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加強地盤巡查檢控非法排放
為保持渠道暢通,市政署除恆常到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工作外,亦持續巡查建築地盤,加強窺攝像設備(CCTV)協助檢查渠道狀況,強化監管,今年至八月為止,已巡查一百三十六次,檢控二十七宗地盤違規排放。
現時本澳約有七十多個在建地盤,若地盤違規將混有英泥砂漿的廢水排入公共下水道,容易產生難以處理的凝固物,嚴重影響公共下水道運作。為保護渠道,市政署要求地盤的施工廢水須經有效的「過濾設施系統」沉澱處理,達致《澳門供排水規章》的規定,在取得開挖坑道工程接駁地盤臨時排水准照後,方可排入現有公共渠網。倘巡查發現違規排放,會提起控訴,並將有關情況轉介予土地工務運輸局跟進,以及要求地盤業主/業權人敦促承建商立即改善及提交CCTV清渠報告,確保下水道恢復原運作。
早前,市政署巡查時發現沙梨頭海邊街一地盤將含沙及泥漿之污水在沒經過有效過濾的情況下,排放至公共街渠。市政署已即時作出跟進,與土地工務運輸局及環境保護局對地盤採取聯合檢查行動,並作出檢控,經多次複查,涉事地盤已增加過濾缸及淨水裝置。
市政署強調,發現有違規排放行為的地盤將列為重點跟進項目,相關地盤被檢查的頻率亦會增多。提醒建築地盤、食肆、修車場等場所負責人須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澱池,切勿把水泥漿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如有違規將根據《公共地方總規章》對有關行為作出檢控,而市政署正研究修改《公共地方總規章》,以提升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阻嚇作用。

高中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公佈筆試成績
本月2日出版的《特區公報》刊登了高中畢業學歷程度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的最後成績名單。是次開考是按新修訂的第23/2017號行政法規開展的第四個以學歷程度進行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共有14,323名准考人,考試於7月26日舉行,出席率為七成六;綜合能力考試成績只分為“合格”和“不合格”,50分或以上評為合格,50分以下評為不合格,合格者共有3,321人,合格率為三成。是次考試中,最高成績為93分,取得70分或以上的合格者超過兩百人。
筆試合格者三年內可報考技術輔導員、氣象技術員、海上交通控制員等職程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
是次高中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的成績有效期為三年,取得“合格”成績的投考人,自本月2日起至2023年9月1日,只要符合法定要件,可報考公共部門為填補技術輔導員、公關督導員、車輛查驗員、車輛駕駛考試員、郵務輔導技術員、照相排版系統操作員、督察(僅第一及第二職等)、氣象技術員、海上交通控制員、水文員、海事督導員、無線電通訊輔導技術員及地形測量員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
第四季將開展學士學位程度的綜合能力考試
為了讓部門可按自身的用人需要隨時開展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開考,以招聘公務人員,行政公職局會按不同的學歷程度定期開展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將於今年第四季開展學士學位程度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在此呼籲有意投考的人士作好準備,並應留意在《特區公報》刊登的開考通告。

市政署為大熊貓開開慶祝12歲生日
市政署於8月24日為大熊貓「開開」慶祝12歲生日,邀請托兒所的老師、小朋友和家長約30人一同參與,場面溫馨。
市政署邀請童樂托兒所的老師、15對親子組合的小朋友和家長一同出席大熊貓「開開」的生日會,飼養員為牠送上由香甜水果製成的冰蛋糕,大家一同獻唱生日歌,送上滿滿的祝福。面對解暑的甜品,「開開」急不及待地品嚐,吃得有滋有味,趣致可愛。
大熊貓「開開」現時12歲,體重129公斤,健康及精神狀況正常。大熊貓日常以竹子為主食,為了增進牠們的食慾,飼養員會適時調整大熊貓餐單中竹子和副食品的比例,以確保牠們攝取正常營養所需。
炎炎夏日,泡水、玩冰塊皆是大熊貓的消暑方法。飼養員不時為大熊貓提供冰塊消暑,偶爾是巨大的冰塊,偶爾將冰塊打成小冰粒,有時甚至加入水果汁製成可口的冰塊,配搭多種多樣,而「開開」每次都抱着冰塊不放,有時還在冰粒上打滾,暑氣全消。
歡迎市民前往石排灣郊野公園探訪大熊貓「開心家族」及園內其他動物,而為配合防疫,市民在使用市政署轄下設施時,須遵從衛生指引及現場人員的指示。另外,受早前颱風影響,石排灣郊野公園設施局部開放。如有查詢,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

市政署公佈第2季恆常食品市場檢測結果
市政署持續透過恆常的食品監察及檢測機制,評估市面售賣食品的風險及衛生狀況,在本年第2季共抽取了695個食品樣本進行檢驗,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均未見異常。
為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巿政署食品安全廳依據目前流通市場的食品種類和特點,制定各類型的食品調查抽樣計劃,包括“常規食品調查”及“食肆食品調查”計劃,進行化學、微生物學及輻射水準等檢驗。抽樣調查的範圍包括本澳各區之超級市場、雜貨店、百貨公司、飲食場所及外賣店等,抽取各類即食食品、飲品、糧油食品、零食等。本年第2季合共抽取695個樣本,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均未見異常。
為預防及減低食品安全風險,市政署提醒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採購食材,選購新鮮和衛生的食品,避免腐壞或感官異常的食品,拒絕購買來歷不明的食品,適當貯存及展示;保留來貨及銷售紀錄,以便在有需要時供權限部門追查來源;如對食品的衛生安全存疑,則不應購買及出售。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適合致病性微生物的繁殖,較易引起細菌性的食源性疾病。市政署呼籲業界必須遵守食品衛生及安全之要求,注意環境及個人衛生,確保食材和食品的儲存及製作過程安全,生熟食品應妥善處理,避免交叉污染。長者、孕婦和免疫力較弱的人士,應盡量避免進食高風險的生吃或冷凍食品,如刺身、刺身壽司、沙律等。消費者亦應選擇有良好衛生環境及具信譽的店舖,食用及選購新鮮、無異常及外表完整的食品,如對食品衛生狀況及質量有疑慮,應停止購買或食用。
市政署已將是次恆常食品市場檢測結果上載至食品安全資訊網 www.foodsafety.gov.mo ,市民可登入網站或透過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瀏覽詳情。

法務局舉辦“同根同心‧與法同行”徵文比賽
為紀念《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27周年,法務局主辦、澳門筆會協辦的“同根同心‧與法同行”徵文比賽由即9月1日至2020年10月16日接受投稿。歡迎市民透過撰文,表達在《憲法》及《基本法》的保障下,澳門回歸以來所取得的發展成果,以及帶給居民愈發美好的生活,並藉以抒發愛國愛澳的情懷,傳遞尊重法治、知法守法的訊息。
投稿者須圍繞《憲法》、《基本法》的保障以及澳門回歸以來特區的發展變遷、社會法治狀況、居民守法護法意識等為主題,文章體裁不限。比賽設中學組(對象為本澳初一至高三的學生)及公開組(對象為澳門居民、澳門高等院校在讀的本地及非本地學生)。中學組每篇作品字數不超過2,000字,公開組每篇作品字數不超過3,000字;每位參賽者提交作品的數量不限,但同一參賽者的作品,僅以評分最高者競逐獎項。
奬項方面,兩個組別均設冠、亞、季軍各一名及優異奬五名。中學組的冠、亞、季軍分別可獲獎金澳門元4,000元、3,000元及2,000元,以及獎狀一張。公開組的冠、亞、季軍分別可獲獎金澳門元6,000元、5,000元及4,000元,以及獎狀一張。兩個組別的優異獎每人可獲獎金澳門元500元及獎狀一張,得獎名單將於2020年11月27日在法務局網站內公佈(www.dsaj.gov.mo)。
有興趣投稿者,可於法務局網站或法務局“微信訂閱號”瀏覽比賽章程及下載參賽表格,投稿時請填妥相關表格,連同參賽作品以電郵方式傳送至法務局(lawpromul@dsaj.gov.mo);或將參賽表格連同參賽作品(請用A4紙列印,不接受手寫稿)及相關電子檔案光碟放入密封信封,送交澳門宋玉生廣場398號中航大廈21樓法務局法律推廣及公共關係廳,信封上請註明“參加‘同根同心‧與法同行’徵文比賽”。

治安警察局於“一戶通”應用程式推出家傭續期便捷領證服務
“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簡稱“一戶通”)是特區政府推出的智慧政務項目,目的是為公眾提供各項便捷的電子化服務。2019年初在“一戶通”上線的家務工作外地僱員申請服務,由治安警察局與行政公職局合作開發,該電子服務受到僱主及外地僱員的歡迎。
為進一步便利家務工作外地僱員續期,治安警察局經充分應用電子平台功能,將於2020年9月1日在“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上推出“家務工作外地僱員續期便捷領證服務”,減少家務工作外地僱員前來辦理的次數。僱主只要使用“一戶通”應用程式辦理家務工作外地僱員續期申請,並透過該程式繳納辦證費用,家務工作外地僱員即可在10天(非工作天)後到所選地點(包括: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黑沙環新街政府綜合服務大樓或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同時領取新的“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憑條及《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
新措施省卻現時領取新的“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憑條後,仍需排期領取《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並跑多一次到治安警察局辦證服務點領取該證的程序,給僱主和僱員帶來很大的便利。
此外,治安警察局也計劃將上述家務工作外地僱員續期便捷領證的優化措施,擴展至身份證明局設於本澳多個地點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上,進一步拓展服務渠道及地點,以便利公眾。巿民如欲查詢詳情,可親臨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外地僱員分處,或致電出入境服務熱線2872-5488,亦可瀏覽治安警察局網頁:http://www.fsm.gov.mo/psp/cht/psp_left_3_SML.html

市政署暫緩處理澳洲維多利亞州Gannawarra郡禽肉及禽類產品的進口申請
因應澳洲維多利亞州Gannawarra郡爆發H7N6禽流感,市政署即時暫緩處理從澳洲維多利亞州Gannawarra郡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的申請。市政署會持續透過有效的食品進口檢驗檢疫機制,對進口並在本澳銷售的禽肉及禽肉產品進行嚴格把關。
根據本澳食品入口檢疫紀錄,截至目前今年從澳洲進口的禽肉及禽肉製品約有42噸,佔本澳禽肉及禽肉製品的進口量約0.2%。按本澳現行法例法規,所有鮮活食品及動物源性產品在進口時,必須通過強制檢驗檢疫。在檢疫時,須出示來源地權限當局簽發之衛生證明文件,證明產品來自非疫區及適合供人食用,方可進入及流通本澳市場。
市政署將持續密切留意當地疫情,適時作出跟進,並以第16/2019號行政長官批示中有關衛生檢疫的規定處理。

市政諮詢委員會環境綠化專題小組舉行會議
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環境綠化專題小組昨(27日)舉行會議,聽取園林綠化廳介紹颱風“海高斯”對樹木、綠化休閒設施、原定綠化計劃的影響,及後續修復進度,與市政管理委員會及部門主管進行討論交流,提出寶貴意見。
市諮會成員均肯定前線人員在清理工作上付出的辛勞,並關注樹木巡查、護樹、補植及古樹保育工作,建議做好城市植樹規劃指引。針對人手緊絀情況,建議增購設備及與外判公司協調,以加快善後清理工作。樹木保育方面,建議風季前加強對古樹業權人及私人地段樹木管理人進行宣傳,並於颱風前作出防風呼籲或技術支援。
市諮委還建議檢視及評估近年種植樹木,選植適合本地生長、抗風能力較強的樹種,提出需要研究城市樹穴空間不足,導致樹根不能抓緊泥土的改善方案。並建議加強與社團合作,形成恆常機制,以便風後迅速展開清障工作。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關施敏及園林綠化廳主管就市諮會成員提出的意見一一作出回應。
市政署在會上向市諮委介紹了應對颱風巡查機制,指出進入颱風季後,已進行樹木巡查,並於氣象局發出颱風預警時,做好各項準備,但因“海高斯”風力巨大,對全澳樹木仍造成很大破壞。前線人員於風球除下前已移除有即時危險的樹木及主幹道上倒樹,並抽派人手清理馬路、街道的倒樹,公園、休憩區、步行徑等綠化休閒設施經排查及評估後已陸續重開。此外,由於“海高斯”對原定植樹和山林復育計劃造成影響,現已啟動風災後復綠計劃,稍後也會制定山林復育計劃。
會議由市政諮詢委員會環境綠化專題小組協調員陳家良主持,出席者有副協調員辜文達,成員何觀倫、邢榮發、李良汪。列席者包括: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關施敏、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余健楚、羅錦焜、林宇滔、黃淑筠,園林綠化廳代廳長趙慧明及相關部門主管等。

籲飼主維護公共環境衛生 讓狗隻養成良好便溺習慣
近年,寵物飼主對公共衛生及環境清潔意識不斷提高,但狗隻便溺弄污公共街道,產生臭味,影響環境衛生的問題仍時有發生。市政署呼籲飼主,應教導狗隻習慣於家中如廁,減少狗隻外出時在公共地方排泄,一旦狗隻在公共地方散步時仍有排泄需要,飼主都必須妥善清理,維護社區環境衛生,做個盡責狗主人。
近年市政署接獲不少意見反映,由於部分人士帶狗隻外出散步,並無妥善處理狗隻便溺物,尤其是一些熱門的遛狗地點,狗隻尿液中的尿素及尿結晶殘留,在本澳潮濕炎熱的天氣下,尿跡和尿味相當明顯,除損害環境衛生外,亦影響了公共地方的其他使用者。去年市政署接獲有關狗隻便溺物的投訴及意見共二百八十八宗,檢控未有即時清理狗隻排泄物的個案二百二十六宗,而今年首六個月已接獲二百一十七個投訴及意見,並檢控一百五十五宗。同時,為配合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市政署在環境衛生上採取多項措施,持續加強街道清潔及巡查工作,同時宣導飼主責任,加強衛生意識。
飼主帶狗隻外出散步及運動,是為了讓狗隻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舒展筋骨,與飼主建立起正向關係,並非為了解決狗隻排泄需求而遛狗。解決狗隻在公共地方隨處便溺所引起的環境衛生問題,應從狗隻健康著想,讓狗隻養成在家居定點如廁的良好便溺習慣,避免狗隻長期憋尿引致健康負擔,亦可減少狗隻外出時在公共地方排泄,兼顧寵物健康、保護環境與公共衛生。故此,市政署在舉辦的領養分享會以及狗隻訓練工作坊中,會教授飼主如何讓狗隻在家居定點如廁的方法,講解對狗隻健康的好處,以及剖析狗隻因長期憋尿導致泌尿系統疾病的危害。
對於現時有部分飼主只用清水噴灑方式來處理狗尿,只會擴大了尿液的污染範圍,無法做到清理的目的和效果,更會做成二次污染。由於便溺物尤其是小便,落地後更難清理,故飼主在陪同狗隻外出時,一旦狗隻要大小便,狗主應設法避免排泄物弄髒環境,例如先墊好吸水物料再讓狗隻在其上便溺,待牠們便溺後將有關吸水物料妥善包好,並棄置於狗糞箱或垃圾收集設施內。若地面仍殘留尿液,陪同人須清抹乾淨,以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根據《公共地方總規章》,寵物在公共地方排泄,飼主不即時清理被排泄物染污的公共地方,可被處罰六百澳門元。
為了讓公眾及寵物主人更了解妥善處理狗隻便溺物問題,市政署已製作印有不同語種的宣傳品,並持續透過多方面的宣傳媒體及平台,加強向狗主宣傳有關「訓練狗隻在家中養成良好便溺習慣的好處」及「妥善處理狗隻便溺物的有效方法」等訊息,期望市民可以配合市政署的工作,共同維護社區環境的清潔及衛生。

市政署持續開展防治鼠患工作
為預防鼠類傳播疾病,市政署持續開展一系列防治鼠患工作,包括對全澳各區進行「區域滅鼠」、於公共地方設置「鼠餌盒」、加強飲食場所衛生巡查、為市民提供防治鼠患意見,以及持續透過不同媒體及途徑宣傳防治鼠患的信息,深化市民對防治鼠患的認識及正確執行各項防鼠措施。
老鼠能傳播多種疾病,且對食物、財產等均具有破壞性,市政署已加強在公共地方及市政轄下設施的鼠患防控工作,並根據不同區域的人口結構和環境衛生的情況,將全澳劃分二十五個區域,每區每年會進行兩次或以上,每次為期五星期的佈餌滅鼠工作。同時,市政署亦加強對管轄設施進行滅鼠,例如小販區、公共街道垃圾站、集雨水渠口旁邊等老鼠較常出沒的地點設置固定「鼠餌盒」,長期並針對性地監控,藉以有效控制鼠患。
為客觀評估澳門現行採用的滅鼠方式,市政署委託內地第三方學術機構檢視澳門整體的鼠患防控工作調查,結果顯示,本澳整體鼠患情況在可控水平,對於市政署用於殺滅老鼠的藥餌亦未發現有抗藥性的情況,同時,學術機構亦認同市政署為了加強防控鼠患而於公共地方設置鼠餌盒的滅鼠效用。故近年市政署已因應實際情況擴大各區鼠餌盒的分佈,現時設置於公共街道的「鼠餌盒」由最初不足200個增加至現時1,250個,以進一步加強公共地方的防控鼠患工作。
由於食肆普遍存放大量雜物及食材,容易成為老鼠藏匿地點及食物來源,故食肆負責人在申領牌照時,市政署會提供有關食品安全及鼠患防控措施指引,同時,亦會持續對本澳各食肆及外賣店進行恆常巡查,對部分衛生條件不理想或存有鼠患問題的場所,會即時要求場所負責人採取應對措施,並須進行複查及宣導,以確保店鋪及周邊環境衛生情況得到改善。
為加強市民大眾的防鼠意識,市政署持續透過不同媒體及途徑宣傳防治鼠患的信息,以及透過與不同團體合辦專題講座,深化市民對防治鼠患的認識及正確執行各項防鼠措施。此外,市政署亦製作了「防治鼠患」系列宣傳短片,讓市民、物業管理實體及飲食業界進一步認識如何做好家居、大廈公共地方、以及飲食場所的鼠患防控工作。
防治鼠患是一項長期工作,有賴廣大市民、商戶及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全民參與,群防共治,以「防鼠為主、滅鼠為輔」的治理原則,積極維護社區衛生環境,合力預防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