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颱風及風暴潮可能出現的環境衛生狀況,市政署呼籲社會大眾配合當局在颱風前後所展開的垃圾收集及清運措施,妥善處理及棄置垃圾,減低颱風襲澳對市面造成的影響,提升垃圾清運的效率。

市政署會協調澳門清潔專營公司在八號風球懸掛前預先加固部分垃圾收集設施及加快清運市面垃圾;而市民應暫時將垃圾貯存在家中待八號風球除下後才棄置,並應先處理容易腐爛的生活垃圾,待垃圾收集高峰過後才棄置非生活垃圾,而大型家具雜物則稍後再作清理。另外,在颱風期間,大廈管理實體應暫時把垃圾桶留置在大廈內,避免放置在公共街道上被颱風吹倒而加劇垃圾堆積的情況;待風球除下後才推出,讓清潔專營公司能有序地清運市面上的垃圾。

一旦發生水浸,位處低窪地區的市民及商戶切勿將浸濕的貨物直接棄置在街道及店舖門外,應配合政府及清潔專營公司的垃圾收集工作,盡量將垃圾分類並用膠袋盛載封口,棄置在指定的收集地點,避免受到污染及破壞。市政署會因應市面情況啟動臨時措施,並在合適地點設置臨時垃圾收集點、壓縮式垃圾車及大型環保斗。市民及商戶可借用臨時垃圾收集點的垃圾桶,使用後再放回原收集點,以方便清潔工人及車輛集中及快捷進行垃圾清運的工作。

為方便市民查閱臨時垃圾收集點之位置,有關資訊已上載至環境衛生網www.iam.gov.mo/macaohygiene/c/tempgarbage/map;市民亦可透過手機掃瞄該二維碼連結至網頁,網頁內可查閱臨時垃圾收集點的地址及現場圖片,讓市民便捷掌握最新臨時垃圾收集點的位置及資訊。

因應澳洲維多利亞州東吉普斯蘭郡爆發低致病性H5N2禽流感,市政署暫緩處理澳洲維多利亞州東吉普斯蘭郡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的申請。市政署會持續透過有效的進口檢驗檢疫機制,對進口並在本澳銷售的禽肉及禽肉產品進行嚴格把關。

根據入口紀錄,本澳最近三個月從澳洲進口的禽肉及禽肉製品約37.2噸,佔進口禽肉及禽肉製品的進口量約0.4%。按本澳現行法例法規,所有鮮活食品在進口時,必須通過強制性檢驗檢疫。在檢疫時,須出示來源地權限當局簽發之衛生證明文件,證明產品來自非疫區及適合供人食用,並須通過檢驗檢疫才可進口。

市政署將持續密切留意當地疫情,適時作出跟進,並以第16/2019號行政長官批示中有關衛生檢疫的規定處理。

《動物防疫法》將於九月一日生效,市政署正開展相關法律之宣傳教育工作,早前向動物診療業界舉辦講解會,介紹法律內容、動物疫病名錄、申報表格與申報流程等,加強對有關法律的認識,合力預防及應對動物疫病的傳播風險。

為讓動物診療業界認識《動物防疫法》內容,市政署於八月十一日在政府綜合服務大樓舉辦業界講解會,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吳秀虹、衛生監督廳廳長田紀洋及相關部門人員出席。市政署人員介紹了有關法律內容,當中強調法律規定公共或私人動物診療活動場所負責人或獸醫,在執行職務中知悉或懷疑發生動物疫病時,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相關權限實體市政署或治安警察局作出具名申報,未依法作出申報可被罰款五千至二萬澳門元。另外,亦應填寫動物疫病申報表。申報表主要須填報動物現存地址、《動物疫病名錄》中的分類編碼、疾病資料、動物資料與飼主資料等,讓市政署人員能即時掌握懷疑感染疫病動物的基本情況,盡快作出應對處理。

有與會者查詢當發現懷疑或確診疫病個案後,除於二十四小時內向相關權限實體申報外,應即時採取哪些措施,市政署回應時表示,應將動物或其屍體留置於動物診療活動場所或其他適當的地點,直至市政署人員到場處理;清潔或消毒有關設施、設備及物品;隔離感染或懷疑感染動物疫病的動物等措施。市政署收到動物疫病申報通知後,會派員到場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在確認動物疫情後,會通報衛生局。同時,亦可基於懷疑或存在動物疫病等因素,命令採取防控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存有傳播動物疫病風險的設施、改善設施或運作模式、暫時關閉場所及地方、強制隔離動物等,以有效控制動物疫情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不遵守有關命令者,須負刑事責任。

吳秀虹表示,動物疫病能早期發現及通報,可更有效地應對突發的動物公共衛生事件,期望透過講解會,讓業界能加深認識有關法律及加強相互溝通。而飼主亦須履行義務,如為動物定期注射預防疫苗;一旦懷疑動物患病,要盡快帶動物就醫,一起合力減低動物疫病在本澳傳播的風險。

市政署除舉辦講解會外,亦走訪動物診療場所,並透過特區政府入口網頁、市政署網頁、本澳中葡文電台及電視廣告、報章雜誌、戶外宣傳橫額、海報、小冊子、巴士媒體廣告、網絡社交平台等推廣《動物防疫法》,提升市民的認識。市民可瀏覽澳門動物衛生監督網www.iam.gov.mo/canil或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 2833 7676查詢相關資訊。

回應社會善用閒置土地,增加休憩空間的訴求,市政署計劃利用氹仔市中心四幅面積共約一萬九千平方米的閒置地,建設倡導節約環保,以車胎為設計主元素,配置大量休閒康樂設施,適合男女老幼的車胎公園。

參考歐美、日本及內地等多個城市以車胎為主題,廣受市民歡迎的公園,市政署規劃設計中的車胎公園,北鄰廣東大馬路,東臨布拉干薩街,南面是沙維斯街,西面緊貼南新花園,與鄰近的中央公園、花城公園功能互補,落成後將有助增加氹仔市中心區人均休憩用地面積,豐富社區休閒氛圍,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和環保局合作選用經清潔消毒打磨的車胎

市政署和環保局合作,選用經篩選無溶解、外觀完好的回收車胎,經清潔消毒、除雜物及打磨等處理,並於車胎底部鑽孔以防積水。同時,在公園落成後,市政署將定期檢查、維護,視需要再更換車胎,確保衛生安全。

規劃中的車胎公園,以節約環保、返樸歸真為原則,因地制宜,利用高低起伏的原地型作整體佈局,以車胎為主設計元素,串連園內車胎樂園、親子草地、歡樂山丘、水沙世界、滑板天地、開心波地、環園跑步徑、環園小童滑板車道等各個功能區,為不同年齡層的居民提供動靜皆宜的親子互動、康樂遊樂空間。

八個親子互動、康樂遊樂功能區老少咸宜

有別於本澳其他兒童遊樂區的車胎樂園,位於公園核心位置,將利用各種不同大小及外型車胎,建造新穎有趣,色彩繽紛,兼顧安全的攀爬組合、吊橋、小屋、車胎池、體適能迷宮等遊樂空間,並利用車胎在園內作大型裝置點綴,為男女老幼提供拍照打卡熱點。

面向一家大小的親子草地和歡樂山丘,以寬廣及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型,塑造貼近大自然的多功能場地。區內將設置以車胎組裝的人偶、小房子及車胎樹等藝術裝置,並設有車胎鞦韆、兼具裝飾及攀爬玩樂功能的各類動物造型藝術裝置等。

面向兒童少年的水沙世界,利用現場約兩米高差而建,分設上下兩區,上區設置一組大型沙池及螺旋型流水金字塔,下區車胎和沙池結合,並以兩組大型復古磨石米滑梯、車胎攀爬斜坡作連接,建造一立體的遊樂空間,讓兒童透過玩沙及玩水,在遊戲中學習,訓練觸覺,創造力及想像力。

面向青少年的滑板天地,適合初學者及中階人士,利用原地型的高低落差而建,地面配以幾何色塊襯托充滿活力的形象。開心波地,設有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及羽毛球場,周邊將設置健身設施、鵝卵石步道、遮陽廊及長椅等。

環園跑步徑全長六百六十米,環園小童滑板車道全長六百五十五米,兩者之間由車胎製成之矮圍欄作分隔,保障行人、運動人士及兒童的安全。公園內除保留現有樹木外,亦會增植灌木、喬木等植物,提升綠化率,設置大型遮蔭棚。園內設置小賣亭、販賣機、露天茶座區哺育室以及親子廁所、無障礙廁所等。

為配合防疫工作,市政署持續採取多項環境衛生措施。隨著出入境及旅客簽注的最新安排,內地及澳門兩地人員逐漸恢復正常往來,預計市面人員流動尤其是旅客將持續增加,市政署將進一步協調外判清潔公司加強公共地方及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減低病毒傳播的條件,全力做好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

市政署針對各出入境口岸、巴士站、的士站、公共街道、廣場及小販區等公共地方及設施的清潔及消毒,持續協調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使用稀釋漂白水,每日分區清洗全澳各公共街道。同時,亦安排外判清潔公司以專用噴霧器,將經稀釋的漂白水噴灑於渠道口、行人道欄杆,以及巴士站內的候車亭、椅子及乘車信息牌等,加強清潔消毒工作,儘量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及條件。市政署積極監察有關工作的執行情況,並因應需要適時調整清潔次數,以保障公眾在使用相關設施安全及衛生。

市政署會密切關注粵澳兩地的疫情發展,持續加強本澳各項環境衛生的相關工作,並呼籲市民不要掉以輕心,繼續配合政府各方面的防疫工作,降低疾病在本澳社區傳播的風險。

為嚴防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傳入本澳,市政署在過去防疫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包裝、街市和批發市場等場所環境,每天核酸檢測抽樣數由三十個增至一百個,並對碼頭、倉庫等冷鏈進口場所環境、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等執行嚴格衛生消毒措施,以及實施人員進出登記。同時,與進口零售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共同嚴格執行進口冷鏈食品溯源追蹤以及各項衛生安全管理,共同嚴守本澳冷鏈防疫安全線。

市政署密切留意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持續提升冷鏈配送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環節的監管工作。於上周起,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環境和從業人員等三層面防疫防控措施。凡涉及冷凍食品入口的碼頭、機場貨運站及冷凍倉儲等,實施每日清潔消毒場所,人員進出登記等衛生管理措施。並對抵澳之冷凍食品貨物外包裝進行消毒處理後,再作日常的檢疫程序,通過檢疫的食品才可進入市場。       

本周起,市政署更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街市和批發市場的環境抽樣量,由平均每日三十樣本數增至約一百個。由六月中旬至今,已抽取一千個食品及環境樣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未見異常。

市政署亦一直對各小販區、街市及新批發市場加強清潔及消毒,為配合整體防疫部署,早前安排從事冷鏈配送、批發的工作人員,街市魚檔攤販等逾千人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有關從業人員的核酸篩查將持續進行。同時,市政署亦加強業界的溝通,在原有合作的機制上,持續提升貨物流向及溯源機制的績效,並為參與食品抽檢專責人員加強內部培訓工作,強化應變應急機制。

因應新的出入境安排,未來市面可能出現人流及食品消費增加的情況,市政署呼籲食品生產經營者有責任留意員工的身體狀況,確保食品安全、個人及環境衛生,做好場所或工作間的清潔消毒。在防疫常態化下,市政署會繼續加強及採取各項防疫措施,當中或會對業界營運造成一定不便,望業界諒解並配合,共同合力維護本澳防疫工作。

市政署高度關注深圳在巴西進口急凍雞翅檢出新冠病毒,即時展開食品風險評估和追踪監察,根據入口記錄,有關肉廠產品最後一次進口本澳在今年六月十七日,均為急凍雞扒、雞脾肉,沒有雞翼產品,而該批產品的當地衛生證明文件簽發日期為今年一月,產品具備合資格的衛生證明文件,已通過檢驗檢疫。為審慎起見,市政署即日起暫緩該廠商的產品入口申請。

近期,市政署已加大抽檢來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冷鏈配送食品及包裝,以及環境樣本,由平均每日三十個增至一百個。至今抽檢逾一千個樣本,包括巴西、美國、西班牙、阿根廷、匈牙利、印度、紐西蘭、波蘭、意大利、法國、澳洲、德國、加拿大、新西蘭、墨西哥、斯里蘭卡、日本、泰國、越南、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台灣地區等的冷鏈配送食品樣本,包括豬肉類、雞肉類、魚肉類、牛肉類、羊肉類、海產及貝殼類等,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陰性,通過測試,未見異常。

另一方面,市政署亦持續加強進口冷凍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環節的監管工作,並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核酸檢測,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共同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市政署會持續關注各地官方公佈的防疫訊息及食安資訊,在審批進口申請及檢驗檢疫過程中對有關貨物生產資訊作分析,積極調整本地的食安防疫措施。

為瞭解本澳市售燒味、鹵味及中式冷盤的衛生安全情況,市政署進行專項食品調查,於市面抽查了合共四十個相關食品樣本,進行致病性微生物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未見異常。

燒味、鹵味及中式冷盤是市民經常食用的食品。此類食品的製作過程大多是預先烹煮或配製,再經人手處理,不須翻熱就可以即時食用,倘若以上各處理過程或貯存條件稍有不當,便有機會增加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風險。是次專項食品調查中,市政署分別抽查本澳超級市場、燒味及鹵味店、小販檔、酒樓等店舖出售的燒味、鹵味及中式冷盤,包括叉燒、燒肉、鹵水雞腿、手撕雞等,並進行致病性微生物的檢測,檢測項目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蠟樣芽胞桿菌及副溶血性弧菌。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未見異常。

市政署提醒市民在選購燒味、鹵味及中式冷盤時,應光顧清潔衛生的店舖;購買前,應留意有關食品是否蓋好或貯存於展示櫃內;購買時亦應留意包裝是否完整和注意食用期限;購買後應盡快食用,如非即時食用,應妥善包好,並放入雪櫃貯存;如對食品的質量存疑,便不應購買和食用。另外,部分燒味、鹵味及中式冷盤的鈉、脂肪等含量較高,建議市民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飲食,適量食用有關食品,盡量避免或少量添加醬汁,以減低鈉和脂肪的攝取量。

業界亦應謹慎選擇可靠的貨源及供應商,不應使用未經檢驗檢疫或來源不明的肉類等食材;預先計劃所須烹煮或配製的食材分量,以免過量或過早配製食品;燒味和鹵味應存放在清潔衛生的展示櫃內,櫃內不應貯存其他食品(如未經烹煮的食品);用作處理燒味和鹵味的托盤、砧板及刀具等器具應定期清洗或更換;中式冷盤應冷藏貯存,並定期檢查雪櫃的溫度;如對食品的來源、衛生狀況及質量存疑,則不應購買、出售或供應。詳情可參閱上載於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的《製作及售賣燒味、鹵味食品的衛生指引》、《製作中式冷盤食品的衛生指引》及《衛生操作指南 - 燒味和鹵味食品篇》;此外,業界亦有義務保存食品進出貨紀錄或相關單據,以便有需要時供權限部門追蹤食品的來源和流向,保障自身利益。

市政署將持續關注市面流通食品的食用風險和衛生狀況,維護本澳的食品安全。是次專項調查結果亦已上載至食品安全資訊網及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市民可登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