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社會關注的流浪動物問題,市政署表示理解市民對流浪動物的關心和愛護。對於餵食流浪動物是否觸犯《動物保護法》,經過進一步的法律分析,市政署認為愛護動物人士餵食流浪狗,不會因此成為飼主,不會根據《動物保護法》有關禁止遺棄動物的規定做出處罰。但是,基於安全及衛生考慮,希望市民避免餵食流浪動物。

市政署將透過宣傳教育及執法工作,提高社會各界對愛護動物、飼主義務及動物疫病防控等意識,倡導零棄養、不放養、盡早為動物絕育等觀念,促進飼主責任制度的落實,希望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的產生。今後將加強與動保團體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廣以領養代替購買,推動社會愛護動物。

市政署持續優化各區垃圾收集設施,近日完成了平線巷和路環新黑沙馬路(海灘停車場旁)兩個垃圾站改為壓縮式垃圾桶工程,並已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環境。

平線巷鄰近本澳商業區及旅遊景點,同時亦為居民區,區內產生一定的垃圾量,為配合該區發展及優化衛生環境,市政署將平線巷2號垃圾站優化為壓縮式垃圾桶,減少原街道垃圾桶容易衍生的垃圾外露、異味、污水、蚊蟲鼠患等問題,改善周邊衛生情況。此外,市政署近日亦完成路環新黑沙馬路(海灘停車場旁)垃圾站的優化工程,設置壓縮式垃圾桶集中收集黑沙海灘一帶的垃圾,進一步擴大垃圾收集設施的處理能力,優化黑沙海灘的配套設施及衛生環境。

壓縮式垃圾桶具有容量大佔用空間小的特點,其容量相當於約二十至三十個大型垃圾桶,而垃圾投放到壓縮式垃圾桶內會被推壓到密閉的空間內暫存,阻隔了異味和污水的排放。同時,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每天均派員巡視設施的使用狀況,並適時啟動壓縮功能把投入口內垃圾壓入壓縮桶內部,避免產生垃圾外露問題。

市政署呼籲市民配合共同保持公共地方清潔,將所產生的垃圾妥善包好並棄置到垃圾收集設施內,做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共同維護本澳城市清潔。

珠海市司法局代表團,在珠海市司法局李紅平局長的率領下,於9月17日拜訪法務局,與法務局劉德學局長及相關領導主管進行會談,就兩地的法律合作事宜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律建設交流意見。

會談上,李紅平和劉德學分別介紹了珠海和澳門公共法律服務的現況,並就兩地律師業、公證、司法援助、調解、仲裁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尤其就兩地居民、企業在公共法律服務上的需求,兩地如何為對方的居民、企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援助、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建設等議題進行了探討。雙方一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也是泛珠三角地區發展的必然趨勢,珠澳兩地政府應利用各自的地方優勢,積極落實中央的政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此,兩地應建立固定和長期的溝通機制,加強兩地法律專業人員對另一方法律制度的認識,促進兩地的法律交流和合作,致力減少大灣區內的法律障礙,並加速區內的規則銜接。

會後,法務局將持續與珠海市司法局進行緊密溝通,建立珠澳法律事務協調與溝通機制,發展合作關係,進一步加強珠澳兩地法律服務業交流和合作,共同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律建設。

日前,市政署接報有市民於黑沙水庫使用洗手設施時,懷疑因飾面剝落引致受傷,已即時聯絡傷者表示慰問,了解情況。並圍封有關設施,責令承建商檢查及維修設施,就事件提交報告。市政署重申,高度重視事件,如屬承建商疏忽或施工質量出現問題,將對相關承建商追究責任。

市政署將加強日後工程質量的監管及驗收,將全面排查現時轄下相關設施的質量,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市政署持續優化公園及休憩區設施,已於轄下多個地點增設11組時租儲物櫃,並已投入使用。使用人士可以現金或電子支付方式租用,方便市民休憩或運動前寄存隨身物品。

為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市政署於西灣湖廣場下層、水塘公園、松山健康徑、松山市政公園(JM15公廁對面)、松山市政公園(綜合廣場)、龍環葡韻(近電梯長廊)、氹仔海濱休憩區單車徑及單車場所、氹仔中央公園(近籃球場及足球場)、黑沙海灘公園(近燒烤場),轄下休憩區及公園增設共11組時租儲物櫃,儲存櫃分幼格、小格、中格及大格四個尺寸供市民選擇,收費每小時一至四澳門元。

市民只須按儲物櫃螢幕顯示的步驟,先點選「寄存」然後輸入手機號碼,系統會自動為每個新輸入之手機號碼開設帳號,確認後手機會收到一個存取密碼。市民選擇租用儲存櫃的種類確認後相應儲存櫃門會打開,市民放入物品並關上櫃門後便完成寄存程序。取件時,點選「取件」後輸入相同的電話號碼,再輸入存取密碼;然後選擇支付方式,完成支付後相應櫃門會打開供市民取件。時租儲物櫃接受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寶、MPAY、微信支付、澳門通(拍卡)及現金,現金付款不設找續,餘額將直接轉入市民於寄存時開設的電話號碼帳號內,供下次使用。

市政署會持續優化休憩設施,為市民提供方便的設備及舒適的休閒活動空間。如對有關儲物櫃的租用有疑問可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查詢。

本澳市面餐飲場所消費顧客正逐步增加,市政署提醒食品業界必須嚴格按照衛生防疫及食安操作指引,加強對食品、環境、人員的安全衛生管理,提升企業食安及衛生防護能力,防範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同時降低病毒在食肆內散播的風險。

隨着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逐漸恢復,內地及澳門兩地人員逐漸恢復正常往來,旅客將持續增加。市政署呼籲食品業界須嚴格遵從市政署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等操作指南及指引,以及衛生局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病毒肺炎─給食肆的管理建議」,加強對食物、環境及人員的安全衛生管理,加強清潔消毒,確保食材的貯存及製作過程安全。

業界可根據「食品安全5要訣ABCDE」的原則進行操作,確保生熟食品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同時,為落實有效的環境及人員衛生管理,須加密食肆內設備及物品的清潔消毒,特別是桌面、座位及手部容易接觸的地方;員工亦應時刻保持雙手清潔,尤其是接觸食物前後必須正確清潔雙手,工作期間應佩戴口罩,以避免食品、環境受污染;如出現病徵,應停止處理食物及盡早求醫。

消費者亦應做好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圍餐進食時,應備用公筷公匙取用食品,並切勿分享自己碗中食物予他人。

市政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設有「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安全注意事項」專頁,提供一系列的指引及宣教內容,包括針對食品業界發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引》等,以及圖文並茂的衛生指南及教育短片等,市民及業界可登入食安網或下載「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掌握準確資訊,在有序地恢復日常生活的同時,能科學且理性地助力防疫抗疫常態化發展。

本澳不少人口密集發展成熟的社區多屬舊城區,由於空間狹少,較難有合適土地設置休憩場所。目前,舊區內開放使用的臨時休憩場所,有部分由私人機構或業權人借出,一方面為區內市民提供休憩及康體活動設施,亦減少有關空置地段可能產生的環境衛生問題。

本澳的舊區,如新橋、下環一帶,社區空間絕大部分已被充分發展及利用,舊區居民亦有反映休憩設施不足等問題。現時開放使用的休憩場所中,有部分是由私人機構或業權人借出,並多以無償方式提供予市政署使用。市政署在接收有關土地後,會根據地段的大小及周邊環境,適度地增加健身器材、座椅、石春路等設施,並進行綠化佈置,以回應市民對使用休憩設施的需求,同時也能解決有關地段長期空置所引起的蚊患及其他環境衛生問題。

市政署目前管理的休憩區,其中有近十四個由私人機構或業權人借出,這些休憩區分別位於大砲台下街、陳樂巷、夜姆巷、爛鬼樓巷、聚龍通津(玫瑰里)、翎毛巷、草蓆圍、高樓斜巷與山水園圍、新勝街、青洲河邊馬路、手肘里、蠔里、老人圍和路環計單奴街地段,市政署感謝提供土地資源用作設臨時市政設施的機構或業權人,為區內居民創設更好的生活環境。

借出地段的業權人與市政署每年就土地借用簽訂協議,當業權人認為土地具備條件發展,市政署便要向其歸還。近期,市政署接獲青洲河邊馬路的青翠自由波地、青洲上街臨時休憩區所在土地的業權人通知,將有發展計劃,遂收回相關土地,有關設施停止使用。另外,花王堂街與快艇頭里交界土地亦將歸還業權人作發展之用。

市政署期望日後,會有更多的機構或業權人,慷慨釋出土地資源以用作社會公共建設,同時正陸續翻新各區自由波地,讓市民大眾能有更多更優質的空間享用社區設施。

為加深高校學生對《憲法》及《基本法》的認識,透過將學生們的創意和網絡推廣的獨特優勢相結合,設計出別具特色又有趣味的普法宣傳品。由法務局主辦、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協辦的“網絡有‘法述’-澳門高校學生網絡普法宣傳設計比賽” 由即日起至2020年10月11日接受報名。

參賽隊伍可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報名,個人或團隊至少1名成員須為澳門居民,而團隊各成員必須就讀於本澳同一高等院校。符合資格的參賽隊伍須參加法律培訓,學習《憲法》、《基本法》及其他法律知識,並於11月20日或之前遞交符合章程規定的普法短片、動畫或圖像。賽會評審團將根據作品的法律準確性、創意性、視覺效果、主題相關性等因素選出冠、亞、季軍各一名及優異奬兩名,分別可獲獎金澳門元5,000元、澳門元4,000元、澳門元3,000元及澳門元1,500元。比賽另設有網絡人氣大獎,符合資格的作品將上載至法務局Facebook專頁—“普法園地”,在為期兩周的“點讚期”內獲最多點讚的作品,可獲獎金澳門元2,000元及獎狀一張,而勝出的作品將用作普法宣傳上。

有興趣參加比賽的本地高校學生,可於法務局微信訂閱號“DSAJ_RAEM”或法務局網站(www.dsaj.gov.mo)瀏覽比賽章程及填妥參賽表格。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法務局8795 7162(楊小姐)或8795 7611(馬先生)。

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啟用儀式暨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開課典禮今(14)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寄語首屆三十名學員把握三個月的脫產學習機會,建立大局觀念,為特區公共行政改革建言獻策。

行政長官賀一誠、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林金城、校長宋永華、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主任稅兵主持儀式,行政長官一行參觀了培訓中心。

行政長官和三十名學員談話時表示,對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寄予厚望,期望持續開辦培訓課程,助力特區政府人才的梯隊建設。行政長官寄語學員在三個月的課程中深入學習新形勢下的國家發展大局,分析澳門公共行政現存問題,以澳門可持續發展和廣大市民利益為依歸,建立大局觀念,探討如何提升特區政府管治水平、公務員團隊士氣和服務意識。行政長官並要求各學員在課程結束後提交學習報告,為日後培訓班的優化提供意見。

宋永華在啟用儀式上致詞時表示,澳大根據特區政府的統一部署,成立公共行政培訓中心,遵循“培訓與培養相結合”理念,構建提升公務人員質素的綜合平台,希望培養出創新型的實務人才,為特區政府的行政改革添磚加瓦。

高炳坤致詞時表示,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是首個在本澳舉辦的脫產式培訓課程,期望課程擴闊學員的知識領域,提高知識層次,增強領導能力,推動學員參與特區行政改革,為施政工作提出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案。期望日後通過和培訓中心的合作,建立系統的培訓機制,為特區培養更多專業能力與管理能力兼備的人才。

“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為期三個月,每屆30名學員,以脫產培訓方式參與,課程將結合理論與實踐,以專題講座、研討、參訪等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範圍包括國情教育、憲法與基本法、公共行政及電子政務方面的新知識培訓等。首屆培訓班30名學員現職高級技術員,須具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工作表現評核,經所屬部門及監督實體推薦。第二屆培訓課程將於2021年上半年舉行。

【新聞局】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啟用儀式暨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開學典禮

為提升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防護意識,市政署於九月起持續每月舉辦兩場面向市民的食安教育講座,由專門食安人員進行講解,教導市民正確的食安操作技巧及方法,將食安科普知識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以防範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共同維護本澳食品安全,歡迎市民踴躍報名參與。

市政署由九月起持續每月舉辦兩場「市民專場之食安教育講座」,主要安排在每月月中及月底的周三下午,在祐漢小販大樓一樓食品業界專區多功能室舉行。講座內容涵蓋《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5要訣ABCDE」、防災善後食水及食品安全須知,以及家居防治鼠患方法等內容。藉著食安人員的案例分析及深入講解,輔以播放食安教育影片,以及安排有獎問題遊戲,讓公眾輕鬆學習及掌握食安控制要點,尤其是如何避免交叉污染、謹慎選購食品食材、保持清潔和徹底煮熟、危險溫度帶以及努力維護澳門食品安全等關鍵技巧及重要理念,並靈活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以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市民專場之食安教育講座」課時逾一小時,以粵語進行,費用全免,有興趣參與之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296 9855或8296 9857報名參加。座位有限,額滿即止。

市政署持續推動本澳食安教育工作,舉辦各類型食安教育及培訓課程,亦提供食品資訊站預約導賞服務,進一步加深業界及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強化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自主防護意識。公眾如欲了解更多食安培訓等資訊,歡迎瀏覽食品安全資訊網頁www.foodsafety.gov.mo及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