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人員早前發現議事亭前地一株陰香樹受病菌感染致根腐病,狀況不理想,雖已進行救治及護理,惟情況持續轉差,評估樹木枯萎狀況及現場人流較多,可能有潛在風險,故須移除,以保障公眾安全。

本年九月市政署人員發現議事亭前地一株陰香樹受病菌感染引發根腐病,並受颱風“海高斯”吹襲影響,使樹基根部受損及樹勢轉弱。市政署為上述樹木進行修剪樹冠及殺菌、施肥等工作,惟日前再對樹木檢查時發現樹木狀況轉差,樹冠收縮枯萎,並且出現病菌的子實體。考慮到上述地點人流較多,基於公眾安全,將於十一月十一日移除並對樹穴的土壤進行消毒,待完成消毒後將安排補植樹木,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完成種植。

考慮到議事亭前地人流較多,敬請市民體諒配合,切勿進入工作範圍,避免發生意外。市政署將持續巡查本澳街道樹木,維護樹木健康及公眾安全。

行政公職局持續完善及擴展“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系統。市民現可透過“一戶通”使用衛生局線上預約服務,包括衛生中心門診預約、非預約門診取籌等,進一步便利公眾獲取醫療服務。此外,還新增社會工作局的敬老金網上服務、社會保障基金的結婚津貼申請及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申請。

門診預約取籌線上辦妥

具有衛生局掛號卡(俗稱金卡)號碼並已開立“一戶通”帳戶的人士,現可透過“一戶通”中“我的健康”頁面的門診服務,預約有關衛生中心保健門診初診、非預約門診取籌及辦理仁伯爵綜合醫院專科門診轉介等。市民還可在“我的健康”內查閱個人醫療記錄(包括藥物處方、化驗報告等)、疫苗接種記錄,以及預約接種流感疫苗。

敬老金申請操作簡便

符合敬老金申請人或受益人資格的“一戶通”用戶,現可透過有關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提出申請,只需填寫個人資料、上傳電子文件(澳門居民身份證、住址證明及澳門元銀行存摺個人資料頁)並核對資料,即可完成申請手續。現時“一戶通”內的敬老金服務,還包括追補前一年度的敬老金、更改個人資料及取消申請等。

多項社保服務全程網辦

目前社會保障制度三項津貼(結婚津貼、出生津貼和喪葬津貼),均已可在“一戶通”平台進行申請。其中,在本澳辦理結婚登記的受益人,可於結婚日起計60日內通過“一戶通”申請結婚津貼,過程中只需填寫結婚日期及進行簡單操作,無需額外準備結婚證明書等文件;另外,受益人在子女出生日起計60日內可申請出生津貼;而申請喪葬津貼則須在受益人死亡日起計1年內申請。審批完成後,將透過銀行轉帳直接把津貼款項存入申請人帳戶。

除此以外,已於社會保障基金登錄,且在本澳沒有受聘為他人工作的受益人,可於“一戶通”申請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而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政府管理子帳戶款項轉出的申請,同樣可經由“一戶通”辦理。

現時,已有超過30項電子化公共服務進駐“一戶通”。未來,行政公職局將與各公共部門協調合作,有序拓展“一戶通”使用範圍,並持續向社會各界加強宣傳推廣。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14/2009號法律〈公務人員職程制度〉》法律草案,將送立法會審議。

為完善職程制度,優化公職開考程序,特區政府對《公務人員職程制度》作出以下修訂:

在完善職程方面,法案建議撤銷第三級別行政技術助理員等五個職程(即俗稱195職程),現時屬第三級別職程的人員如符合特定條件及通過考核,可申請轉入技術輔導員職程(即俗稱260職程)。

同時,法案建議郵務輔導技術員、無線電通訊輔導技術員及照相排版系統操作員三個特別職程的職位,以及屬一般職程的公關督導員職程的職位於出缺時撤銷。現時該四個職程的人員及2009年已被設定為出缺時撤銷的編輯職程人員,如符合特定條件,可申請轉入技術輔導員職程。法案亦建議將屬特別職程的統計技術員職程的職位於出缺時撤銷。

在優化招聘方面,為提升招聘效率及控制開考的成本,法案建議在專業能力評估開考中對進入第二個階段考試(如:口試或面試)的投考人數設限;只有開考通告須於《政府公報》內刋登,其餘的名單及通告則只須公佈於統一招聘網站及部門網站內;增設“特別開考”機制,以招聘備聘或備用人員形式進行,尤其是具職務共通性及投考人數較多的職程,由行政公職局與用人部門合作進行。

行政會完成討論《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有關法案將送立法會審議。

現行公共街市管理條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制定,有關制度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及需要,尤其在街市的管理和監管、進場機制以及行業發展等方面。為加強規範,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特區政府經充分聽取社會意見及參考鄰近地區的街市管理制度,按本澳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

法案內容包括賦予市政署管理公共街市的職權,確保公共資源得到合理運用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促進街市經營者的良性競爭,法案引入競投制度取代過去的抽籤制度,以及明確規定每名經營者只可以租賃一個街市攤位;此外,法案亦訂明承租攤位的經營者需遵守合同義務,包括須按合同的規定持續經營業務,並親身經營每年不少於二百四十日。

對於目前公共街市及小販大樓內的小販准照或散檔准照持有人,法案訂定了過渡安排,讓准照持有人與市政署訂立新租賃合同。此外,過渡規定亦容許現有攤販在指定時間內將攤位的租賃合同地位轉予合資格人士。

為豐富路環作為澳門後花園的休閒元素,市政署完成擴建及優化黑沙開心農耕場,並將於十一月六日起對外開放。場內增加耕地數量並設不同植物花卉的展示區,為市民提供一個親近大自然,促進親子互動,認識自然生態及體驗田園農耕的好去處。

開心農耕場位於路環黑沙公園後方,市政署經檢視及整合周邊區域,將黑沙樹苗所的範圍納入其中,重整區內農圃和優化天然水塘,增加耕地由原來的七十塊至一百五十塊。優化後的黑沙開心農耕場主要分為苗圃區及農耕區,再按植物種類及功能特性細分為不同分區,向公眾介紹豐富多樣的綠化植物及農耕作物,更可體驗農耕樂趣。

苗圃區種植有各式植物和樹苗,將會用於本澳綠化及生態復修工作,提供適合的本地種源樹苗。按種苗培育不同階段分為幼苗、中苗、大苗三大培植區;按植物的生態特性則分為水生和攀藤兩大類;按苗木來源的不同則有自栽區與暫存區的分別。幼苗培植區現育有華潤楠、水翁、陰香、山烏桕、烏桕、蘋婆、尖葉杜英、油柑子、白飯樹等;中苗培植區育有木麻黃、蒲桃、鴨腳木、算盤子、鐵冬青、桃金孃、秋楓等;大苗培植區育有黃皮、羊蹄甲、臘腸樹、黃花風鈴木等景觀樹。水生植物主要以紅樹林的品種為主,包括秋茄(水筆仔)、桐花樹。攀藤植物有金銀花、油麻藤、炮仗花等。

農耕區則設有天然水體保育區、花田區、水果區、蔬菜作物區、香草區、種植體驗區六個功能分區。園內的天然水體是一個穩定的小型生態循環系統,配置以具觀賞價值的水生植物,增加色彩和層次;同時,各植物花卉的展示區,會根據不同季節種植適時開花植物及時令農作物;亦設有以各種自然材料,如木材、樹皮、乾草、黏土等配搭而成的昆蟲旅館,以吸引昆蟲棲息。將整個片區營造成具觀賞性兼具學習綠化生態科普知識的場所,而耕地則透過小組報名,或舉辦各類綠化和環保教育工作坊等,讓市民可以親身體驗農耕種植,學會珍惜食物及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市政署將持續優化離島綠化休憩空間,塑造具特色的休閒活動設施,為市民大眾提供更優質及多元的活動空間。

“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平台新增七項電子化公共服務,包括申領電子證明及辦理聲明書。凡已開立“一戶通”帳戶的市民,可透過有關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在線上完成整個服務流程及進行電子支付。至目前為止,“一戶通”提供三十三項電子化公共服務,行政公職局將持續與各部門協調合作,推動更多電子化服務進駐“一戶通”,推進公共服務電子化,營造便民便商的環境。

是次推出的網上申領電子證明服務分別有法務局及身份證明局的商業登記、物業登記、出生登記、婚姻登記及刑事紀錄的電子證明。市民在辦妥證明後,將透過短訊、電郵或“一戶通”收到通知,隨即可於網上領取有關電子證明,而該等電子證明的法律效力等同於紙本證明。

此外,“一戶通”還推出教育暨青年局學生福利基金的網上辦理及領取大專助學金聲明書,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聲明書的服務。申請人只需填妥所需的資料及提交申請,待審批完成後,申請人收到短訊、電郵或“一戶通”通知後便可領取電子聲明書,此服務費用全免。

隨著網上申領電子證明服務的推出,標誌着跨部門合作及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階段,提高服務質素,讓市民足不出戶便可辦理政府服務。

為提升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防護意識,市政署將於十一月十一日及十一月二十五日舉辦「市民專場之食安教育講座」,以《食品安全法》及日常食安操作注意事項為主題,並講授防範食源性疾病發生的方法,費用全免,歡迎市民報名參與。

市政署每月定期舉辦兩場「市民專場之食安教育講座」,而十一月份場次定於十一日及二十五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十五分,在祐漢小販大樓一樓食品業界專區多功能室舉行。講座內容涵蓋《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5要訣ABCDE」、防災善後食水及食品安全須知,以及家居防治鼠患方法等內容。食安人員會藉案例分析及深入講解,輔以播放食安教育影片,以及安排有獎問題等教學環節,讓公眾輕鬆學習及掌握食安控制要點,尤其是如何避免交叉污染、謹慎選購食品食材、保持清潔和徹底煮熟、危險溫度帶以及努力維護澳門食品安全等關鍵技巧及重要理念,靈活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以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市民專場之食安教育講座」課時約一小時,以粵語進行,費用全免,有興趣參與之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296 9855或8296 9857報名參加。座位有限,額滿即止。配合特區政府防疫工作,參與者在進場時須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及出示澳門健康碼。

市政署持續推動本澳食安教育工作,舉辦各類型食安教育及培訓課程,亦提供食品資訊站預約導賞服務,進一步加深業界及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強化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自主防護意識。食安培訓等資訊詳情,市民可瀏覽食品安全資訊網頁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

教育暨青年局積極推出各項電子服務,以有效配合特區政府之《電子政務》政策。

其中學生福利基金於2020年10月24日起正式啓用“大專助學金聲明書”及“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聲明書”網上申請服務,方便市民隨時隨地遞交申請,省時便捷。

上述兩項聲明書的網上申請於10月24日推出,申請人須向行政公職局申請“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電子帳戶,以便於統一的網站平台或流動應用程式使用由特區政府提供的各項電子化服務。當申請人完成申請“一戶通”帳戶後,便可在網上填寫申請表,無須親臨辦理。申請人在網上完成整個申請手續後,更可以選擇收取紙本或電子版的聲明書。

教青局將持續優化電子服務,並陸續增加服務範圍。

昔日的公廁,總是予人骯髒、潮濕、惡臭等負面印象,為了改善公廁的環境及衛生,澳門特區政府市政署持續推行優質公廁翻新計劃,透過建築師的構想和創意,為市民建造融入人性化設計,結合實用和美觀的優質公廁。

有份參與是次項目的仲仁建築設計公司,由兩位80後的建築師林立仁和楊仲達共同創立,他們分別於美國的哈彿大學及澳州的南澳州大學完成學業後,選擇返回澳門發展。他們表示,希望透過留學所得,關於建築、室內設計及城市規劃的知識及經驗,把具國際視野的設計融入於市政建設,為澳門的城市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