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內地一再發現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經參照國務院發出之 「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及衛生局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冷鏈食品相關行業防控指引」等,市政署再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冷鏈食品包裝的防疫消毒工作,除把每天核酸檢測樣本數由一百個增加至一百二十個外,凡進口的冷鏈食品的出廠原包裝須完成徹底消毒並貼上標識,始能進行衛生檢疫。自本月二十日起倘營運商未有執行市政署的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貨品外包裝消毒措施和嚴格管理,則被視為不符合衛生檢疫要求,市政署將不會對場所內的貨物進行檢疫。

因應防疫要求,市政署除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全覆蓋消毒外,近日再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消毒,對食品整體包裝採取更全面的消毒措施,更要求檢疫場所營運業者在日常營運中落實執行防疫措施的企業責任。企業在拆開整板貨物的外封膠膜後,必須對整個冷鏈貨品的出廠原包裝作全面消毒,並對過程進行複查核實,以確保貨品進入檢疫場所倉庫前及離開檢疫場所前,均須符合防疫及食品安全檢疫要求。同時,凡進口的冷鏈食品的出廠原包裝須完成徹底消毒並貼上標識後,始能進行入口衛生檢驗檢疫,自本月二十日起,倘營運商未有執行市政署進一步加強的進口冷鏈貨品外包裝消毒措施和嚴格管理,則被視為不符合衛生檢疫要求,市政署將不會對場所內的貨物進行檢疫。就此,市政署日前已與本澳食品檢疫點營運業者舉行講解會,講解更全面的消毒措施具體操作安排,要求業界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與特區政府共同嚴守冷鏈食品防疫線。

根據法律規定,進口本澳鮮活食品或動物源性食品時均須作預先申報並預約接受強制性衛生檢驗檢疫,並須提交由來源地官方發出之衛生證明文件以及相關衛生檢疫資料供審核。

由今年八月起,市政署已啟動進口冷鏈食品環境人員三層防疫措施,包括:開發「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助監管部門及業界更精準地追蹤冷鏈食品的貨源、庫存及流向,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每天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包裝、街市和批發市場等場所環境抽取一百個樣本進行核酸檢測檢;對碼頭、倉庫等冷鏈進口場所環境、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等執行嚴格衛生消毒措施,實施人員進出登記;安排從事冷鏈配送、批發的工作人員,街市魚檔攤販等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至今已抽檢超過六千個食品及環境樣本,全部通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市政署一直因應疫情調整冷鏈食品的防疫措施,不斷強化冷鏈食品、環境和從業人員等三層防疫陣線。市政署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開設「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專頁,提供一系列的指引及宣教內容,供市民及業界掌握準確資訊,科學且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態化發展。

為持續向青少年推廣法律知識,增強青少年知法和守法意識,由教育暨青年局、法務局、勞工事務局、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文化局及社會工作局共7個政府部門組成的“青年政策”跨部門跟進小組於2020年10月合辦“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共組織了16項普法專題活動,活動形式包括講座、宣傳品創意製作比賽、寫作獎勵計劃、認識大灣區城市工作坊及嘉年華等,超過51,817人次參與。

為延續推廣法律普及的工作及總結有關活動成效,上述部門於11月15日假婦聯學校禮堂舉行了“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總結暨頒獎禮,出席嘉賓包括警察總局劉運嫦局長助理、教育暨青年局龔志明副局長、法務局梁葆瑩副局長、文化局梁惠敏副局長、教育暨青年局青年廳張敏輝廳長、社會工作局防治賭毒成癮廳鄭耀達廳長、司法警察局社區警務及公共關係處鄭寶湘處長、治安警察局公共關係處李德輝副警務總長、市政署公民教育處林微笑處長、高等教育局高等院校學生輔助處黃月冰處長、勞工事務局准照及技術支援處林佩馨代處長、法務局公共關係處黃嘉慧代處長、消防局研究及策劃廳李梓豪副一等消防區長、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以及各參與學校及機構代表等。

總結暨頒獎禮上,展現各部門推廣的活動內容及成效,把相關法律知識推及學生、青年和市民,覆蓋層面廣泛。為感謝各參與學校及機構的支持,嘉賓共頒發24份感謝狀,以及為宣傳品創意製作比賽頒發各個獎項。當天有青年分享了參與活動的感受,並表示推廣月的各項活動豐富多元,能加強自身對《憲法》及《基本法》等不同法律的認識和了解,明白知法守法的重要性,還有法務局“普法動力”成員帶領台下青年即場進行法律訊息互動遊戲,加深青年對法律知識的認識,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

教青局一直加大力度推廣青年及學生正確認識《憲法》、《基本法》及相關的本地法律,期望以豐富多元的法律推廣活動,通過不同層面切入,讓青年及學生從學習及體驗中準確地理解和認識《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提升他們對國家及本地法律的學習興趣,從中透徹理解國家法制的精神,加深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瞭解“一國兩制”的方針,以及相關法律的實施對澳門社會繁榮穩定的重要作用。

市政署持續透過恆常的食品監察及檢測機制,評估市面售賣食品的風險及衛生狀況,在本年第三季抽取了七百三十七個食品樣本進行檢驗,整體合格率達99.9%。

為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市政署食品安全廳依據目前流通市場的食品種類和特點,制定各類型的食品調查抽樣計劃,包括「常規食品調查」及「食肆食品調查」計劃,進行化學、微生物學及輻射水準等檢驗。抽樣調查的範圍包括本澳各區之超級市場、雜貨店、百貨公司、飲食場所及外賣店等,抽取各類即食食品、飲品、糧油食品、零食等。本年第三季合共抽取七百三十七個樣本進行化學、微生物學及輻射水平等檢驗,整體合格率達99.9%。

在本季抽查樣本中,一個奶油麵包樣本檢出沙門氏菌,不符合本澳《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 GL 009 DSA 2015)之規定。市政署已即時要求涉事的麵包店停止供應及生產有關產品,並約談相關負責人,詳細瞭解食品加工及製作流程,要求對有關食品處理流程及人員衛生作出全面的檢討及整頓;亦已及時發出新聞稿公佈事件,同時要求涉事場所員工修讀食安培訓講座,亦派員進行複查及複檢工作。

市政署呼籲,為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消費者應避免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品,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圍爐食火鍋時,必須將食物徹底煮熟,尤其海鮮、肉類;避免生熟食物及餐具交叉污染,不應以生蛋作蘸醬食用,高危人士,如孕婦、幼兒、長者更應特別注意。此外,業界必須注意環境及個人衛生,同時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內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各項食品安全指引,並可參照「食品安全五要訣ABCDE」做好食品的採購、貯存及處理,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確保食材和食品的儲存及製作過程安全。

各項食品安全指引、「食品安全五要訣ABCDE」,以及第三季恆常食品市場檢測結果已上載至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市民可登入網頁,或透過下載食安資訊流動應用程式「食安資訊App」了解詳細內容。

禁毒委員會2020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今(13)日上午在教育暨青年局仲尼堂舉行,由禁毒委員會代主席、社會工作局韓衛局長主持會議。主要議程包括:報告委員會工作計劃、近期澳門毒品罪案概況、“澳門藥物濫用者中央登記系統”2020年上半年數據、“關注青少年毒品問題工作小組”和 “禁毒法執行及跟進工作小組”情況、聯合國相關工作和澳門對國際列管物質的跟進情況,以及禁毒委員會內部運作細則等。

禁毒委員會已於本年9月18日進行換屆,代主席韓衛局長代表委員會歡迎新任委員,同時也期望透過跨專業合作,有助預防及打擊毒品事務。會上報告及總結2020年的工作情況,包括召開了兩次全體大會及兩次小組會議;組織兩個小組成員拜訪司法警察局,安排關注小組成員參觀澳門戒毒康復協會BE COOL PROJECT;6月至9月期間邀請委員參與國際禁毒日線上系列活動,藉此結合政府和民間專業團體的力量,在抗疫期間加強本地交流合作,持續聯動及深化防治濫藥工作。

根據“澳門藥物濫用者中央登記系統”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整體填報的吸毒人數共117人,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37.1%。其中,青少年佔11人,佔總人數9.4%,與去年同期相約。總體填報以吸食冰毒為主,有34.8%;其次是可卡因 20.9%和大麻 11.3%;平均每月毒品開支約3,820澳門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1.4%;吸毒地點持續隱蔽,在家、朋友家及酒店吸毒超過70%。因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填報濫藥數字比較過去有明顯跌幅,為擴大呈報資料的數據,2020年下半年增加一個填報單位,使填報單位上升至21個,未來會加強與填報單位的溝通和合作,並持續邀請合適單位加入填報工作。

禁委會轄下兩個工作小組分別已於10月召開小組會議,“關注青少年毒品問工作小組”跟進近期禁毒活動工作及防治濫藥服務復運情況,因應防疫工作已進入常態化階段,持續構思多元化的預防濫藥宣傳計劃,包括應用線上媒體拓展防治濫藥服務、建立禁毒活動交流平台,進一步聯結禁毒網絡資訊,鼓勵民間機構共同參與禁毒推廣工作;“禁毒法執行及跟進工作小組”跟進司法措施轉介個案的執行情況及禁毒法相關工作措施,因應跨境販毒問題,須持續加強對青少年的普法宣傳工作,強化與鄰近地區相關部門及機構之交流合作,為涉毒青少年提供特別支援服務。委員認同禁毒教育及宣傳工作取得成效,並就青少年濫藥成因、家庭支援以及社會輔助等方面進行交流。

此外,會上報告聯合國相關工作和澳門對國際列管物質的跟進情況,因應世界衛生組織調整大麻和大麻類相關物質的六項建議,特區政府參與聯合國於6月至10月期間組織各國專家進行三次的線上專題會議,中國對於大麻和大麻類相關物質修改列管建議保持謹慎態度,澳門特區與國家立場一致,並已於2019年向國家提交有關報告。另外,特區政府為履行國際義務,根據聯合國每年建議修改禁毒法列管清單,目前已完成第62屆聯合國麻醉藥品委員會通過新增12種國際列管物質的立法規管,並持續跟進第63屆聯合國麻醉藥品委員會通過新增國際列管物質的立法工作,使本澳管制物質與國際社會及鄰近地區接軌,提高同步預防和打擊毒品犯罪的成效。

最後,委員會總結了今年的具體工作及討論明年的工作計劃,將持續加強與鄰近地區相關部門及機構之交流和合作,以及透過兩小組積極推動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

出席或列席是次會議的委員及代表還有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梁詠嫻顧問、保安司司長辦公室賴東生顧問、教育暨青年局梁慧琪副局長、澳門海關李煜輝廳長、檢察院檢察長辦公室吳明泰廳長、司法警察局黃志康廳長、法務局陳志揚廳長、懲教管理局路環監獄林錦秀代獄長、衛生局周植強顧問醫生、警察總局謝志生督察、澳門戒毒康復協會Augusto Nogueira主席、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劉展瑞總幹事、澳門基督教青年會岑慧儀副總幹事、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葉永強行政總監、澳門中華教育會岑耀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澳門醫護志願者協會林潤明副理事長、澳門婦女聯合總會鄭德雄中心主任、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胡慧嫻中心主任、區子揚女士、李德先生、趙崇堅先生、張健昇先生,以及社會工作局許華寶副局長、鄧潔芳廳長、鄭耀達廳長及相關部門主管人員等。

市政署人員早前發現議事亭前地一株陰香樹受病菌感染致根腐病,狀況不理想,雖已進行救治及護理,惟情況持續轉差,評估樹木枯萎狀況及現場人流較多,可能有潛在風險,故須移除,以保障公眾安全。

本年九月市政署人員發現議事亭前地一株陰香樹受病菌感染引發根腐病,並受颱風“海高斯”吹襲影響,使樹基根部受損及樹勢轉弱。市政署為上述樹木進行修剪樹冠及殺菌、施肥等工作,惟日前再對樹木檢查時發現樹木狀況轉差,樹冠收縮枯萎,並且出現病菌的子實體。考慮到上述地點人流較多,基於公眾安全,將於十一月十一日移除並對樹穴的土壤進行消毒,待完成消毒後將安排補植樹木,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完成種植。

考慮到議事亭前地人流較多,敬請市民體諒配合,切勿進入工作範圍,避免發生意外。市政署將持續巡查本澳街道樹木,維護樹木健康及公眾安全。

行政公職局持續完善及擴展“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系統。市民現可透過“一戶通”使用衛生局線上預約服務,包括衛生中心門診預約、非預約門診取籌等,進一步便利公眾獲取醫療服務。此外,還新增社會工作局的敬老金網上服務、社會保障基金的結婚津貼申請及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申請。

門診預約取籌線上辦妥

具有衛生局掛號卡(俗稱金卡)號碼並已開立“一戶通”帳戶的人士,現可透過“一戶通”中“我的健康”頁面的門診服務,預約有關衛生中心保健門診初診、非預約門診取籌及辦理仁伯爵綜合醫院專科門診轉介等。市民還可在“我的健康”內查閱個人醫療記錄(包括藥物處方、化驗報告等)、疫苗接種記錄,以及預約接種流感疫苗。

敬老金申請操作簡便

符合敬老金申請人或受益人資格的“一戶通”用戶,現可透過有關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提出申請,只需填寫個人資料、上傳電子文件(澳門居民身份證、住址證明及澳門元銀行存摺個人資料頁)並核對資料,即可完成申請手續。現時“一戶通”內的敬老金服務,還包括追補前一年度的敬老金、更改個人資料及取消申請等。

多項社保服務全程網辦

目前社會保障制度三項津貼(結婚津貼、出生津貼和喪葬津貼),均已可在“一戶通”平台進行申請。其中,在本澳辦理結婚登記的受益人,可於結婚日起計60日內通過“一戶通”申請結婚津貼,過程中只需填寫結婚日期及進行簡單操作,無需額外準備結婚證明書等文件;另外,受益人在子女出生日起計60日內可申請出生津貼;而申請喪葬津貼則須在受益人死亡日起計1年內申請。審批完成後,將透過銀行轉帳直接把津貼款項存入申請人帳戶。

除此以外,已於社會保障基金登錄,且在本澳沒有受聘為他人工作的受益人,可於“一戶通”申請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而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政府管理子帳戶款項轉出的申請,同樣可經由“一戶通”辦理。

現時,已有超過30項電子化公共服務進駐“一戶通”。未來,行政公職局將與各公共部門協調合作,有序拓展“一戶通”使用範圍,並持續向社會各界加強宣傳推廣。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14/2009號法律〈公務人員職程制度〉》法律草案,將送立法會審議。

為完善職程制度,優化公職開考程序,特區政府對《公務人員職程制度》作出以下修訂:

在完善職程方面,法案建議撤銷第三級別行政技術助理員等五個職程(即俗稱195職程),現時屬第三級別職程的人員如符合特定條件及通過考核,可申請轉入技術輔導員職程(即俗稱260職程)。

同時,法案建議郵務輔導技術員、無線電通訊輔導技術員及照相排版系統操作員三個特別職程的職位,以及屬一般職程的公關督導員職程的職位於出缺時撤銷。現時該四個職程的人員及2009年已被設定為出缺時撤銷的編輯職程人員,如符合特定條件,可申請轉入技術輔導員職程。法案亦建議將屬特別職程的統計技術員職程的職位於出缺時撤銷。

在優化招聘方面,為提升招聘效率及控制開考的成本,法案建議在專業能力評估開考中對進入第二個階段考試(如:口試或面試)的投考人數設限;只有開考通告須於《政府公報》內刋登,其餘的名單及通告則只須公佈於統一招聘網站及部門網站內;增設“特別開考”機制,以招聘備聘或備用人員形式進行,尤其是具職務共通性及投考人數較多的職程,由行政公職局與用人部門合作進行。

行政會完成討論《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有關法案將送立法會審議。

現行公共街市管理條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制定,有關制度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及需要,尤其在街市的管理和監管、進場機制以及行業發展等方面。為加強規範,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特區政府經充分聽取社會意見及參考鄰近地區的街市管理制度,按本澳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

法案內容包括賦予市政署管理公共街市的職權,確保公共資源得到合理運用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促進街市經營者的良性競爭,法案引入競投制度取代過去的抽籤制度,以及明確規定每名經營者只可以租賃一個街市攤位;此外,法案亦訂明承租攤位的經營者需遵守合同義務,包括須按合同的規定持續經營業務,並親身經營每年不少於二百四十日。

對於目前公共街市及小販大樓內的小販准照或散檔准照持有人,法案訂定了過渡安排,讓准照持有人與市政署訂立新租賃合同。此外,過渡規定亦容許現有攤販在指定時間內將攤位的租賃合同地位轉予合資格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