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籲餐飲業落實食安衛生措施迎接客流
本澳市面餐飲場所消費顧客正逐步增加,市政署提醒食品業界必須嚴格按照衛生防疫及食安操作指引,加強對食品、環境、人員的安全衛生管理,提升企業食安及衛生防護能力,防範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同時降低病毒在食肆內散播的風險。
隨着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逐漸恢復,內地及澳門兩地人員逐漸恢復正常往來,旅客將持續增加。市政署呼籲食品業界須嚴格遵從市政署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等操作指南及指引,以及衛生局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病毒肺炎─給食肆的管理建議」,加強對食物、環境及人員的安全衛生管理,加強清潔消毒,確保食材的貯存及製作過程安全。
業界可根據「食品安全5要訣ABCDE」的原則進行操作,確保生熟食品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同時,為落實有效的環境及人員衛生管理,須加密食肆內設備及物品的清潔消毒,特別是桌面、座位及手部容易接觸的地方;員工亦應時刻保持雙手清潔,尤其是接觸食物前後必須正確清潔雙手,工作期間應佩戴口罩,以避免食品、環境受污染;如出現病徵,應停止處理食物及盡早求醫。
消費者亦應做好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圍餐進食時,應備用公筷公匙取用食品,並切勿分享自己碗中食物予他人。
市政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設有「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專頁,提供一系列的指引及宣教內容,包括針對食品業界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等,以及圖文並茂的衛生指南及教育短片等,市民及業界可登入食安網或下載「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掌握準確資訊,在有序地恢復日常生活的同時,能科學且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態化發展。

市政署冀更多私人機構或業權人借出土地作臨時休憩區
本澳不少人口密集發展成熟的社區多屬舊城區,由於空間狹少,較難有合適土地設置休憩場所。目前,舊區內開放使用的臨時休憩場所,有部分由私人機構或業權人借出,一方面為區內市民提供休憩及康體活動設施,亦減少有關空置地段可能產生的環境衛生問題。
本澳的舊區,如新橋、下環一帶,社區空間絕大部分已被充分發展及利用,舊區居民亦有反映休憩設施不足等問題。現時開放使用的休憩場所中,有部分是由私人機構或業權人借出,並多以無償方式提供予市政署使用。市政署在接收有關土地後,會根據地段的大小及周邊環境,適度地增加健身器材、座椅、石春路等設施,並進行綠化佈置,以回應市民對使用休憩設施的需求,同時也能解決有關地段長期空置所引起的蚊患及其他環境衛生問題。
市政署目前管理的休憩區,其中有近十四個由私人機構或業權人借出,這些休憩區分別位於大砲台下街、陳樂巷、夜姆巷、爛鬼樓巷、聚龍通津(玫瑰里)、翎毛巷、草蓆圍、高樓斜巷與山水園圍、新勝街、青洲河邊馬路、手肘里、蠔里、老人圍和路環計單奴街地段,市政署感謝提供土地資源用作設臨時市政設施的機構或業權人,為區內居民創設更好的生活環境。
借出地段的業權人與市政署每年就土地借用簽訂協議,當業權人認為土地具備條件發展,市政署便要向其歸還。近期,市政署接獲青洲河邊馬路的青翠自由波地、青洲上街臨時休憩區所在土地的業權人通知,將有發展計劃,遂收回相關土地,有關設施停止使用。另外,花王堂街與快艇頭里交界土地亦將歸還業權人作發展之用。
市政署期望日後,會有更多的機構或業權人,慷慨釋出土地資源以用作社會公共建設,同時正陸續翻新各區自由波地,讓市民大眾能有更多更優質的空間享用社區設施。

澳門高校學生網絡普法宣傳設計比賽
為加深高校學生對《憲法》及《基本法》的認識,透過將學生們的創意和網絡推廣的獨特優勢相結合,設計出別具特色又有趣味的普法宣傳品。由法務局主辦、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協辦的“網絡有‘法述’-澳門高校學生網絡普法宣傳設計比賽” 由即日起至2020年10月11日接受報名。
參賽隊伍可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報名,個人或團隊至少1名成員須為澳門居民,而團隊各成員必須就讀於本澳同一高等院校。符合資格的參賽隊伍須參加法律培訓,學習《憲法》、《基本法》及其他法律知識,並於11月20日或之前遞交符合章程規定的普法短片、動畫或圖像。賽會評審團將根據作品的法律準確性、創意性、視覺效果、主題相關性等因素選出冠、亞、季軍各一名及優異奬兩名,分別可獲獎金澳門元5,000元、澳門元4,000元、澳門元3,000元及澳門元1,500元。比賽另設有網絡人氣大獎,符合資格的作品將上載至法務局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在為期兩周的“點讚期”內獲最多點讚的作品,可獲獎金澳門元2,000元及獎狀一張,而勝出的作品將用作普法宣傳上。
有興趣參加比賽的本地高校學生,可於法務局微信訂閱號“DSAJ_RAEM”或法務局網站(www.dsaj.gov.mo)瀏覽比賽章程及填妥參賽表格。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法務局8795 7162(楊小姐)或8795 7611(馬先生)。

澳大公共行政培訓中心今啟用 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開課
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啟用儀式暨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開課典禮今(14)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寄語首屆三十名學員把握三個月的脫產學習機會,建立大局觀念,為特區公共行政改革建言獻策。
行政長官賀一誠、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林金城、校長宋永華、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主任稅兵主持儀式,行政長官一行參觀了培訓中心。
行政長官和三十名學員談話時表示,對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寄予厚望,期望持續開辦培訓課程,助力特區政府人才的梯隊建設。行政長官寄語學員在三個月的課程中深入學習新形勢下的國家發展大局,分析澳門公共行政現存問題,以澳門可持續發展和廣大市民利益為依歸,建立大局觀念,探討如何提升特區政府管治水平、公務員團隊士氣和服務意識。行政長官並要求各學員在課程結束後提交學習報告,為日後培訓班的優化提供意見。
宋永華在啟用儀式上致詞時表示,澳大根據特區政府的統一部署,成立公共行政培訓中心,遵循“培訓與培養相結合”理念,構建提升公務人員質素的綜合平台,希望培養出創新型的實務人才,為特區政府的行政改革添磚加瓦。
高炳坤致詞時表示,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是首個在本澳舉辦的脫產式培訓課程,期望課程擴闊學員的知識領域,提高知識層次,增強領導能力,推動學員參與特區行政改革,為施政工作提出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案。期望日後通過和培訓中心的合作,建立系統的培訓機制,為特區培養更多專業能力與管理能力兼備的人才。
“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為期三個月,每屆30名學員,以脫產培訓方式參與,課程將結合理論與實踐,以專題講座、研討、參訪等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範圍包括國情教育、憲法與基本法、公共行政及電子政務方面的新知識培訓等。首屆培訓班30名學員現職高級技術員,須具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工作表現評核,經所屬部門及監督實體推薦。第二屆培訓課程將於2021年上半年舉行。
【新聞局】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啟用儀式暨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開學典禮

市政署新增市民專場食安講座 每月兩場歡迎踴躍報名
為提升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防護意識,市政署於九月起持續每月舉辦兩場面向市民的食安教育講座,由專門食安人員進行講解,教導市民正確的食安操作技巧及方法,將食安科普知識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以防範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共同維護本澳食品安全,歡迎市民踴躍報名參與。
市政署由九月起持續每月舉辦兩場「市民專場之食安教育講座」,主要安排在每月月中及月底的周三下午,在祐漢小販大樓一樓食品業界專區多功能室舉行。講座內容涵蓋《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5要訣ABCDE」、防災善後食水及食品安全須知,以及家居防治鼠患方法等內容。藉著食安人員的案例分析及深入講解,輔以播放食安教育影片,以及安排有獎問題遊戲,讓公眾輕鬆學習及掌握食安控制要點,尤其是如何避免交叉污染、謹慎選購食品食材、保持清潔和徹底煮熟、危險溫度帶以及努力維護澳門食品安全等關鍵技巧及重要理念,並靈活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以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市民專場之食安教育講座」課時逾一小時,以粵語進行,費用全免,有興趣參與之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296 9855或8296 9857報名參加。座位有限,額滿即止。
市政署持續推動本澳食安教育工作,舉辦各類型食安教育及培訓課程,亦提供食品資訊站預約導賞服務,進一步加深業界及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強化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自主防護意識。公眾如欲了解更多食安培訓等資訊,歡迎瀏覽食品安全資訊網頁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

市政署持續開展大廈屋苑清潔活動
市政署一直關注公共地方的環境衛生狀況,並配合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持續加強公共設施的清潔及消毒,以減低傳染病傳播條件。近期更與多個團體合作,前往全澳各區千多幢大廈屋苑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並清理垃圾,以推動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關注環境衛生及鼠患問題。
為提醒市民大眾時刻保持個人、家居及社區的環境衛生,經常保持防範疫情的警戒心,市政署由六月一日起,與本澳多個團體合作開展“社區清潔‧齊參與‧同抗疫”之“大廈屋苑清潔活動”及“大廈屋苑防治鼠患活動”計劃,內容包括前往全澳各區大廈屋苑以及“三無大廈”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由團體組成的衛生巡查隊伍對全澳大廈屋苑有序展開巡查工作,對位於中區、下環區、司打口、台山、祐漢、筷子基及氹仔舊城區等一千五百六十九幢大廈進行環境衛生宣導及衛生隱患排查工作,協助清理一百一十次,合共六百四十九公斤垃圾。期間特別關注北區“三無大廈”的衛生情況,並協助清理了二百四十公斤垃圾,期望藉此推動有關“三無大廈”的居民進一步關注及維護自身大廈公共部分環境衛生的意識。
除向住戶及大廈管理實體進行口頭宣導、勸喻及協調清理大廈公共部分的雜物及垃圾外,為提升巡查隊伍成員對有效防治鼠患的認識,市政署亦聯同成員進行實地勘察鼠跡培訓,即場教導有關預防及控制鼠患的有效方法。當發現大廈屋苑有鼠患情況時,成員便即時提供防鼠意見,教導相關人士從環境防治著手,並提供適切協助,做好大廈和家居的清潔和防鼠工作,推動居民及大廈管理實體重視大廈的環境衛生。
未來,市政署將持續優化及做好監管各項環境衛生的工作,加強政府、團體及居民的合作,鼓勵市民多參與社區清潔事務,合力維護私人地方及大廈屋苑的環境衛生,改善社區的衛生狀況,共同構建清潔健康的生活環境。

市政署暫緩處理經馬來西亞轉運或進口馬匹的申請
因應馬來西亞登嘉樓州(Terengganu)爆發非洲馬瘟,市政署即時暫緩處理經馬來西亞轉運或進口馬匹的申請,根據檢疫紀錄,本澳近期並沒有相關受影響地區之馬匹轉運或進口至本澳。
按本澳現行法律法規,所有活動物在轉運或進口時,必須通過強制性檢驗檢疫,出示來源地權限當局簽發之衛生證明文件,證明動物來自非疫區及健康狀況良好,並須通過檢驗檢疫後,方可進入本澳。市政署會持續透過有效的檢驗檢疫機制,對轉運或進口的動物進行嚴格把關。
根據已於2020年9月1日生效的第7/2020號法律《動物防疫法》及第160/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動物疫病名錄》,非洲馬瘟屬本澳法定申報疫病,而內地及澳門均為非洲馬瘟無疫區,並已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可。近期亞洲鄰近多國陸續爆發非洲馬瘟,為防止疫病傳入,市政署將持續密切留意境外疫情動向,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適時作出跟進,並按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市政署加強地盤巡查檢控非法排放
為保持渠道暢通,市政署除恆常到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工作外,亦持續巡查建築地盤,加強窺攝像設備(CCTV)協助檢查渠道狀況,強化監管,今年至八月為止,已巡查一百三十六次,檢控二十七宗地盤違規排放。
現時本澳約有七十多個在建地盤,若地盤違規將混有英泥砂漿的廢水排入公共下水道,容易產生難以處理的凝固物,嚴重影響公共下水道運作。為保護渠道,市政署要求地盤的施工廢水須經有效的「過濾設施系統」沉澱處理,達致《澳門供排水規章》的規定,在取得開挖坑道工程接駁地盤臨時排水准照後,方可排入現有公共渠網。倘巡查發現違規排放,會提起控訴,並將有關情況轉介予土地工務運輸局跟進,以及要求地盤業主/業權人敦促承建商立即改善及提交CCTV清渠報告,確保下水道恢復原運作。
早前,市政署巡查時發現沙梨頭海邊街一地盤將含沙及泥漿之污水在沒經過有效過濾的情況下,排放至公共街渠。市政署已即時作出跟進,與土地工務運輸局及環境保護局對地盤採取聯合檢查行動,並作出檢控,經多次複查,涉事地盤已增加過濾缸及淨水裝置。
市政署強調,發現有違規排放行為的地盤將列為重點跟進項目,相關地盤被檢查的頻率亦會增多。提醒建築地盤、食肆、修車場等場所負責人須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澱池,切勿把水泥漿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如有違規將根據《公共地方總規章》對有關行為作出檢控,而市政署正研究修改《公共地方總規章》,以提升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阻嚇作用。

高中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公佈筆試成績
本月2日出版的《特區公報》刊登了高中畢業學歷程度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的最後成績名單。是次開考是按新修訂的第23/2017號行政法規開展的第四個以學歷程度進行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共有14,323名准考人,考試於7月26日舉行,出席率為七成六;綜合能力考試成績只分為“合格”和“不合格”,50分或以上評為合格,50分以下評為不合格,合格者共有3,321人,合格率為三成。是次考試中,最高成績為93分,取得70分或以上的合格者超過兩百人。
筆試合格者三年內可報考技術輔導員、氣象技術員、海上交通控制員等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
是次高中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的成績有效期為三年,取得“合格”成績的投考人,自本月2日起至2023年9月1日,只要符合法定要件,可報考公共部門為填補技術輔導員、公關督導員、車輛查驗員、車輛駕駛考試員、郵務輔導技術員、照相排版系統操作員、督察(僅第一及第二職等)、氣象技術員、海上交通控制員、水文員、海事督導員、無線電通訊輔導技術員及地形測量員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
第四季將開展學士學位程度的綜合能力考試
為了讓部門可按自身的用人需要隨時開展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以招聘公務人員,行政公職局會按不同的學歷程度定期開展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將於今年第四季開展學士學位程度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在此呼籲有意投考的人士作好準備,並應留意在《特區公報》刊登的開考通告。

市政署為大熊貓開開慶祝12歲生日
市政署於8月24日為大熊貓「開開」慶祝12歲生日,邀請托兒所的老師、小朋友和家長約30人一同參與,場面溫馨。
市政署邀請童樂托兒所的老師、15對親子組合的小朋友和家長一同出席大熊貓「開開」的生日會,飼養員為牠送上由香甜水果製成的冰蛋糕,大家一同獻唱生日歌,送上滿滿的祝福。面對解暑的甜品,「開開」急不及待地品嚐,吃得有滋有味,趣致可愛。
大熊貓「開開」現時12歲,體重129公斤,健康及精神狀況正常。大熊貓日常以竹子為主食,為了增進牠們的食慾,飼養員會適時調整大熊貓餐單中竹子和副食品的比例,以確保牠們攝取正常營養所需。
炎炎夏日,泡水、玩冰塊皆是大熊貓的消暑方法。飼養員不時為大熊貓提供冰塊消暑,偶爾是巨大的冰塊,偶爾將冰塊打成小冰粒,有時甚至加入水果汁製成可口的冰塊,配搭多種多樣,而「開開」每次都抱着冰塊不放,有時還在冰粒上打滾,暑氣全消。
歡迎市民前往石排灣郊野公園探訪大熊貓「開心家族」及園內其他動物,而為配合防疫,市民在使用市政署轄下設施時,須遵從衛生指引及現場人員的指示。另外,受早前颱風影響,石排灣郊野公園設施局部開放。如有查詢,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