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罗志坚今(23日)表示,在今年四月行政法务范畴施政方针也有介绍路环黑沙建设青少年历奇营计划,现正进行规划研究工作,主要是为市民、青少年建设的玩乐、休闲、运动的市政设施。正在谘询中的总体城市规划,该片区属绿化或公共空间开放区,青少年历奇营计划符合用地要求。

在四月行政法务范畴施政方针中提出合理利用路环黑沙村旁多幅闲置土地,整合现有黑沙海滨休憩区及黑沙公园等康体资源,在路环黑沙海滩附近建设青少年历奇营,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需求的大型户外综合活动空间。市政署重申计划目标未有改变,早前以“世界级”形容,文字表达有点不贴切,原意是向居民提供优质的设施,计划中是为市民、青少年建设的市政设施,将会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

此外,考虑到总体城市规划正在谘询,青少年历奇营规划研究必需配合总体城市规划,故相关硏究工作较原计划稍放缓,以便与总体城市规划更好衔接。

市政署持续改善各区步行环境,于九月二十三日起分阶段美化佑汉与马场区一带的街道环境,优化区内步行设施并有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工程于翡翠广场、镜平学校及永宁广场大厦周边行人路进行重铺,铺设红色、咖啡色及灰色环保透水饰面砖,以及于适当位置铺设导盲砖,降低过路位置的行人路面及设置危险警示砖,并于行人道增加绿化树圈,增加绿化元素并优化景观。

为减低对市民影响,工程将分阶段施工,首阶段工程于翡翠广场周边进行,预计工期约四十天,馀下镜平学校及永宁广场大厦之周边行人道美化工程,将按届时交通安排有序展开,整项工程预计约需一百天。同时,为减少道路重覆开挖,施工期间将协调各管线公司进行铺设管道工作。工程期间将按交通事务局安排实施临时交通措施,引起之不便敬请见谅,并提醒市民须留意路面情况及注意安全。

由法务局与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合办的“高等院校《宪法》与《基本法》专题系列活动”于2020年9月17日顺利举行,活动邀请了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朱世海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约有100名保安学员参加。

朱世海副教授于讲座中向学员讲解了《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与澳门《基本法》的相互关系,并就“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以及中央与澳门特区的关系等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在讲座后举行的“国是茶聊”小型讨论会中,朱世海副教授与学员们以轻松、互动的方式,就讲座内容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法务局一直致力向本澳青年学生推广《宪法》与《基本法》,自2015年起,分别与多所高等院校合办《宪法》与《基本法》专题系列活动,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宪法》与《基本法》共同构成的澳门特区宪制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法务局将透过各种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在课堂外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从而加深本澳青年学生对《宪法》与《基本法》,以及澳门法律体制的认识。

行政公职局与澳门大学合办的“电子政务主题工作坊——资讯系统开发及网络系统管理”培训课程于日前开课,来自22个公共部门50名资讯技术人员参与。

行政公职局局长高炳坤在开课仪式上表示,推动落实电子政务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之一。《电子政务》法律9月27日正式生效,标示着电子政务迈进了新阶段。特区政府拟透过培训,让更多人员认识和参与电子政务工作。是次培训课程只是一个开始,期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具备运用电子政务关键技术的能力,并由参与的部门一起建立合作共享的平台。

该项培训课程内容包含法律知识、网络安全、前沿技术及实践经验四大单元,分为资讯系统开发和网络系统管理两个班,主要对特区政府资讯范畴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云计算中心专有云平台技术开发和部署内部管理应用及电子服务,促进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透过“教学+实践”的模式,培养更多能善用云计算中心技术的人才。

就社会关注的流浪动物问题,市政署表示理解市民对流浪动物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喂食流浪动物是否触犯《动物保护法》,经过进一步的法律分析,市政署认为爱护动物人士喂食流浪狗,不会因此成为饲主,不会根据《动物保护法》有关禁止遗弃动物的规定做出处罚。但是,基于安全及卫生考虑,希望市民避免喂食流浪动物。

市政署将透过宣传教育及执法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爱护动物、饲主义务及动物疫病防控等意识,倡导零弃养、不放养、尽早为动物绝育等观念,促进饲主责任制度的落实,希望从源头减少流浪动物的产生。今后将加强与动保团体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广以领养代替购买,推动社会爱护动物。

市政署持续优化各区垃圾收集设施,近日完成了平线巷和路环新黑沙马路(海滩停车场旁)两个垃圾站改为压缩式垃圾桶工程,并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环境。

平线巷邻近本澳商业区及旅游景点,同时亦为居民区,区内产生一定的垃圾量,为配合该区发展及优化卫生环境,市政署将平线巷2号垃圾站优化为压缩式垃圾桶,减少原街道垃圾桶容易衍生的垃圾外露、异味、污水、蚊虫鼠患等问题,改善周边卫生情况。此外,市政署近日亦完成路环新黑沙马路(海滩停车场旁)垃圾站的优化工程,设置压缩式垃圾桶集中收集黑沙海滩一带的垃圾,进一步扩大垃圾收集设施的处理能力,优化黑沙海滩的配套设施及卫生环境。

压缩式垃圾桶具有容量大占用空间小的特点,其容量相当于约二十至三十个大型垃圾桶,而垃圾投放到压缩式垃圾桶内会被推压到密闭的空间内暂存,阻隔了异味和污水的排放。同时,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每天均派员巡视设施的使用状况,并适时启动压缩功能把投入口内垃圾压入压缩桶内部,避免产生垃圾外露问题。

市政署呼吁市民配合共同保持公共地方清洁,将所产生的垃圾妥善包好并弃置到垃圾收集设施内,做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共同维护本澳城市清洁。

珠海市司法局代表团,在珠海市司法局李红平局长的率领下,于9月17日拜访法务局,与法务局刘德学局长及相关领导主管进行会谈,就两地的法律合作事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建设交流意见。

会谈上,李红平和刘德学分别介绍了珠海和澳门公共法律服务的现况,并就两地律师业、公证、司法援助、调解、仲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尤其就两地居民、企业在公共法律服务上的需求,两地如何为对方的居民、企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援助、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双方一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泛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珠澳两地政府应利用各自的地方优势,积极落实中央的政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此,两地应建立固定和长期的沟通机制,加强两地法律专业人员对另一方法律制度的认识,促进两地的法律交流和合作,致力减少大湾区内的法律障碍,并加速区内的规则衔接。

会后,法务局将持续与珠海市司法局进行紧密沟通,建立珠澳法律事务协调与沟通机制,发展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珠澳两地法律服务业交流和合作,共同协助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建设。

日前,市政署接报有市民于黑沙水库使用洗手设施时,怀疑因饰面剥落引致受伤,已即时联络伤者表示慰问,了解情况。并围封有关设施,责令承建商检查及维修设施,就事件提交报告。市政署重申,高度重视事件,如属承建商疏忽或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将对相关承建商追究责任。

市政署将加强日后工程质量的监管及验收,将全面排查现时辖下相关设施的质量,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市政署持续优化公园及休憩区设施,已于辖下多个地点增设11组时租储物柜,并已投入使用。使用人士可以现金或电子支付方式租用,方便市民休憩或运动前寄存随身物品。

为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市政署于西湾湖广场下层、水塘公园、松山健康径、松山市政公园(JM15公厕对面)、松山市政公园(综合广场)、龙环葡韵(近电梯长廊)、氹仔海滨休憩区单车径及单车场所、氹仔中央公园(近篮球场及足球场)、黑沙海滩公园(近烧烤场),辖下休憩区及公园增设共11组时租储物柜,储存柜分幼格、小格、中格及大格四个尺寸供市民选择,收费每小时一至四澳门元。

市民只须按储物柜萤幕显示的步骤,先点选「寄存」然后输入手机号码,系统会自动为每个新输入之手机号码开设帐号,确认后手机会收到一个存取密码。市民选择租用储存柜的种类确认后相应储存柜门会打开,市民放入物品并关上柜门后便完成寄存程序。取件时,点选「取件」后输入相同的电话号码,再输入存取密码;然后选择支付方式,完成支付后相应柜门会打开供市民取件。时租储物柜接受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MPAY、微信支付、澳门通(拍卡)及现金,现金付款不设找续,馀额将直接转入市民于寄存时开设的电话号码帐号内,供下次使用。

市政署会持续优化休憩设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设备及舒适的休闲活动空间。如对有关储物柜的租用有疑问可致电市民服务热线2833 7676查询。

本澳市面餐饮场所消费顾客正逐步增加,市政署提醒食品业界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防疫及食安操作指引,加强对食品、环境、人员的安全卫生管理,提升企业食安及卫生防护能力,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病毒在食肆内散播的风险。

随着内地居民赴澳门旅游签注逐渐恢复,内地及澳门两地人员逐渐恢复正常往来,旅客将持续增加。市政署呼吁食品业界须严格遵从市政署发出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卫生指引」等操作指南及指引,以及卫生局发出的「预防新型冠病毒肺炎─给食肆的管理建议」,加强对食物、环境及人员的安全卫生管理,加强清洁消毒,确保食材的贮存及制作过程安全。

业界可根据「食品安全5要诀ABCDE」的原则进行操作,确保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同时,为落实有效的环境及人员卫生管理,须加密食肆内设备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特别是桌面、座位及手部容易接触的地方;员工亦应时刻保持双手清洁,尤其是接触食物前后必须正确清洁双手,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以避免食品、环境受污染;如出现病徵,应停止处理食物及尽早求医。

消费者亦应做好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围餐进食时,应备用公筷公匙取用食品,并切勿分享自己碗中食物予他人。

市政署于食品安全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设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饮食安全注意事项」专页,提供一系列的指引及宣教内容,包括针对食品业界发出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卫生指引》等,以及图文并茂的卫生指南及教育短片等,市民及业界可登入食安网或下载「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掌握准确资讯,在有序地恢复日常生活的同时,能科学且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