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近塔石廣場的一株細葉榕,因感染根腐病而具倒塌危險,市政署將安排盡快移除,以保障公眾安全。移除樹木期間,會實施臨時道路和交通管制,敬請市民留意並體諒。

該株大樹的樹冠長勢逐年轉差,乾枯枝條增多。由於鄰近位置曾有榕樹感染根腐病,故早年已將此樹列為持續觀察樹木。經過多年來分階段修剪及觀察,至今年四月樹木狀況急劇轉差,粗大枝條不斷向內萎縮,存有一定的危險性。工作人員遂採取較大的修剪幅度,以降低樹木重心及維持樹冠平衡。至六月份,長勢再度轉差,葉色全部轉黃、粗大枝條再無新葉長出,且基部位置多處出現根腐病的菌絲面,具有較大的倒塌風險,基於公眾安全考慮,需要盡快移除。

進入暴風雨多發的季節,市政署樹木護理人員加緊日常疏剪樹冠濃密的樹木,同時針對健康狀況差及結構有缺陷特徵的樹木進行複檢,如發現有潛在安全隱患,將盡快派員處理。

為加強與本地仲裁機構的交流,共同推動澳門仲裁的發展,法務局於2020年8月4日與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和澳門律師公會自願仲裁中心舉行了會議。出席會議者包括法務局劉德學局長、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徐偉坤主席、澳門律師公會華年達主席等。

會上,劉德學局長表示,希望透過是次會議,了解新《仲裁法》生效後兩個仲裁中心的運作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並共同探討未來仲裁事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加強政府與業界的合作。劉局長還介紹了自新《仲裁法》生效後,法務局已不斷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希望透過多元化的方式,幫助市民了解仲裁制度的知識,並研究採取措施,讓社會進一步接納和信任仲裁爭議解決模式。

隨後,徐偉坤主席和華年達主席分別介紹了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和澳門律師公會自願仲裁中心的基本情況,並指出在新《仲裁法》和《仲裁機構的設立與運作制度》生效後,已按照相關規定對仲裁中心的內部規章和組織架構作出調整和完善,從而在首階段完成了使仲裁中心更適應仲裁業發展的國際化趨勢和要求的工作。

另外,他們還總結了仲裁未能在澳門普及使用的多種因素,認為仲裁中心未來必須採取積極措施推動仲裁,當中徐偉坤主席表示,除了須加強本地仲裁員培養,整體提升仲裁員隊伍的專業水平外,亦有必要邀請外地知名仲裁員加入仲裁中心,提高仲裁機構的認受性和公信力。而華年達主席則表示,須多對外宣傳澳門新《仲裁法》制度的優勢,以吸引不同國家或地區,尤其是葡語系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爭議當事人選擇澳門作為仲裁地。此外,他們一致認為,兩個仲裁中心必須加強合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亦希望政府可加大支持力度,投放更多資源,並起帶頭作用。

最後,劉局長感謝大家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並表示為了提升澳門仲裁業的公信力,以及逐步使澳門仲裁事業邁向國際,一方面希望兩個中心在仲裁員名冊中加入具多元化和國際化的仲裁員,另一方面希望仲裁中心可盡快制定未來的發展戰略,吸引更多當事人委託仲裁中心辦理案件。而特區政府會持續與仲裁機構加強溝通,合力採取有效的措施,推廣好仲裁,培養好仲裁員,為澳門仲裁事業的發展,以及將澳門打造成爲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爭議仲裁中心創造有利條件。

參加是次會議人員還包括澳門律師公會石立炘秘書長,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高展鵬副主席和黃淑禧秘書長,以及法務局人員。

市政署密切留意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並持續加大抽檢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包裝等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至今合共抽取七百七十個樣本,結果未見異常。為進一步加強防疫防控,除再加強各小販區、街市及新批發市場的清潔及消毒外,早前亦已安排從事冷鏈配送、批發工作的近七百人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此外,因應鄰近地區情況,近日亦安排街市魚檔攤販進行核酸檢測,大部份魚販均支持並配合,各項流程大致暢順。

因應整體防疫抗疫部署,為嚴防沾有新型冠狀病毒經由外地進口冷鏈貨品及包裝傳入本澳,市政署自六月中起持續提升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環節的監管工作,包括審視數月來澳的冷藏產品入口情況;排查冷凍食品入口及批發商、冷凍冷藏庫及配送設備;實施留置待檢措施,待通過檢測後才可放行;加強抽檢從外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其包裝,包括冷凍水產及冷凍肉製品;加大巡查凍肉店舖、生鮮水產品使用量較大的餐飲服務單位頻次。同時,亦對新批發市場、各市政街市內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員雙手、包裝物料、使用的相關設備等抽取環境樣本進行檢測,至今合共抽取七百七十個食品及環境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未見異常。

市政署持續做好食品進口檢測及市場流通監察等環節,亦加強各小販區、街市及新批發市場的清潔及消毒,早前亦已安排從事冷鏈配送、批發工作的近七百人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同時,因應鄰近地區有多個魚販確診個案,為審慎起見,市政署亦與衛生部門協調,安排各街市魚檔攤販分批接受核酸檢測,有關檢測安排亦與鮮魚行總會密切溝通,大部份魚販均支持並配合,各項流程大致暢順。

防控工作不容鬆懈,在有序地恢復日常生活的同時,業界及市民亦應配合政府防控工作,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注意日常的清潔消毒工作,同心抗疫。市政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設有「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專頁,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內容,包括針對食品業界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等,助大眾掌握準確資訊。

 

為緩解內港低窪地區暴雨期間的水浸情況,改善天文潮對內港一帶的影響,市政署開展了“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現時工程進度理想,預計可於明年雨季前竣工投入運作,而待工務部門完成內港南的治水工程後,可提升內港整體的防澇效果。

內港一帶位處低窪,部份區域較易受天文大潮影響導致水浸,若同時出現暴雨或風暴潮,在疊加效應下,水浸會對區域一帶產生較大的影響。為緩解內港內澇問題,市政署開展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包括於內港25號與26號碼頭之間水域建造雨水泵站、沿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建造箱涵渠、鋪設排水渠道、封閉沿岸九個舊有出水口及抬升路面等工作。

為盡量減低對周邊居民影響,工程分四階段進行,第一及二階段有關美基街、燕主教街、通商新街及巴素打爾古街的下水道及管線鋪設工程已完成,現正進行第三及四階段,施工主要於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進行箱涵渠、下水道、泵站及出水口結構等工作。

目前第三階段工作已完成迷你樁基礎施工,正進行箱涵渠結構施工,而第四階段正進行雨水泵站及出水口部份的結構施工。工程施工雖受天氣、疫情等因素影響,惟市政署一直密切監測工程情況,及時與承建商制定合適方案,並按實際情況作出調整,現時整體工程進度理想,預計可如期竣工,於明年雨季前投入運作。而待工務部門完成內港南的治水工程後,有助紓緩內港天文大潮和海水倒灌所產生的水浸情況,提升內港整體的防澇效果。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今(2日)和來自逾三十個公務人員團體的近七十名代表舉行座談會,就公務員所關心的職程重整、人員培訓、內部晉升等議題進行交流,聽取意見。

張永春在座談上表示,公務員是確保澳門特區繁榮發展的中堅力量,在逾半年的抗疫工作中,三萬多名公務員上下一心,堅守崗位,特別是前線公務員的無私奉獻,獲得社會高度讚賞。目前,在抗疫工作常態化的同時,冀公務員同全體市民共同努力,推動澳門的經濟盡早恢復發展。

與會的公務員團體代表就公務員的職程制度、公積金制度、專業資格認證、內部橫向流動、人員培訓、國情教育以及電子政務等議題發表了意見和建議。

張永春強調,特區政府十分重視促進公務員隊伍的穩定,在澳門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推出預算緊縮措施,但不會減少社會福利開支,也不會影響公務員的薪酬和應有福利。特區政府將會穩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提升整體服務意識和素質,透過優化人員管理和職程制度,訂定人員內部晉升制度,推動人員橫向流動,構建具針對性的培訓機制,建立一支高效為民、廉潔盡責的公務員團隊。

就公務員團體十分關注的職程、福利等議題,張永春在回應時重申,特區政府在推行職程制度的改革或修改人員的福利,必須全面審視,上下兼顧,從公務員隊伍的團結和社會的整體利益作思考,強調目前澳門正面臨新冠肺炎帶來的重大經濟影響,希望全體公務員繼續盡忠職守、做好服務,和市民一起共渡時艱。

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出席座談會。

本澳受熱帶氣旋影響,天氣不穩定,市政署於氣象局懸掛三號風球後,隨即啟動應對機制,加派人員檢查下水道、泵房,並進行清理,調派泵車加強疏通水浸黑點的渠道,確保渠道暢通,避免街道水浸。

為保障公共渠網的排洪能力,市政署持續派員檢查各區下水道和雨水井。在颱風襲澳期間,針對低窪地區及水浸黑點,即調派泵車加強渠道疏道工作,已清理花地瑪教會街、光復街、羅利老馬路、俾利喇街、海邊馬路等水浸易發地點的下水道,對渠道作出防範性清理,避免淤塞。

同時,市政署亦持續監察各市政雨水泵房運作,包括檢查泵房內水泵、電動水閘、後備電源、遠程監察系統及遠程控制系統的運作情況。市政署呼籲市民不要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於公共路面上的雨水井,以免造成渠道堵塞及產生水浸風險。

應對風雨季,市政署亦檢查及修剪構成安全隱患的樹木或斷枝,避免對途人或駕駛造成危險或傷亡。連日來已修剪民國大馬路、波爾圖街、和諧大馬路、北安碼頭馬路、氹仔海濱休憩區,路環高頂馬路等道路的行道樹。市政署呼籲大雨及颱風天氣下,市民應避免到樹下逗留,以免樹木枝條因受水負重增加出現折斷而發生意外。

另外,市政署亦預先協調清潔專營公司加快市面的垃圾清運,減低風後垃圾量增加的壓力及衛生問題。

市政署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不斷提升食品安全防疫工作,近兩個月針對世界各地進口冷鏈配送食品實施留置待檢措施,加大巡查頻次,擴大抽檢範圍及數量,至今已超過六百五十個食品及環境樣本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未見異常。防控工作不容鬆懈,呼籲食品業界繼續同心協力為疫情防控把關;而公眾在有序地恢復日常生活的同時,且能科學、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態化發展。

為嚴防沾有新型冠狀病毒經由外地進口冷鏈貨品及包裝傳入本澳,市政署自六月中配合防疫考慮已持續提升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環節的監管工作,包括審視數月來澳的冷藏產品入口情況;排查冷凍食品入口及批發商、冷凍冷藏庫及配送設備;實施留置待檢措施,待通過檢測後才可放行;加強抽檢從外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其包裝,包括冷凍水產及冷凍肉製品;加大巡查凍肉店舖、生鮮水產品使用量較大的餐飲服務單位頻次;要求新批發市場、各街市及冷凍食品商等,嚴格執行每日清潔消毒工作;亦為參與食品抽檢專責人員提供加強培訓,注意抽檢步驟的標準化無菌操作流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防止病毒因接觸而傳播。

因應出入境安排及整體防疫部署,市政署再加大抽檢至每日平均約三十個樣本。至今已檢驗超過六百個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巴西、美國、西班牙、阿根廷、匈牙利、印度、紐西蘭、波蘭、意大利、法國、澳洲、德國、加拿大、新西蘭、墨西哥、斯里蘭卡、日本、泰國、越南、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台灣地區等的冷鏈配送食品樣本,包括豬肉類、雞肉類、魚肉類、牛肉類、羊肉類、海產及貝殼類等;以及五十多個來自新批發市場、各市政街市內的工作枱、刀具、砧板、工作人員雙手、包裝物料、使用的相關設備等環境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通過測試,未見異常。

市政署會持續關注各地官方公佈的防疫訊息及食安資訊,在審批進口申請及檢驗檢疫過程中對有關貨物生產資訊作分析,積極調整本地的食安防疫措施,在進口及市售環節作監察及控制。為提高本澳冷鏈食品業界的防疫意識,市政署發出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消毒冷鏈設備和貨物的衛生指引》、《運送肉類的衛生指引》及《食品回收指引》等食品安全與衛生防疫指引,要求相關業界留意貨源衛生,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且有責任對冷鏈食品外包裝以及在貯存運輸環節採取預防性消毒措施,減低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污染食品及其包裝的機會。早前亦邀請了入口、供應、零售等上下游業界及商會代表舉行專題防疫講解會說明相關指引及防疫措施,並持續向食肆派發指引及宣傳防疫重點,多方面提醒食品生產經營者加強對食品、員工、顧客以及環境衛生的管理,降低病毒散播的風險。

基於食品安全及衛生防護,市政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設有「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專頁,提供一系列指引及宣教內容,包括針對食品業界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等,更就一些新型冠狀病毒與食品安全的謠言與謬誤,作出闢謠和詳細解說。更為社服團體及教育機構提供「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主題講座,助市民正確認識及解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食品安全風險,避免誤信謠言而引起恐慌。公眾可登入食安網或下載「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掌握準確資訊,在有序地恢復日常生活的同時,能科學且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態化發展。

為持續向社會各界推廣《憲法》和《基本法》的知識,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法務局、市政署及教育暨青年局於8月1日至31日期間繼續舉辦“認識《憲法》與《基本法》網上問答遊戲”(第五期),歡迎13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參加。

由今期開始,遊戲新增了“法務局微信訂閱號”入口,市民只需在微信平台搜尋“澳門法務局訂閱號”或者“DSAJ_RAEM”,又或者掃瞄專頁二維碼,在點擊關注後在“查資訊”欄目中進入遊戲介面,正確答對全部問題,就可參加抽獎。

遊戲設歡樂獎及終極大抽獎兩部分,法務局將在每期遊戲結束後抽出20名歡樂獎,每名得獎者可獲獎金300澳門元,遊戲參加次數不限,但同一期只可得獎一次,得獎結果將於9月1日在法務局微信訂閱號和網頁公佈。另外,法務局將於12月4日在所有完成遊戲的參加者中抽出3名終極大獎幸運兒,每名得獎者可獲獎金3,000澳門元。

法務局將不斷通過多渠道及全方位的形式,推出更多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普法項目,務求讓市民能隨時隨地取得所需的法律資訊。歡迎市民透過法務局的“微信訂閱號”、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Instagram帳號“dsajmacau”和YouTube頻道-“澳門普法園地”了解更多普法資訊。

配合《動物保護法》的全面實施,提高本澳動物衛生水平,澳門特區政府制訂了第7/2020號法律《動物防疫法》,對預防及應對動物疫病傳播風險的管制措施作出法律規範,法律將於本年九月一日生效。

動物疫病與人的關係越趨密切,動物疫病能早期發現及通報,將可更有效地應對突發的動物公共衛生事件。《動物防疫法》規定公共或私人動物診療活動場所負責人或獸醫,在執行職務中知悉或懷疑發生動物疫病時,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相關權限實體市政署或治安警察局作出具名申報,未依法作出申報可被罰款五千至二萬澳門元。而市政署目前正制訂本澳的《動物疫病名錄》及申報表格,稍後將透過行政長官批示公布及上載至網站,以便業界了解須作強制性申報之疫病,有需要時填寫申報。

市政署收到動物疫病申報通知後,會派員到場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在確認動物疫情後,會通報衛生局。同時,市政署亦可基於懷疑或存在動物疫病等因素,命令採取防控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存有傳播動物疫病風險的設施、改善設施或運作模式、暫時關閉場所及地方、強制隔離動物等,以有效控制動物疫情對公共衛生的影響。而不遵守上述命令者須負刑事責任,構成普通違令罪。

此外,如出現動物疫病或懷疑屬動物疫病的疾病正大規模發生或傳播,或面臨相關風險時,行政長官可宣告全澳或部分地區為疫區,尚可命令採取特別措施,包括:禁止動物疫病爆發的國家的動物進入澳門、禁止售賣可能導致動物疫病傳播的動物、銷毀可能導致動物疫病傳播的物品、限制本澳特定區域內的交通等。而不遵守上述行政長官命令者須負刑事責任,構成加重違令罪。

市政署持續提升本澳在國際上對動物疫病防控的水平與認受性,透過《動物防疫法》的實施,可進一步提高社會對預防動物疫病的意識,遵守法律配合政府有效預防及應對動物疫情,提高本澳公共衛生、動物衛生和動物產品的安全水平。為日後爭取特定動物疫病申報成為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創設條件,對動物或動物產品國際貿易有積極作用,可望進一步縮短或免除相關動物檢疫期限方便出入境。

為讓相關業界及市民認識《動物防疫法》內容,市政署會為業界舉辦講解會,並透過網頁及不同媒體進行宣導,提升市民對《動物防疫法》的認識。相關法律詳情,可瀏覽澳門動物衛生監督網 www.iam.gov.mo/canil 或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 2833 7676查詢相關資訊。

就丹麥有屠宰場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市政署隨即展開食品風險評估和追踪監察,根據入口記錄,相關廠商的豬肉產品最近一次進口澳門是上周,為數約二百公斤,而該批產品的出廠日期是五月,早於確診個案發病時間,產品具備合資格的衛生證明文件,已通過檢驗檢疫。

本月,市政署曾經對來自該廠商的進口豬肉產品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未見異常。市政署已暫緩該廠商的豬肉產品入口申請。

近期,市政署已加大抽檢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包裝,本月共抽檢五百多個樣本,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皆為陰性。另一方面,市政署亦加強進口冷凍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環節的監管工作,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核酸檢測,並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共同做好各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