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为「世界狂犬病日」,倡导为犬类接种疫苗、提高社会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止被狗咬伤,都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市政署响应有关倡导,呼吁犬只饲主关注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性,定期为犬只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提醒市民应避免接触不明来历或野生动物,若不慎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以肥皂及清水,反覆彻底地清洗伤口,并尽快前往医院接受适当的治疗。

狂犬病属人畜共患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人类、犬、猫等温血动物均可被感染,当病徵出现后足以致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目前狂犬病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每年约有六万人因此而死亡。犬只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近九成以上的人类感染病例是由犬只咬伤引起。然而,狂犬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疫病,透过广泛地对犬只进行预防疫苗注射,可有效防止狂犬病的传播。因此,联合国订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为「世界狂犬病日」,呼吁全球各国认识到狂犬病问题,通过管理狗群以防疫病传播,并为狗只接种疫苗确保其群体免疫力;为被咬伤者提供预防和护理服务。务求能于二○三○年达到消除全球狂犬病的目标。

根据历史记载,本地区亦曾有狂犬病发生,经过多年的努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本澳再没有发生人或动物感染狂犬病。一直以来,政府致力推动本澳的动物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中包括立法落实饲主责任制度,根据第4/2016号法律《动物保护法》的规定,饲主须为满三个月月龄的犬只领取动物准照,并须履行法定义务,为犬只提供防治传染病的必要措施,尤其应定期为犬只注射狂犬病疫苗。目前本澳已全面使用免疫期为三年的动物狂犬病疫苗,饲主可以带犬只前往澳门市政狗房及路环市政狗房注射,此外,市政署亦会于每年一月至二月期间在本澳各区设置「犬只准照申领及续期流动服务站」,方便市民就近办理准照及疫苗注射。自二○一六年至今,市政署已为本澳犬猫注射超过三万剂的预防狂犬病疫苗,并持续向动物饲主宣传预防疫苗注射的重要性,从源头防控狂犬病。同时,透过管理流浪动物等措施,控制人畜共患病在动物种群及人类社区传播的风险。

此外,第7/2020号法律《动物防疫法》已于今年九月一日生效,进一步完善本澳动物疫病防控的法律制度,当中狂犬病被列为本澳其中一项重要的法定强制申报疫病。一旦兽医知悉或怀疑有动物感染狂犬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市政署或治安警察局作出具名申报。未来,市政署亦会持续加强狂犬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动物和市民免受狂犬病的威胁,维护本澳的公共卫生。

第2/2020号《电子政务》法律以及第24/2020号《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行政法规今(27日)生效,为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提供了法律基础,标志著特区政府电子政务进入新阶段。

配合法律生效,特区政府将遵循便民便商原则,围绕电子证明、数码证照、数码化接待、电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务,有序落实一系列公共服务的电子化。

行政公职局局长高炳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贯彻落实行政长官的施政理念,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打破“讯息孤岛”困局,推动落实电子政务是特区政府施政重点,行政公职局将加快构建内部行政电子化管理,协调各部门发展对外便民电子化服务。

高炳坤表示,建设数字政府无法一蹴即至,期间必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问题,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努力克服,共同推动,以需求作导向,未来,围绕电子证明、数码证照、数码化接待、电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务,将有序推动市民使用量较大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落实电子化,达至施政为民的目的。

目前,已有二十一项公共服务进驻“一户通”,另有十九项公共服务使用“一户通”身份识别及电子通知等技术。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日前率领代表团赴京,拜会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张晓明常务副主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俊臣,汇报第五届特区政府成立以来公共行政改革、法制和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就深入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便利检验检疫、推动法制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和交换意见。

访问期间,张永春司长与国家海关总署王令浚副署长签署了《关于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为简化澳门制造食品输入内地的通关和检验检疫流程奠定法律基础,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源头防控,口岸便利通关"的目标。

参加访问的成员包括: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顾问罗瑾瑜、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吴秀虹、法务局副局长锺頴仪等。

中秋佳节将至,为保障公众健康及食品安全,市政署与消费者委员会合作对市售月饼进行抽检,在各区食品零售点共抽取了四十个月饼样本进行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本次抽查样本包括传统广式月饼二十八件、冰皮或雪糕类月饼六件及潮式月饼六件。分别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测,包括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化学检测,包括防腐剂、甜味剂及黄曲霉毒素B1。此外,针对含蛋黄的月饼样本加验食品中禁用物质苏丹红。根据化验结果,所有样本的微生物及化学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为预防及减低食品风险,当局提醒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食材,拒绝购买来历不明的食材;保留来货及销售纪录,以便在有需要时帮助追查来源;制作食品前应检查食材的卫生质量情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在制造、贮存、运送及陈列月饼时,适时检查食品的卫生质量情况及注意温度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同时,亦呼吁消费者应向信誉良好及卫生的店铺购买应节食品,购买时须注意食用期限及包装是否完好,有否发霉或异常的状况,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并留意其贮存方法。当中,传统月饼未拆封前应置于阴凉通风处,或按标签上的贮存方法存放,开封后应尽快食用完毕,或包好再冷藏于摄氏五度以下;而雪糕月饼及冰皮月饼因制作过程不经高温烘焙,无法以加热方式杀灭微生物,故须特别注意其存放温度及环境,应按包装所示之温度贮存并应尽快食用。就近年新兴透过网购或代购外地销售的月饼或冷藏糕点食品,市政署特别提醒市民,应认清可能存有的食品安全风险,选购时须了解清楚食品的货源、运输及贮存条件及卫生状况,以保障自身权益。

此外,市政署按照居民季节饮食习惯制作了一系列的宣导小册子,包括安心享用中秋月饼、安心享用火锅、安心烧烤等,提醒市民欢度佳节同时须注意的食品安全事项,并于食安资讯网站设置「秋冬季节食品安全」专页,市民可透过食安资讯网www.foodsafety.gov.mo或下载食安资讯手机应用程式「食安资讯App」,了解更多食安资讯。

随著《关于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安排》正式生效,国家海关总署与市政署将联合制定澳门制造食品的监管品种清单,对符合内地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予以通关便利,助力本澳企业拓展内地市场。国家海关总署一直大力支持保障供澳食品稳定和安全的工作,特区政府对此深表感谢,未来将继续加强沟通,深化交流合作。

市政署将为本澳食品业界举行说明会,提供技术支援与协助,协助业界把握拓展内地市场的机遇,同时提升企业及产品的质量水平。

根据《合作安排》规定,海关总署和市政署联合制定澳门制造食品的监管品种清单,并依据内地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对澳门制造并输往内地的食品制定年度监测方案,实施动态管理。

《合作安排》规定由市政署对合作项目下的食品企业及产品进行监管,对符合内地有关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澳门制造食品发出官方卫生证书,从而降低了食品因不符通关要求而报废的风险,有助本澳企业降低出口成本。内地海关将对年度查验无异常的持证食品,采取抽样后直接放行,减省了过去须留置待检的时间。若发现异常状况,双方将相互通报监测资讯,依法联合处置。

目前,所有食品进入内地均须接受严格的入口监管。随著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关系愈趋融合,澳门食品业界一直希望澳门制造食品可获通关便利,加快检测时间,以便拓大发展空间。澳门特区政府与国家海关总署一直积极探讨相关安排。随著《合作安排》生效,双方对输往内地的澳门制造食品开展共同监管合作,实现食品安全源头防控、口岸便利通关的目标。

受早前台风“海高斯”吹袭,石排湾郊野公园内一株假菩提树被吹至树身倾斜,根部外露,市政署积极进行救治,目前已扶正并作临时支撑。

该假菩提树(古树编号695)位于石排湾郊野公园,受台风影响,树身倾斜压在后方鹦鹉笼上,根部近半已外露。树高约十五米,胸径约二米,胸围约六点二八米,树冠幅、树身体积、泥胆庞大及有根系支持固定,故扶正工序存在一定难度。为保护澳门珍贵古树资源,市政署联同相关建筑商及绿化公司协订救治方案,当中包括养护、扶正、加设支撑架、修枝整形及扩大树穴等。

市政署在现场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先为树木架设临时支撑架,利用吊臂车从旁施力协助固定树身,同时进行修枝、挖泥及移除部分根系后,顺利扶正树木,并作了临时支撑、换泥及修枝整形,下阶段将继续进行永久支撑架的建设及扩大树穴等工序。

市政署会持续进行古树巡查监察工作,为日后古树保育储备资料数据,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及其他树木。

市政署高度关注黑沙水库洗手设施疑因饰面剥落引致市民受伤事件,对伤者表示慰问。市政署重申,一直重视工程质量,将加强工程验收和质量监察的工作,把贴石工程列入专项重点验收项目,而在使用材质上,亦会因应设施环境作更严谨的选择,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此外,市政署已对辖下全部公厕的洗手设施展开全面排查,预计本月内完成排查工作,暂没有发现异常。

在事件发生后,市政署已即时围封设施,经过初步调查,怀疑涉及工程质量问题,如证实为承建商的施工质量,必定追究责任,且半年内暂停其承接市政署之工程。

市政署巡查人员发现议事亭前地一株阴香树受病菌感染出现根腐病,加上早前受台风“海高斯”吹袭影响,令树的根部受损,树势转弱。市政署正为该树制定救治及护理方案,计划将加强对树木进行杀菌、修剪树冠、施肥等养护工作,希望树木能恢复生机。

考虑到议事亭前地人流较多,敬请市民体谅配合,切勿进入工作范围,避免发生意外。市政署将持续巡查本澳街道树木,维护树木健康及公众安全。

市政署持续改善各区步行环境,于九月二十三日起分阶段美化佑汉与马场区一带的街道环境,优化区内步行设施并有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工程于翡翠广场、镜平学校及永宁广场大厦周边行人路进行重铺,铺设红色、咖啡色及灰色环保透水饰面砖,以及于适当位置铺设导盲砖,降低过路位置的行人路面及设置危险警示砖,并于行人道增加绿化树圈,增加绿化元素并优化景观。

为减低对市民影响,工程将分阶段施工,首阶段工程于翡翠广场周边进行,预计工期约四十天,馀下镜平学校及永宁广场大厦之周边行人道美化工程,将按届时交通安排有序展开,整项工程预计约需一百天。同时,为减少道路重覆开挖,施工期间将协调各管线公司进行铺设管道工作。工程期间将按交通事务局安排实施临时交通措施,引起之不便敬请见谅,并提醒市民须留意路面情况及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