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早前颱風“海高斯”吹襲,石排灣郊野公園內一株假菩提樹被吹至樹身傾斜,根部外露,市政署積極進行救治,目前已扶正並作臨時支撐。

該假菩提樹(古樹編號695)位於石排灣郊野公園,受颱風影響,樹身傾斜壓在後方鸚鵡籠上,根部近半已外露。樹高約十五米,胸徑約二米,胸圍約六點二八米,樹冠幅、樹身體積、泥膽龐大及有根系支持固定,故扶正工序存在一定難度。為保護澳門珍貴古樹資源,市政署聯同相關建築商及綠化公司協訂救治方案,當中包括養護、扶正、加設支撐架、修枝整形及擴大樹穴等。

市政署在現場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先為樹木架設臨時支撐架,利用吊臂車從旁施力協助固定樹身,同時進行修枝、挖泥及移除部分根系後,順利扶正樹木,並作了臨時支撐、換泥及修枝整形,下階段將繼續進行永久支撐架的建設及擴大樹穴等工序。

市政署會持續進行古樹巡查監察工作,為日後古樹保育儲備資料數據,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及其他樹木。

市政署高度關注黑沙水庫洗手設施疑因飾面剝落引致市民受傷事件,對傷者表示慰問。市政署重申,一直重視工程質量,將加強工程驗收和質量監察的工作,把貼石工程列入專項重點驗收項目,而在使用材質上,亦會因應設施環境作更嚴謹的選擇,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此外,市政署已對轄下全部公廁的洗手設施展開全面排查,預計本月內完成排查工作,暫沒有發現異常。

在事件發生後,市政署已即時圍封設施,經過初步調查,懷疑涉及工程質量問題,如證實為承建商的施工質量,必定追究責任,且半年內暫停其承接市政署之工程。

市政署巡查人員發現議事亭前地一株陰香樹受病菌感染出現根腐病,加上早前受颱風“海高斯”吹襲影響,令樹的根部受損,樹勢轉弱。市政署正為該樹制定救治及護理方案,計劃將加強對樹木進行殺菌、修剪樹冠、施肥等養護工作,希望樹木能恢復生機。

考慮到議事亭前地人流較多,敬請市民體諒配合,切勿進入工作範圍,避免發生意外。市政署將持續巡查本澳街道樹木,維護樹木健康及公眾安全。

市政署持續改善各區步行環境,於九月二十三日起分階段美化祐漢與馬場區一帶的街道環境,優化區內步行設施並有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工程於翡翠廣場、鏡平學校及永寧廣場大廈周邊行人路進行重鋪,鋪設紅色、咖啡色及灰色環保透水飾面磚,以及於適當位置鋪設導盲磚,降低過路位置的行人路面及設置危險警示磚,並於行人道增加綠化樹圈,增加綠化元素並優化景觀。

為減低對市民影響,工程將分階段施工,首階段工程於翡翠廣場周邊進行,預計工期約四十天,餘下鏡平學校及永寧廣場大廈之周邊行人道美化工程,將按屆時交通安排有序展開,整項工程預計約需一百天。同時,為減少道路重覆開挖,施工期間將協調各管線公司進行鋪設管道工作。工程期間將按交通事務局安排實施臨時交通措施,引起之不便敬請見諒,並提醒市民須留意路面情況及注意安全。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今(23日)表示,在今年四月行政法務範疇施政方針也有介紹路環黑沙建設青少年歷奇營計劃,現正進行規劃研究工作,主要是為市民、青少年建設的玩樂、休閒、運動的市政設施。正在諮詢中的總體城市規劃,該片區屬綠化或公共空間開放區,青少年歷奇營計劃符合用地要求。

在四月行政法務範疇施政方針中提出合理利用路環黑沙村旁多幅閒置土地,整合現有黑沙海濱休憩區及黑沙公園等康體資源,在路環黑沙海灘附近建設青少年歷奇營,滿足不同年齡層市民需求的大型戶外綜合活動空間。市政署重申計劃目標未有改變,早前以“世界級”形容,文字表達有點不貼切,原意是向居民提供優質的設施,計劃中是為市民、青少年建設的市政設施,將會充分聽取市民的意見。

此外,考慮到總體城市規劃正在諮詢,青少年歷奇營規劃研究必需配合總體城市規劃,故相關硏究工作較原計劃稍放緩,以便與總體城市規劃更好銜接。

市政署持續改善各區步行環境,於九月二十三日起分階段美化祐漢與馬場區一帶的街道環境,優化區內步行設施並有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工程於翡翠廣場、鏡平學校及永寧廣場大廈周邊行人路進行重鋪,鋪設紅色、咖啡色及灰色環保透水飾面磚,以及於適當位置鋪設導盲磚,降低過路位置的行人路面及設置危險警示磚,並於行人道增加綠化樹圈,增加綠化元素並優化景觀。

為減低對市民影響,工程將分階段施工,首階段工程於翡翠廣場周邊進行,預計工期約四十天,餘下鏡平學校及永寧廣場大廈之周邊行人道美化工程,將按屆時交通安排有序展開,整項工程預計約需一百天。同時,為減少道路重覆開挖,施工期間將協調各管線公司進行鋪設管道工作。工程期間將按交通事務局安排實施臨時交通措施,引起之不便敬請見諒,並提醒市民須留意路面情況及注意安全。

由法務局與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合辦的“高等院校《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系列活動”於2020年9月17日順利舉行,活動邀請了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朱世海副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約有100名保安學員參加。

朱世海副教授於講座中向學員講解了《憲法》的基本理論、《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的相互關係,並就“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以及中央與澳門特區的關係等內容進行詳細剖析。在講座後舉行的“國是茶聊”小型討論會中,朱世海副教授與學員們以輕鬆、互動的方式,就講座內容以及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

法務局一直致力向本澳青年學生推廣《憲法》與《基本法》,自2015年起,分別與多所高等院校合辦《憲法》與《基本法》專題系列活動,讓學生能正確認識《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的澳門特區憲制基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未來,法務局將透過各種活動,為高校學生提供一個在課堂外學習法律知識的途徑,從而加深本澳青年學生對《憲法》與《基本法》,以及澳門法律體制的認識。

行政公職局與澳門大學合辦的“電子政務主題工作坊——資訊系統開發及網絡系統管理”培訓課程於日前開課,來自22個公共部門50名資訊技術人員參與。

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在開課儀式上表示,推動落實電子政務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電子政務》法律9月27日正式生效,標示着電子政務邁進了新階段。特區政府擬透過培訓,讓更多人員認識和參與電子政務工作。是次培訓課程只是一個開始,期望通過理論聯繫實際,運用案例研討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員具備運用電子政務關鍵技術的能力,並由參與的部門一起建立合作共享的平台。

該項培訓課程內容包含法律知識、網絡安全、前沿技術及實踐經驗四大單元,分為資訊系統開發和網絡系統管理兩個班,主要對特區政府資訊範疇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雲計算中心專有雲平台技術開發和部署內部管理應用及電子服務,促進政務數據的互聯互通,並透過“教學+實踐”的模式,培養更多能善用雲計算中心技術的人才。

就社會關注的流浪動物問題,市政署表示理解市民對流浪動物的關心和愛護。對於餵食流浪動物是否觸犯《動物保護法》,經過進一步的法律分析,市政署認為愛護動物人士餵食流浪狗,不會因此成為飼主,不會根據《動物保護法》有關禁止遺棄動物的規定做出處罰。但是,基於安全及衛生考慮,希望市民避免餵食流浪動物。

市政署將透過宣傳教育及執法工作,提高社會各界對愛護動物、飼主義務及動物疫病防控等意識,倡導零棄養、不放養、盡早為動物絕育等觀念,促進飼主責任制度的落實,希望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的產生。今後將加強與動保團體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廣以領養代替購買,推動社會愛護動物。

市政署持續優化各區垃圾收集設施,近日完成了平線巷和路環新黑沙馬路(海灘停車場旁)兩個垃圾站改為壓縮式垃圾桶工程,並已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環境。

平線巷鄰近本澳商業區及旅遊景點,同時亦為居民區,區內產生一定的垃圾量,為配合該區發展及優化衛生環境,市政署將平線巷2號垃圾站優化為壓縮式垃圾桶,減少原街道垃圾桶容易衍生的垃圾外露、異味、污水、蚊蟲鼠患等問題,改善周邊衛生情況。此外,市政署近日亦完成路環新黑沙馬路(海灘停車場旁)垃圾站的優化工程,設置壓縮式垃圾桶集中收集黑沙海灘一帶的垃圾,進一步擴大垃圾收集設施的處理能力,優化黑沙海灘的配套設施及衛生環境。

壓縮式垃圾桶具有容量大佔用空間小的特點,其容量相當於約二十至三十個大型垃圾桶,而垃圾投放到壓縮式垃圾桶內會被推壓到密閉的空間內暫存,阻隔了異味和污水的排放。同時,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每天均派員巡視設施的使用狀況,並適時啟動壓縮功能把投入口內垃圾壓入壓縮桶內部,避免產生垃圾外露問題。

市政署呼籲市民配合共同保持公共地方清潔,將所產生的垃圾妥善包好並棄置到垃圾收集設施內,做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共同維護本澳城市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