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周三起白鴿巢前地擴大禁煙範圍
市政署將於10月7日起擴大白鴿巢前地禁煙範圍,敬請市民留意配合。
白鴿巢前地綠樹成蔭,樹蔭下設有座椅;前地一則有一座小型瀑布式水池,環境清幽,是市民休憩閒適的好去處。同時,亦是通往白鴿巢公園的主要區域,自兒童遊樂區重新對外開放,吸引大批家長及兒童前往遊玩。為提升市民身體健康質素,市政署在聽取市民意見及審視實際情況,由10月7日起將禁煙範圍由白鴿巢前地水池周邊,擴大至前地大部分區域,現場將有明確顏色劃線識別禁煙範圍。
市政署呼籲公眾配合有關措施及遵守相關禁煙法律之規定,共同建設無煙環境。如有疑問請致電28337676查詢。

電子政務法律法規今日生效
第2/2020號《電子政務》法律以及第24/2020號《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今(27日)生效,為建設數字政府,推動公共服務電子化提供了法律基礎,標誌著特區政府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
配合法律生效,特區政府將遵循便民便商原則,圍繞電子證明、數碼證照、數碼化接待、電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務,有序落實一系列公共服務的電子化。
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貫徹落實行政長官的施政理念,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打破“訊息孤島”困局,推動落實電子政務是特區政府施政重點,行政公職局將加快構建內部行政電子化管理,協調各部門發展對外便民電子化服務。
高炳坤表示,建設數字政府無法一蹴即至,期間必會遇到各種各樣困難和問題,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努力克服,共同推動,以需求作導向,未來,圍繞電子證明、數碼證照、數碼化接待、電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務,將有序推動市民使用量較大的一系列公共服務落實電子化,達至施政為民的目的。
目前,已有二十一項公共服務進駐“一戶通”,另有十九項公共服務使用“一戶通”身份識別及電子通知等技術。

響應世界狂犬病日 提醒飼主定期為犬隻注射狂犬病疫苗
聯合國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為「世界狂犬病日」,倡導為犬類接種疫苗、提高社會對狂犬病的認識和防止被狗咬傷,都是預防人類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市政署響應有關倡導,呼籲犬隻飼主關注預防狂犬病的重要性,定期為犬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時提醒市民應避免接觸不明來歷或野生動物,若不慎被動物咬傷或抓傷,應立即以肥皂及清水,反覆徹底地清洗傷口,並盡快前往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
狂犬病屬人畜共患病,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人類、犬、貓等溫血動物均可被感染,當病徵出現後足以致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目前狂犬病仍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每年約有六萬人因此而死亡。犬隻為狂犬病的主要傳染途徑,近九成以上的人類感染病例是由犬隻咬傷引起。然而,狂犬病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疫病,透過廣泛地對犬隻進行預防疫苗注射,可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傳播。因此,聯合國訂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為「世界狂犬病日」,呼籲全球各國認識到狂犬病問題,通過管理狗群以防疫病傳播,並為狗隻接種疫苗確保其群體免疫力;為被咬傷者提供預防和護理服務。務求能於二○三○年達到消除全球狂犬病的目標。
根據歷史記載,本地區亦曾有狂犬病發生,經過多年的努力,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本澳再沒有發生人或動物感染狂犬病。一直以來,政府致力推動本澳的動物狂犬病預防控制工作,當中包括立法落實飼主責任制度,根據第4/2016號法律《動物保護法》的規定,飼主須為滿三個月月齡的犬隻領取動物准照,並須履行法定義務,為犬隻提供防治傳染病的必要措施,尤其應定期為犬隻注射狂犬病疫苗。目前本澳已全面使用免疫期為三年的動物狂犬病疫苗,飼主可以帶犬隻前往澳門市政狗房及路環市政狗房注射,此外,市政署亦會於每年一月至二月期間在本澳各區設置「犬隻准照申領及續期流動服務站」,方便市民就近辦理准照及疫苗注射。自二○一六年至今,市政署已為本澳犬貓注射超過三萬劑的預防狂犬病疫苗,並持續向動物飼主宣傳預防疫苗注射的重要性,從源頭防控狂犬病。同時,透過管理流浪動物等措施,控制人畜共患病在動物種群及人類社區傳播的風險。
此外,第7/2020號法律《動物防疫法》已於今年九月一日生效,進一步完善本澳動物疫病防控的法律制度,當中狂犬病被列為本澳其中一項重要的法定強制申報疫病。一旦獸醫知悉或懷疑有動物感染狂犬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向市政署或治安警察局作出具名申報。未來,市政署亦會持續加強狂犬病的監測和預防控制工作,確保動物和市民免受狂犬病的威脅,維護本澳的公共衛生。

張永春赴京訪部委冀加強交流合作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日前率領代表團赴京,拜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張曉明常務副主任、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俊臣,匯報第五屆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公共行政改革、法制和市政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並就深入推進一國兩制事業、便利檢驗檢疫、推動法制建設等議題進行交流和交換意見。
訪問期間,張永春司長與國家海關總署王令浚副署長簽署了《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為簡化澳門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通關和檢驗檢疫流程奠定法律基礎,從而實現“食品安全源頭防控,口岸便利通關"的目標。
參加訪問的成員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顧問羅瑾瑜、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吳秀虹、法務局副局長鍾頴儀等。

政府抽檢市售月餅未見異常 提醒市民注意食品安全
中秋佳節將至,為保障公眾健康及食品安全,市政署與消費者委員會合作對市售月餅進行抽檢,在各區食品零售點共抽取了四十個月餅樣本進行檢測,所有檢測結果均未見異常。
本次抽查樣本包括傳統廣式月餅二十八件、冰皮或雪糕類月餅六件及潮式月餅六件。分別進行了微生物學檢測,包括蠟樣芽孢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沙門氏菌屬、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化學檢測,包括防腐劑、甜味劑及黃曲霉毒素B1。此外,針對含蛋黃的月餅樣本加驗食品中禁用物質蘇丹紅。根據化驗結果,所有樣本的微生物及化學檢測結果均未見異常。
為預防及減低食品風險,當局提醒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採購食材,拒絕購買來歷不明的食材;保留來貨及銷售紀錄,以便在有需要時幫助追查來源;製作食品前應檢查食材的衛生質量情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在製造、貯存、運送及陳列月餅時,適時檢查食品的衛生質量情況及注意温度控制,以確保食品安全衛生。
同時,亦呼籲消費者應向信譽良好及衛生的店鋪購買應節食品,購買時須注意食用期限及包裝是否完好,有否發霉或異常的狀況,仔細閱讀包裝上的標籤,並留意其貯存方法。當中,傳統月餅未拆封前應置於陰涼通風處,或按標籤上的貯存方法存放,開封後應盡快食用完畢,或包好再冷藏於攝氏五度以下;而雪糕月餅及冰皮月餅因製作過程不經高溫烘焙,無法以加熱方式殺滅微生物,故須特別注意其存放溫度及環境,應按包裝所示之溫度貯存並應盡快食用。就近年新興透過網購或代購外地銷售的月餅或冷藏糕點食品,市政署特別提醒市民,應認清可能存有的食品安全風險,選購時須了解清楚食品的貨源、運輸及貯存條件及衛生狀況,以保障自身權益。
此外,市政署按照居民季節飲食習慣製作了一系列的宣導小冊子,包括安心享用中秋月餅、安心享用火鍋、安心燒烤等,提醒市民歡度佳節同時須注意的食品安全事項,並於食安資訊網站設置「秋冬季節食品安全」專頁,市民可透過食安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或下載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食安資訊App」,瞭解更多食安資訊。

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生效 提供通關便利助力澳門企業開拓內地市場
隨著《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正式生效,國家海關總署與市政署將聯合制定澳門製造食品的監管品種清單,對符合內地食品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的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予以通關便利,助力本澳企業拓展內地市場。國家海關總署一直大力支持保障供澳食品穩定和安全的工作,特區政府對此深表感謝,未來將繼續加強溝通,深化交流合作。
市政署將為本澳食品業界舉行說明會,提供技術支援與協助,協助業界把握拓展內地市場的機遇,同時提升企業及產品的質量水平。
根據《合作安排》規定,海關總署和市政署聯合制定澳門製造食品的監管品種清單,並依據內地進口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對澳門製造並輸往內地的食品制定年度監測方案,實施動態管理。
《合作安排》規定由市政署對合作項目下的食品企業及產品進行監管,對符合內地有關食品法律法規及標準的澳門製造食品發出官方衛生證書,從而降低了食品因不符通關要求而報廢的風險,有助本澳企業降低出口成本。內地海關將對年度查驗無異常的持證食品,採取抽樣後直接放行,減省了過去須留置待檢的時間。若發現異常狀況,雙方將相互通報監測資訊,依法聯合處置。
目前,所有食品進入內地均須接受嚴格的入口監管。隨著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愈趨融合,澳門食品業界一直希望澳門製造食品可獲通關便利,加快檢測時間,以便拓大發展空間。澳門特區政府與國家海關總署一直積極探討相關安排。隨著《合作安排》生效,雙方對輸往內地的澳門製造食品開展共同監管合作,實現食品安全源頭防控、口岸便利通關的目標。

身份證明局推出即日領取《刑事紀錄證明書》服務
繼推出即日領取《個人資料證明書》及《社團及財團證明書》服務後,身份證明局於2020年9月25日推出即日領取《刑事紀錄證明書》的便民措施,讓合資格的市民可於申請當天領取證明書,並可按需要選擇到不同服務地點領證,達致便民利民的目的。
凡年滿16歲及持有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的人士,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包括非首次申請《刑事紀錄證明書》、其身份資料無須部門進一步查核,以及無需使用身份證明局的代寄服務),便可在網上或自助服務機提出申請後即日領取《刑事紀錄證明書》,符合條件人士將於辦理手續後收到即日領證通知,並在收據上顯示領取時間。在提出申請時,申請人還可自由選擇領證地點,包括:南灣中華廣場身份證明局、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或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詳情請瀏覽www.dsi.gov.mo/certificate_c.jsp。
辦理《刑事紀錄證明書》的網上服務及自助服務詳情,可瀏覽www.dsi.gov.mo/webservice_c.jsp 及www.dsi.gov.mo/eservice_drc_c.jsp。
任何查詢,請致電身份證明局熱線(2837-0777或2837-0888)或電郵至info@dsi.gov.mo。

市政署對石排灣郊野公園一假菩提樹進行保育救治
受早前颱風“海高斯”吹襲,石排灣郊野公園內一株假菩提樹被吹至樹身傾斜,根部外露,市政署積極進行救治,目前已扶正並作臨時支撐。
該假菩提樹(古樹編號695)位於石排灣郊野公園,受颱風影響,樹身傾斜壓在後方鸚鵡籠上,根部近半已外露。樹高約十五米,胸徑約二米,胸圍約六點二八米,樹冠幅、樹身體積、泥膽龐大及有根系支持固定,故扶正工序存在一定難度。為保護澳門珍貴古樹資源,市政署聯同相關建築商及綠化公司協訂救治方案,當中包括養護、扶正、加設支撐架、修枝整形及擴大樹穴等。
市政署在現場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先為樹木架設臨時支撐架,利用吊臂車從旁施力協助固定樹身,同時進行修枝、挖泥及移除部分根系後,順利扶正樹木,並作了臨時支撐、換泥及修枝整形,下階段將繼續進行永久支撐架的建設及擴大樹穴等工序。
市政署會持續進行古樹巡查監察工作,為日後古樹保育儲備資料數據,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及其他樹木。

市政署:重視工程質量必加強監察
市政署高度關注黑沙水庫洗手設施疑因飾面剝落引致市民受傷事件,對傷者表示慰問。市政署重申,一直重視工程質量,將加強工程驗收和質量監察的工作,把貼石工程列入專項重點驗收項目,而在使用材質上,亦會因應設施環境作更嚴謹的選擇,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此外,市政署已對轄下全部公廁的洗手設施展開全面排查,預計本月內完成排查工作,暫沒有發現異常。
在事件發生後,市政署已即時圍封設施,經過初步調查,懷疑涉及工程質量問題,如證實為承建商的施工質量,必定追究責任,且半年內暫停其承接市政署之工程。

市政署對議事亭前地陰香樹展開救治工作
市政署巡查人員發現議事亭前地一株陰香樹受病菌感染出現根腐病,加上早前受颱風“海高斯”吹襲影響,令樹的根部受損,樹勢轉弱。市政署正為該樹制定救治及護理方案,計劃將加強對樹木進行殺菌、修剪樹冠、施肥等養護工作,希望樹木能恢復生機。
考慮到議事亭前地人流較多,敬請市民體諒配合,切勿進入工作範圍,避免發生意外。市政署將持續巡查本澳街道樹木,維護樹木健康及公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