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對輸入冷鏈食品的防疫防控,持續提升貨物流向及溯源機制的績效,市政署開發的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於本周已全面開通。九月一日起,凡通過檢疫程序進入本澳的冷鏈食品,貨主須於追溯系統作規範化申報,包括紀錄每天出貨及退貨的下游公司、貨品數量等,以便市政署更精準地追蹤冷鏈食品的貨源、庫存及流向,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日前,市政署已為本澳二百多間冷鏈食品進口商舉行了四場講解會,介紹追溯系統,聽取業界意見,簡化申報手續。

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有助監管部門及業界更精準地追蹤冷鏈食品的貨源、庫存及流向的資料。一旦發現異常狀況,食品監管及防疫單位可更及時掌握倉存數量、集中排查產品流向,鎖定及觀察可能接觸到問題貨物的風險人群,及時控制疫病傳播風險。市政署會持續維護系統中的資料數據,適時實地查核,協助業界共同做好冷鏈食品追溯及管理工作,嚴守本澳冷鏈防疫安全線。

市政署在原有機制基礎上完成開發的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乃一款以網頁界面為載體的系統,適用於現時Safari及Chrome等瀏覽器,用戶只需具備上網功能而無需額外下載應用程式,系統支援手提電話及桌上型電腦登入使用,方便業界操作。九月一日起市政署在進行入口檢疫程時,會為每批受檢的冷鏈食品發出專屬二維碼(QR code),食品入口商必須為入庫儲存的每箱貨物張貼相對應的二維碼以示識別。出貨時,業界只需掃描貨物上的二維碼,即可在電子系統內更新資料,同步完成冷鏈食品流向的申報手續。

市政署將配合整體防疫部署,不斷提升冷鏈配送食品由入口至零售各環節的監管工作,對進口冷鏈食品、環境和從業人員等實施三層面防疫防控措施,並與食品業界保持密切溝通,共同鞏固防疫成效。

冷鏈食品入口商及分銷商可瀏覽食安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瞭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如對系統操作有任何疑問,可於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辦工時間內致電市政署8296 9910 或8296 9978查詢,市政署會持續提供技術支援並聽取持分者意見優化系統。

為明確非本地居民入境澳門之目的,加強外地僱員輸入環節的管理,第10/2020號法律《修改第21/2009號法律〈聘用外地僱員法〉》已於本年7月6日公佈,並將自10月5日起生效。該法律規範擬來澳從事非專業及家務工作的非居民須先取得“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並須從澳門特區以外地區入境,方可獲發“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但續期情況除外。

為配合上述法律規定而對相關申請程序作出修訂,特區政府修改第8/2010號行政法規《聘用外地僱員法施行細則》,主要是調整申請“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須提交的文件,以及規定在交妥相關資料後,治安警察局才可發出“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

相關法律修改後,來澳從事非專業及家務工作的非居民,於持“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入境澳門時,會獲發“僱員身份逗留的臨時許可”,僱主與僱員之間的勞動關係隨即建立。其後,外地僱員須於相關“臨時許可”屆滿日前,前往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辦理“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手續。此外,需預先申辦澳門簽證之國家(包括孟加拉、尼泊爾、尼日利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越南)的國民,除持有“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外,還須預先經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辦到澳門簽證,方可入境澳門工作。

為讓各界更清晰了解修改後的《聘用外地僱員法》及《聘用外地僱員法施行細則》,治安警察局、勞工事務局及法務局於8月5、11及13日分別向澳門中資職介協會、各相關職業介紹所等代表舉行講解會,並將持續向各大社團,以及相關僱主、外僱、勞務公司等進行宣傳講解,以讓公眾了解相關新措施。

行政公職局與郵電局今(25日)在科學館演講廳舉行特區政府電子政務座談會,就配合《電子政務》法律於9月27日生效,推進公共部門數據治理及共享,加快公共服務電子化等工作,與三百多名公共部門代表進行交流。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座談會上表示,公共部門在過去一段時間持續推動電子政務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隨著《電子政務》法律法規的生效,標示著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特區政府具備條件打破以往法規及技術上的障礙,明確公共部門的分工及合作,加快推動電子政務。

張永春表示,行政長官賀一誠多次強調必須加強公共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打破“訊息孤島”。推動落實電子政務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需要各個公共部門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在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也可減輕公務人員的工作負擔。

座談會上,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副局長吳惠嫻,郵電局局長劉惠明分別介紹了電子政務法律法規,電子簽名應用等

此外,行政公職局日前舉行公文卷宗交流會,就行政公職局以雲端技術開發的公文及卷宗管理系統,和逾百名公共部門的系統操作人員進行交流,分享實務操作經驗。

颱風過後,市政署持續協調清潔專營公司加緊清理街道上的垃圾及雜物,加派人手及車輛到各區收集垃圾及清理街道,共派出三十七台垃圾車及十七台壓縮桶吊運車以及六百多名人員進行垃圾清運工作,截至今日(八月二十日)下午二時,所收集的垃圾量近二千噸。

目前,市面已基本回復正常,但清理工作仍然持續,市政署呼籲市民配合,暫時先處理容易腐壞之生活垃圾,並棄置於指定的垃圾收集地點,大型家具雜物則稍後再作清理,讓清運工作更順利進行。而由於今次颱風有大量樹木被吹倒或斷裂,前線工作人員已盡力進行淸理,先重點淸走佔據道路的樹枝及樹葉,在不影響行車行人的情況下,會暫放置在路邊等候移走,並非垃圾收集點,呼籲居民自律,不要將家居垃圾棄在路邊樹枝旁,影響環境衛生,阻礙清運工作,增加前線工作人員的負擔。

按傳統習俗,市民會於盂蘭節期間在公共街道燒衣及拜祭,市政署將於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七日(農曆七月初一至二十)期間,於全澳各區公共街道設置約二百八十個燒衣桶,方便市民焚燒冥鏹。市政署呼籲市民進行祭祀時應注意安全及保持環境衛生,以免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而被檢控。

市政署已於黑沙環、祐漢、台山、筷子基、青洲、林茂塘、氹仔及路環市區的公共街道設置約二百八十個具「IAM」字樣的燒衣桶,供市民焚燒冥鏹之用。市民進行祭祀時應注意安全,必須使用化寶桶及避免於路中心、大廈出入口或車輛停泊處焚燒冥鏹,祭祀完畢後須清理物品及待火種熄滅後才離開,以免引起火災及產生環境衛生問題。而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亦會加派清潔工人清理各區公共街道,以保持環境清潔。

盂蘭節期間,市政署會透過電台及電視台播放宣傳廣告,並於市政署轄下各個市民服務中心、公民教育資訊中心、高層大廈張貼宣傳海報,以便向居民傳遞盂蘭節祭祀時應注意的事項。同時,市政署亦會加派稽查員進行巡查工作,若市民觸犯《公共地方總規章》之相關規定,可被罰款六百澳門元。

隨著社會發展,市民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亦可考慮更環保、節約的祭祀模式,如減少祭品及冥鏹數量,以減少祭祀過程產生的煙氣,盡量減低對附近居民及行人的影響,共同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若市民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查詢。

市政署日前飲食業界舉辨食肆環境衛生及隔油井的設置和保養,向業界簡介及推廣飲食業場所的衛生、正確排污方式及要求,提升使用隔油井的意識,保持食肆環境衛生,減少非法排污情況。

座談會於八月四日在中華廣場六樓市政署培訓中心禮堂舉行,市政署道路渠務廳長何萬謙、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理事長李慧茵以及近四十家餐廳代表出席。會上,市政署人員重點向業界講解食肆排煙系統過濾設備要求、防鼠措施和滅鼠工作、正確處理垃圾的方法,以加強業界的衛生意識,使飲食場所的環境符合安全標準;此外,亦向業界講解安裝隔油井的重要性,並介紹正確安裝及使用隔油井的方法、注意事項和保養等內容。

市政署冀透過舉辦座談會,提升食肆使用排污設施方面的意識,如不遵守衛生指引、沒有安裝或不正確使用隔油井,除了會衍生飲食場所的衛生問題,也會增加公共下水道淤塞的風險,影響渠道的排污排洪能力;倘發現違規行為,將按照現行法規向食肆作出處罰,嚴重者將會被吊銷牌照。市政署呼籲食肆持牌人應重視食肆的環境衛生情況,保持場所清潔,並勤於清理隔油井,以確保公共下水道的正常運作。

本澳因受颱風吹襲,期間部份食肆及商舖受水浸影響,為保障食品安全,市政署在八號風球除下後已即時派員巡查受浸區域的食品場所,暫未發現違規情況。呼籲業界及公眾注意食品及環境衛生情況,做好清理及消毒工作。市政署會持續派員到受影響區域的食肆、零售店舖、食品儲存庫及冷凍倉等進行排查,協作善後工作。

八號風球除下後,市政署已即時派員巡查受浸區域的食品場所,瞭解商戶受影響情況,經初步排查,暫未收到或發現業界存有水浸食品。市政署呼籲食品業界須在完成場所清潔前暫停營業;若發現食品有腐爛跡象、外觀異常、懷疑已變壞或可能被水浸過的食品,切勿加工、出售或食用;丟棄任何被水浸過包裝已破損、非防水密封包裝的食品及一次性餐具等;應使用安全的水源處理食品和清洗食具、設施及設備;所有接觸食品的用具、設備、食品製作區、食品貯存區及用餐區在使用前應徹底清潔和消毒。

市政署強調,由於受水浸影響而須報廢的食品存有風險,絕不適宜供人食用。當要銷毀受污染食品時,須按照當局指示直接運往銷毀,防止他人撿拾,避免對環境衛生再度做成污染。而任何人士若繼續加工、供應及出售廢棄、腐敗或變質的食品予他人食用,將觸犯《食品安全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六十萬元或監禁五年。

公眾可登入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或食安資訊流動應用程式(App)附設的“停電或水浸後食安須知”專頁,瀏覽各項水浸及停電後須注意之食安資訊。若對食品安全衛生有任何疑問或發現違規行為,可致電食安專線2833 8181查詢或舉報。

另外,於颱風過後,供澳鮮活食品、新批發市場、屠場、水產檢疫站及各區街市已恢復正常運作,保障民生食品供應穩定。

市政署正全力跟進颱風的善後工作

受颱風“海高斯”加上風暴潮影響,市面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大量樹木倒塌,內港下環街等地區出現嚴重水浸情況,市政署正動員人力及設備,全力做好善後清理工作,爭取盡快回復市容。

市政署人員於改掛八號風球時,已加緊派員清理行車路面上倒塌樹木及斷枝,首要開通本澳各主要幹道的交通,以便救援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市政署人員亦正持續檢查各泵房及渠道的運作,以確保積水能有效排走,盡快舒緩水浸的情況。

由於多處地方因受風暴潮影響出現海水倒灌,商舖及民居都受到影響,預計稍後相關地區亦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市政署已聯同清潔專營公司加緊調派人手及車輛等設備協助清理,同時,亦呼籲市民及商舖,暫時不要棄置大件傢俱、電器等大型垃圾於街道上,棄置生活垃圾時,亦要注意擺放位置,以免加重垃圾收集的難度及影響行車交通。

市政署及各部門正全力跟進颱風的善後工作,務求令整體市容盡快回復正常,減低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為保障公眾安全,當“八號或以上風球”轉弱為“三號風球”時,市政署將對全部所屬管轄的綠化及休憩設施進行巡查及評估,為避免影響前線人員進行檢查和作出應急處理,期間場所不對外開放,於具門閘或主要出入口之場會設告示牌讓公眾知悉。經分析及評估各設施的損毀程度後,會分正常、局部或暫停開放三個等級,開放清單公佈於市政署網頁www.iam.gov.mo及澳門自然網http://nature.iam.gov.mo,公眾可密切留意有關訊息並敬請配合。

另外,亦提醒食品業界,一旦食物及場所受水浸或停電影響,切勿供應及出售廢棄、腐敗或變質的食品予他人食用,以免觸犯《食品安全法》而被檢控,並須妥善包好報廢食品並自行直接運往焚化爐銷毀,以防他人撿拾,影響食品安全及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