字、個人化自設功能,提供更簡單的操作介面予市民使用,藉以提升用戶體驗。
根據相關規定,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退休基金會退休金及撫卹金受領人士,需於每年1月份辦理在生證明,而社會工作局殘疾津貼受益人以及在澳門以外地區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則需於每年8月31日之前辦理在生證明。
由2021年起,已開通“一戶通”的受益人只需登入本人帳戶,面向手機屏幕按指示做出三個簡單動作,成功通過面容識別,即完成辦理在生證明。如受益人的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已開通“一戶通”帳戶,亦可透過登入其帳戶,以協助受益人辦理。
“一戶通”所採用的面容識別技術,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以單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確認後只返還結果,行政公職局或其他部門均不會保存面容特徵資料,充分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安全。
此外,在生證明原有辦理的服務方式(包括攜同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使用自助服務機、透過郵寄證明文件或親臨辦理等)均維持不變,受益人可按個人意願自行選擇是否使用電子服務。
現時已有約9萬人開立“一戶通”帳戶,行政公職局將持續優化系統設計,逐步提升用戶體驗。除考慮方便市民和不同社群的使用需求而推出簡易版“一戶通”外,日後亦會增設未成年人線上開戶功能,讓電子化便捷服務惠及更多群體。

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在澳大舉行結業典禮
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今(28)日在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舉行結業典禮。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與30位學員熱切交流,總結課程經驗,聽取優化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典禮上,澳大校長宋永華和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分別向學員頒發結業證書。現場的嘉賓、教師與學員的座位擺設成U型別具意蘊,澳大公共行政培訓中心主任稅兵用U所代表的3個單詞:University、United和Unlimited總結了首期培訓班的3個月工作。University意蘊著在澳大校園的珍貴歲月,學員們收穫的不只是知識和友誼,還有跨部門合作的30顆種子。United 代表著團結協作,培訓班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離不開行政公職局和澳大之間、澳大各院系部門之間,以及30位學員之間的團結協作。Unlimited代表著能力提升的無限可能性,透過3個月的滿負荷培訓,學員們收穫的不只是某些具體問題的答案,而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以及團隊精神。
來自司法警察局的凌錦倫代表培訓班全體學員發言,他表示在3個月的課程中,通過專家及學者的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加深了對新形勢下的國家發展大局觀念,以及瞭解澳門公共行政現存問題,從中亦共同探討如何提升特區政府管治水平,公務員團隊士氣和服務意識,更新了固有的心態及觀念,也深刻地領悟了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意義。他代表所有學員向提供培訓機會的特區政府、相關領導及人員致以衷心的感謝,並感謝澳大為培訓班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資歷深厚的導師團隊和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員們在首個脫產式的培訓課程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在參與中成長,在實踐中提升。站在公務員生涯新的起跑線上,培訓班全體學員將不辜負特區政府寄予的厚望,繼續以澳門可持續發展和廣大市民利益為依歸,秉持大局觀念,不斷提升自我,並帶動群體、輻射周邊。
3個月全脫產的領導力培訓課程以問題為導向,以培養創新性實務人才為目標,緊密圍繞電子政務和跨部門合作兩個主題,由36位導師授課,包含360個授課學時,其中包括專題性學習225課時,現場教學、小組研究、考察等互動體驗式學習108課時,並舉辦《傾傾講講領導力》系列講座9次,邀請了15位主講嘉賓。
出席結業典禮的嘉賓還有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澳門大學副校長許敬文、行政公職局副局長羅健儀,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法學院院長唐曉晴、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校長辦公室主任汪淇等。

市政署關注內地禽流感確診個案 呼籲切勿到活禽市場
因應湖南確診一宗人類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市政署高度關注事件,並持續與鄰近地區保持密切聯繫,適時作出跟進。同時呼籲市民外遊時,避免前往有售賣或展示活禽鳥的地方,切勿餵飼及接觸活禽鳥,或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類或蛋類食品。
隨著季節轉變,鄰近地區出現禽流感個案的風險機會增加,市政署持續關注有關情況,保持與內地相關部門的良好溝通合作機制,適時檢視現時各項禽流感防控及應變措施。今年截至目前,本澳沒有入口湖南永州市禽蛋。同時,市政署持續有對本澳候鳥棲息地、動物園的環境樣本,以及野鳥屍體樣本進行禽流感病毒分析。上述常規性的禽流感監測工作,現階段均未發現異常檢測結果。
為共同應對禽流感,市政署呼籲市民在節假日離澳旅遊或回鄉探親時,避免前往有出現禽流感地區的街巿、禽鳥市場、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活禽鳥的地方;切勿購買及攜帶未經檢疫的家禽及其產品回澳;避免餵飼野鳥;切勿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帶好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勿聚集,如有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旅遊史。
禽流感是由主要影響鳥類和家禽(如:鷄或鴨)的流感病毒引致,近年亦出現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病毒的個案。由於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況並不常見,因此人體對該病毒的免疫力極低,甚至沒有免疫力,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故有效的「人禽分隔」措施,能有效減少公眾與活禽接觸的機會,以降低禽流感病毒在人類間傳播的風險。

路環九澳三聖廟外石灘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
市政署接獲市民通報,於路環九澳三聖廟外石灘上發現一條海豚屍體,經初步鑑定為中華白海豚。
市政署接報後派員到現場跟進處理,經市政署人員檢查和初步測量後,鑑定該動物屍體屬雌性成年中華白海豚,體長2.50米,發現時體表皮膚大部分脫落,未見外傷,估計死亡後隨海水漂流至沿岸上址石攤。由於屍體已腐爛,市政署基於衛生考慮將屍體作火化處理。
市政署呼籲,市民如發現海豚擱淺個案,請即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通知相關人員到場處理。

燒灰爐公園完成優化重新開放
市政署提升燒灰爐公園的設施及環境,擴大兒童遊樂區空間,增加哺乳室和樹木亭等設施,優化工作現已竣工,並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重新開放,歡迎市民於節假日帶同小朋友前往遊玩。
燒灰爐公園甚具特色,設有兒童遊樂場與兒童電動車場,是親子玩樂的好地方。但設施使用多年已出現不同程度損耗,故市政署對公園進行優化及改善工程,將公園空間重新規劃佈局以增加園區空間感,當中重點擴大兒童遊樂區的空間,分區設置適合不同年齡遊玩設施,以及提升兒童電動車場區的使用安全。
在重新佈局的兒童遊戲區內,新增綜合型兒童組合玩具以及訓練體能的遊樂設施,區分予不同年齡層兒童使用;考慮到較大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發展,以及對戶外遊樂設施的需要,公園內增設一組適合八至十二歲兒童使用,富含攀爬元素,可鍛鍊身體協調性及平衡感,兼具適度挑戰性的大型遊具。另外,優化後的兒童電動車場區交通安全城的設施,增設了紅綠燈及行人過路燈等,讓兒童從遊戲中認識交通設施及遵守交通秩序,而重鋪的安全地墊顯示車道圖案及車道分隔島,可增加電動車遊戲的趣味性。園區內亦考慮到不同年齡使用者需要,增加座椅以供居民休憩使用,同時亦鼓勵家長在帶同子女使用公共設施時,適當地從旁給予安全指導,一同享受親子玩樂時光。
公園整體優化工程還包括新增的哺乳室、一座以樹木構成的樹木亭以及枱椅組合休息區,重鋪卵石面腳底按摩區,保留原有的遮陽廊、洗手池及公廁等設施;另外,對園內褐根病區進行整治及建造樹根病防護帶,藉此保護園內尚未受到感染的三株榕樹,整治該園多年來褐根病影響的情況。公園亦已完成綠化改善及復綠工作,除了重新種植樹木,還種植香花、賞花及賞葉植物如桂花、龍船花及大紅花等,以增加園內色彩及綠化。
另外,亦重鋪全園的照明系統、供水系統及修葺地面等,以提升公園的功能性及整體舒適度,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休閒活動空間。

張永春:冀以法律規範解決道路重複開挖問題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今(18)日表示,特區政府期望透過法律規範,進一步解決本澳道路重複開挖的問題,制定相關的行政法規是明年的工作計劃。
張永春下午在行政會新聞發佈會上回應記者問題時表示,雖然現時已有跨部門機制,透過加強溝通協調以避免道路於短時間內重複開挖,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然而,單靠部門間加強聯繫並不足以完全解決問題,所以政府計劃制定相關的行政法規,明確規範關於道路開挖的事宜,例如只能在哪些緊急情況下才可重複開挖道路,並清晰各部門間的分工和協調。他指出,制定相關行政法規是明年的工作計劃,期間政府會充分聽取各公共服務機構和業界的意見。
關於與動物相關的立法事宜,張永春指出,政府於年前完成了有關動物防疫及獸醫法案的公開諮詢,當中,《動物防疫法》已經生效,而獸醫方面,政府也已有相關法律草案,但由於明年計劃提交的法案不少,加上立法會換屆,故暫未將獸醫相關法案列入明年的立法規劃中,待未來具備條件時政府便會提案。政府一直有跟進獸醫相關法律的立法工作,並會持續聽取各界意見。
他又重申,在動物保護方面,特區政府和動物保護團體的目標一致,就是創設更多條件做好保護動物的工作,並希望做好源頭控制,減少流浪動物的出現。他在下月中旬會聯同市政署約見動保團體交流意見。

市政署辦講解會 加深業界認識飲食及飲料場所牌照申請程序及要點
市政署日前舉辦“飲食及飲料場所牌照申請手續─工務、消防、衛生安全及環境保護須知"講解會,為業者介紹飲食及飲料場所牌照的發牌程序及營運須知,希望申請人及代辦人認識牌照申請程序及要點,有助加快發牌進度,減低場所開業成本。
講解會於十二月十五日於沙梨頭活動中心舉行,約六十名申請人、代理人以及來自相關業界及團體的人士出席。市政署轄下參與發牌的部門,聯同土地工務運輸局、消防局、衛生局及環境保護局代表,分別介紹一站式發牌程序、申請及營運須知、電子化服務、場所工程、防火系統、衛生及環境保護範圍等要求,亦就燃料設備與安全、油煙排放、噪音、隔油井安裝及排放處理等常見問題進行說明。
會上,與會者踴躍提問,查詢有關審批流程、飲食牌照的廢止、場所裝修工程要求、隔油井排污處理及場所設備等問題,相關部門代表亦一一作出回應。另外,市政署亦提到,有意申請者在按核准方案要求完成場所的裝修後,透過遞交所需的聲明文件,通過審議計劃及檢查委員會的審批,在申請人繳付保證金後,便有條件獲發有效期為四個月的臨時牌照。有關“前置式”臨時牌照制度有助優化本地中小企的營商環境,在不影響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及環境保護等公共利益前提下,申請者可取得臨時牌照盡早經營,適當地平衡公共利益和舒緩申請者開業成本的壓力。
發牌效率的提升,有賴申請人、代辦人與政府的充分協調及合作,市政署期望透過講解會加強申請牌照事務相關人士對發牌制度、申請程序及所需文件和圖則資料的認知,讓申請及審批工作更順利進行。申請人可瀏覽“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服務”專題網頁https://www.iam.gov.mo/onestop-fnb,在提出申請前預早瞭解相關申請流程與要求。如存在較複雜的技術問題時,申請人可向一站式服務機構反映及尋求專業意見的協助,並可申請召開“技術會議”,讓專責部門提供針對性的技術意見及指引。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各項措施,加強一站式發牌程序的便捷性,扶持本澳飲食業發展。

“人工智能法律查詢系統”正式上線
為向市民提供更好的法律資訊服務,法務局將運用AI技術,推出“人工智能法律查詢系統”,提供包括憲制法律、婚姻家庭、生活出行、樓宇買賣、樓宇租賃、勞動關係、商事活動、司法訴訟、預防犯罪和條約等法律資訊,24小時全天候供市民使用及查詢。
市民只需登入法務局網頁 ( www.dsaj.gov.mo ),或關注法務局微信訂閱號(“澳門法務局訂閱號”或“DSAJ_RAEM”),進入“人工智能法律查詢系統”頁面,點選查詢種類(例如婚姻家庭)並以文字或語音提出問題,查詢系統將自動按照提問的內容顯示出最接近問題的答案和相近的問題。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法務局將繼續創新普法模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及網絡社交平台,擴大普法的覆蓋面,讓市民可隨時隨地獲取法律資訊,以提升市民大眾知法守法的意識。

市政署代表赴韶關出席粵澳林業聯席會議
市政署代表早前赴廣東省韶關市出席粵澳林業及自然護理聯席會議,與廣東省林業局就推動粵澳共同建設森林城市群,促進大灣區生態建設和粵澳林業交流與生態保育的科研合作等進行交流。
因應《廣東省林業局與澳門巿政署關於進一步加強粵澳林業合作意向書》,粵澳雙方舉辦林業及自然護理聯席會議。會上,廣東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林俊欽、澳門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等,就山林修復、華南珍稀野生動物返還計劃、適用於城市綠化新產品植物及合作、自然教育經驗、粵澳森林法律技術、助力澳門融入大灣區森林城市群體系等議題進行討論及交流意見。
市政署表示,在是次粵澳林業及自然護理聯席會議及考察活動中,促進了本澳與廣東省在林業及自然護理方面的更多合作,並得到廣東省林業局的全力支持,將加快本澳推動森林城市建設,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森林城市群。出席代表還包括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關施敏、園林綠化廳廳長趙慧明以及相關技術人員。
期間,在廣東省林業局的安排下,市政署代表團亦考察了丹霞山博物館及丹霞山自然保護區、車八嶺自然保護區,以及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並與當地生態保育單位負責人及技術人員,就生態保護、科研監測、自然教育、山林防火等議題進行交流及討論。當中仁化縣自二零一九年三月啟動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提出了“縣級國家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鄉村”三級共建模式,並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全域創建森林小鎮”的建設目標,在創建森林小鎮和鄉村的振興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第二次聯席會議今舉行
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廣東省司法廳及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今(11)日以視像方式舉行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第二次聯席會議,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主持。會議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台建設工作方案》,批准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並就聯席會議的未來重點工作交換意見。
《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台建設工作方案》規定,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台是三地政府法律部門為促進調解工作設立的權威性、高層次交流和合作平台,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將推動制定統一的大灣區調解員資格、資歷評審及相關標準、促進三地各自設立合資格大灣區調解員名等工作。
張永春在會上表示,三地政府法律部門要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加強粵港澳的法律交流和協作,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司法及法律服務,積極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張永春還介紹了澳門特區在推進大灣區法律建設方面開展的工作,包括積極推動以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解決民商事爭議、推動建立商業登記訊息公示平台及發放商業登記電子證明等。
三方一致認為,要繼續發揮好聯席會議的作用,推進在律師、仲裁、調解、公共法律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協調解決在推進大灣區制度銜接和規則對接中遇到的問題,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制度保障。三方同意,第三次聯席會議將由廣東省司法廳主辦。
出席聯席會議的三地主要代表還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普惠避免及解決爭議辦公室主任丁國榮、廣東省司法廳廳長陳旭東、副廳長梁震、副廳長林楚明、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法務局局長劉德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