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開始漸趨轉熱,有部分市民已開始使用冷氣機,市政署呼籲市民在使用冷氣機前,應先檢查冷氣機排水喉,倘發現有滴水情況,要盡快邀請專業冷氣技師作出檢查及維修,以免影響公共環境衛生。

不少市民使用冷氣機時,可能會忽略檢查冷氣機的排水喉管是否已經妥善接駁,從而衍生滴水問題,冷氣機水滴落簷篷的聲音不但滋擾他人,所造成的積水亦有機會孳生蚊蟲,影響公共衛生。市政署呼籲市民在使用氣機前,應先檢查排水喉管有否妥善接駁或出現斷裂、底盤有否滿溢或滲漏等情況,如有滴水問題應盡快改善或邀請專業冷氣技師進行維修。

市政署將安排稽查人員加強巡查,當發現有冷氣機出現滴水情況,會向有關住戶發出「改善冷氣機排水喉管通知」。住戶須盡快完成維修工作,若限期內仍未作出改善,會作出檢控。去年,共接到1752宗冷氣滴水投訴個案,發出改善冷氣機排水喉管通知書1429宗,跟進後未有改善而被檢控的有427宗。

市政署亦持續向社區加強宣傳,透過不同途徑,如張貼海報、派發單張、安裝燈箱廣告及宣傳橫額、邀請本澳團體協助宣傳、在電台播放宣傳聲帶等,向市民宣傳「預防冷氣機滴水,妥善安裝排水設備」的訊息,又計劃於電視台、巴士、的士、樓宇大堂、超市、便利店、市政署轄下設施播放宣傳短片,並上載至市政署網頁宣傳,提醒市民注意冷氣機滴水問題,主動作出改善,避免影響他人。

清明節將至,不少市民均會按傳統習俗到墳場掃墓,為方便市民祭祀及配合防疫工作,由3月27日至4月11日之周六、日,以及清明節和復活節長假期間,市政署將延長市政墳場開放時間,呼籲市民錯峰掃墓,減低因人流聚集而引起的疾病傳播風險。同時,市民亦可於市政署網頁瞭解當日市政墳場人流情況。

為達到更好的分流作用,市政署轄下市政墳場於3月27至28日,4月2至6日,4月10至11日延長開放時間,由早上7時30分至晚上7時正;市政署呼籲市民在清明節前後錯峰掃墓,盡量選擇於祭祀人潮較少的時候掃墓。同時,亦於上述日期在市政署網站www.iam.gov.mo,發佈各市政墳場正門等待的人數資訊,方便市民靈活安排掃墓時間。

市政署將依循衛生當局的防疫指引,市民進入市政墳場前須測量體溫及出示「澳門健康碼」。市政署將安排保安員駐守於各市政墳場出入口,為市民測溫及控制人流,部份出入口將關閉並因應情況實施人流管制。市民在墳場拜祭期間亦必須佩戴口罩,墳場內亦設有水喉供沖水洗手。祭祀時市民應與他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家族中不同的家團避免在同一時間前往拜祭,減少人群聚集,盡可能縮短拜祭時間於半小時內完成,希望市民予以配合,共同防疫。

清明節前,市政署已於各市政墳場進行滅蚊及除草工作,並在部份墳場增設流動廁所,滿足市民需要。清明節期間,將加派工作人員處理場內之祭品及垃圾。各市政墳場亦會播放宣傳聲帶,提醒市民拜祭時小心香火,香燭冥鏹須以器皿盛載或放在化寶塔內燃燒,切勿將尚未完全熄滅的冥鏹倒入垃圾桶內,離開前緊記清理所有祭品及花樽積水。此外,市政署亦會密切監察市政墳場及公用設施的衛生狀況,持續加強公共設施的清潔,包括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公廁內的門柄、水龍頭及沖水設備,確保環境衛生整潔。

澳門綠化週系列活動之一的「護理林木」活動於三月廿三至廿七日在大潭山郊野公園舉行,市政署希望參與者親身體驗工作人員日常的樹苗護理工作,建立愛護山林的良好意識。

護理林木主要針對生長未穩定的新植樹苗,及因缺乏競爭力而容易被周邊雜草伴生並導致長勢不佳的樹苗,定期進行修枝、鬆土、施肥及除草等護理措施。一般為首月加強淋水灌溉及除草,待新的根長出後,樹苗生長會較穩定,而樹苗一般經過三年定期的護理後,便可依靠本身的競爭力自然生長。

除了護理樹苗,市政署的山林管護工作另一重點,就是定期且適量地清除山林中藤本植物(如夜花藤、薇甘菊等),原因是藤本植物的過度生長會影響區內樹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的健康生長,嚴重時導致區內大面積被藤本植物侵占,扼殺其他植物生存空間,降低甚至喪失原有生態群落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效益。因此,當清理受到藤本植物嚴重為害的林區後,可騰出更多空間讓陽光及雨水下滲,雖然短時間內在觀感上形成山體泥土裸露現象,但長遠有助於較底層的植物生長。

在市政署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共有四個團體及機構合共一百名義工參與是次護理林木工作。參與者親手清理樹木周邊的雜草並鬆土,對樹苗進行修枝及施肥等,體驗工作人員的日常護理工作,更與他們就如何愛護山林進行互動交流,氣氛熱烈。

市政署持續進行山林修復計劃,至去年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合共修復面積達四十公頃,所種植的四萬多株苗木存活率高且生長良好。今年第四季度將開展第二階段的森林生態修復及整體完善提升工作,力爭於二零二四年完成修復面積一百二十公頃。

澳門近年經歷天鴿、山竹、海高斯等超強颱風吹襲,山林受損嚴重,超過五十多萬株樹木受到不同程度損害。雖然有部分林區自然恢復力旺盛,但仍有廣泛山林因嚴重受損,須加以重植造林,持續修補復育。為盡快恢復本澳山林生態環境,市政署由二零一八年起曾委托中山大學專家團隊進行調查,並獲廣東省林業局支持,由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組負責,逐步開展林木生態修復及優化設計項目。整個澳門山林生態修復方案分兩階段進行,除了對已損失的山林植被進行修復外,亦因應部份作為先峰樹的樹木已達樹齡上限,進入衰退期須逐步更替,同時適時適地保留及引入鄉土樹種,以促進林分的順向演替,建立鄉土性的林分結構,恢復地帶性的森林群落。

市政署已於二零一八年第四季至二零二零年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當中包括在步行徑兩旁五至十米範圍內清理受損林木、封山育林、補植及造林撫育。期間合共修復面積達四十公頃,種植了四萬多株苗木。現時各年份種植的苗木存活率高且生長良好,苗木萌芽、長新梢、生紅葉、開花結果等生理現象十分明顯。首年種植的苗木,經過兩年多養護已初步形成色葉林、觀花林的微生態景觀。今年初春,部份高約二至三公尺的樹種如山杜英、紅錐、紅桂木、海南紅豆等,已再開枝散葉,進而逐漸形成以鄉土闊葉樹為主的森林群落。

第二階段為森林生態修復的整體完善與提升,預計需時約五至十年,將於二零二一年第四季度開展,並力爭於二零二四年完成修復面積一百二十公頃。第二階段計劃在應急生態修復後,繼續加大造林綠化的投入,針對郊野森林樹種結構比較單一、有退化跡象、生物多樣性簡單的狀況,有序地逐步更替退化的林木。對衰退林區進行清理藤本,移除死樹,疏枝再種植優良鄉土樹種,以提供豐富蜜源和果源,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及繁育條件,同時完善及提升森林及樹木生態修復的品質和效益。

為讓公眾深入瞭解並親身參與山林保育工作,市政署於每年三月綠化週舉辦大步行及山林植樹活動。今年於黑沙水庫郊野公園進行重植林,面積約一公頃,種植約一千株長壽的華南鄉土樹樹苗。另舉辦多項活動,帶領一百五十多名市民一同參與樹木養護工作,協助檢查山林樹木生長情況,適時扶正、施肥及除草,令市民對山林樹木、保護大自然及傳承“愛綠共建美好城市”的理念有更深刻的體會。

應珠海市公證協會邀請,法務局副局長盧瑞祥、登記及公證事務廳廳長劉芷瑩、登記官/公證員戚雪平,以及第一公證署公證員李宗興於3月19日赴珠海出席了該協會舉辦的「公證工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流會」,為與會人士介紹澳門特區公證法律制度及就各會議主題交流意見。

為探索公證工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公證工作交流合作及民商事公證便利化,充分發揮公證在推進大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的作用,是次交流會以線上及線下的方式進行,粵港澳三地獲邀單位包括珠海市司法局及該市公證協會代表,香港特區的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國委託公證人協會代表,澳門特區的法務局、中國法律服務(澳門)有限公司及中國委託公證人代表,杭州市司法局及該市公證協會代表,以及珠海市各高等院校代表。

交流會上,澳門特區法務局副局長盧瑞祥介紹澳門公證制度的框架和公證行為的分類,重點介紹了登記及公證電子服務的發展,包括登記電子證明及電子書面報告、商業登記訊息平台,以及計劃提供的公證文書及登記證明的線上查證服務,以上電子化服務,有助滿足跨境查詢或查證訊息需要。與此同時,各方就公證業務上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進行探討,尤其在公證服務合作方面和公證互認方面等議題積極交流意見,氣氛熱烈,達到了預期效果。

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需要,法務局將持續與粵港有關單位在公證領域進行交流,推進三地公證業務的對接和合作,以便利居民生活和提供更優質的法律服務。

為保障公共安全,市政署近日移除螺絲山公園一株因感染褐根病而枯萎的土蜜樹,以及西望洋聖母眺望台一株自然枯萎的羅漢松。另外,市政署亦計劃有序地移除友誼廣場側四株長勢不良的大王椰子樹,改善樹穴環境後重植新樹,以美化社區環境。

市政署樹木護理人員於去年發現螺絲山公園一株土蜜樹感染褐根病及有土白蟻為害,樹根開始乾枯,樹幹基部有大面積褐根病菌絲面,經放藥後已消除土白蟻,但其長勢未見恢復,並持續落葉。護理人員近日再巡查,發現該樹已全株枯萎,樹幹有三條裂縫,倒塌機率高,對公眾構成危險,須即時移除。

另外,西望洋聖母眺望台樹槽中一株羅漢松長勢逐漸衰弱,經修剪減少遮蔽及施肥等措施後仍沒有改善,並於近日枯萎。為保障公眾安全及讓旁邊的羅漢松生長得更好,市政署已移除該枯樹及再在樹槽內施肥。

此外,位於友誼廣場側的四株大王椰子樹,樹木頂端的莖部近年越趨變幼,老熟葉少而稀疏且黃化,頂芽嫰葉小而細,整體呈現衰弱徵狀。經持續觀測,樹木狀況未見好轉,故計劃有序地移除有關長勢不良的樹木,並改善樹穴環境後重植新樹。

市政署呼籲市民共同守護珍貴的樹木資源,如發現樹木有異常情況,可透過「市政在線」或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反映。

位於路環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內,有七株假菩提古樹已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樹齡均達一百一十年,為更好地保護珍貴古樹,已於去年十二月起交由市政署託管養護。市政署對有關古樹進行檢查及管護工作,並為校方人員開辦古樹保育講座,共同保育澳門的珍貴資源。

市政署樹木管護人員於今年初對位於該校內的七株假菩提古樹進行例行檢查,發現部分古樹有枯枝,且部分萌發枝過盛,容易令樹冠重心偏側,經評估生長勢一般,須安排疏枝修剪,以減少枯枝節斷墜落或傾斜失衡的風險,亦計劃為一株生長在斜坡上重心傾斜的古樹加設支撐架。

此外,市政署早前受邀為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人員開辦古樹保育講座,講解古樹的日常養護及復壯措施,亦就特殊天氣或古樹緊急狀況,與校方人員建立溝通機制,進一步做好古樹的管護工作,共同保育澳門的珍貴資源。

市政署一直高度重視古樹保育工作,市民如發現樹木有異常,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反映或查詢。

市政署與多個團體於二月合辦四場「全民清潔迎新歲」之防治鼠患培訓課程,讓參與的物管清潔從業員及大廈管理委員會成員進一步瞭解防治鼠患的有效方法,提高其環境衛生意識。

市政署除了在公共地方進行防鼠滅鼠工作外,亦關注私人大廈屋苑的鼠患情況。作為「全民清潔迎新歲」系列活動之一,培訓課程分為理論及勘察兩個部分,由市政署滅鼠範疇資深人員講解鼠患防治目的、市政署的鼠患防治職能範圍、私人屋苑的鼠患防治措施,以及大廈屋苑常見鼠患源頭等不同主題,並解答參與者的提問。同時,課程亦組織參與者到多區大廈屋苑進行實地鼠跡勘察教學,因應發現的鼠患問題,即時向在場人士提供防鼠滅鼠的技術意見。

防治鼠患培訓課程分別於二月八日、二月二十三日、二月二十四日及二月二十五日,與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民眾建澳聯盟、澳門物業管理業商會及澳門清潔業總商會合辦,共有約一百七十名物管清潔從業員及大廈管理委員會成員參加。不少參與者均表示課程內容實用性大,有助增強防治鼠患方面的知識,並瞭解到「防鼠為主、滅鼠為輔」的原則,認為應由環境衛生着手杜絕鼠患源頭。

除了上述培訓課程外,「全民清潔迎新歲」系列活動於一月至三月期間舉行。其中,學校清潔活動、社區清潔活動、大廈屋苑清潔活動、「防治蚊鼠齊認識」主題圖片展覽等已順利完成,共有超過七萬三千人次參與。市政署將持續優化監管環境衛生的工作,加強與各方合作,並鼓勵市民參與社區清潔,共同維護及改善社區衛生。

日前,法務局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辦了首場“校園網上普法講座”,主題為“憲法與基本法”,參加是次講座的學校有菜農子弟學校、中葡職業技術學校、澳門坊眾中學及利瑪竇中學,共約四百名學生參與。

為讓青少年從小認識《憲法》、《基本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法務局與各政府部門多年來一直合力,持續向小學、中學、高等院校不同年齡的青少年舉辦各類型普法推廣活動,當中包括講座、討論會、各類比賽項目等。今年更加強現代媒體技術和網絡平台在普法工作中的使用力度,藉此進一步擴大法律推廣的範圍和效果,持續拓展更多創新的普法方式。

此次法務局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辦的首場“校園網上普法講座”,藉網絡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宣傳方式在時間、空間和人力資源的限制,讓身處四間不同學校約四百名的學生能參加講座,增強他們對《憲法》和《基本法》的認識,培養他們的國家觀念及“愛國愛澳”情懷。 

“校園網上普法講座”設有各種不同的專題,包括憲法與基本法、認識國家象徵、基本法初階、認識澳門法律制度、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法律、網絡欺凌和電腦犯罪、打擊販賣人口犯罪、預防性犯罪等,歡迎有興趣的學校報名參與,詳情可致電法務局8795 7698查詢。

由行政公職局與澳門大學合作開辦的第二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昨(22)日開課,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代表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開課典禮。

張永春和27名學員談話時表示,行政長官對於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十分重視並寄予厚望,期望學員充分利用這三個月的時間,彼此學習,相互研討,共同分析公共部門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他亦感謝澳門大學為培訓班提供了優良的軟硬件設施條件,並承諾將在三月中下旬再與學員進行交流,聽取優化課程的意見。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致詞時介紹,澳大去年成立了公共行政培訓中心,構建提升公務人員質素的綜合平台。培訓中心將圍繞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通過共同研討、集中報告、跨部門合作等途徑來强化觀念、協調工作,實現政令暢通;同時,遵循“培訓與培養相結合”的理念,通過培訓考核建立起本澳公務人員的“人才儲水池”,為特區政府提供充足的後備管理人才。

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表示,公務人員培訓將以憲法、基本法與國情、人才儲備與領導力提升,以及配合施政方向及重點工作為三大主軸,而本次領導力課程正好體現了有關構思。他亦勉勵學員把握機遇,裝備自己,將來回到工作崗位上能學以致用,為落實部門各項施政工作發揮所長,並且根據所在部門的職能,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為脫產式培訓課程,旨在為特區培養更多專業能力與管理能力兼備的人才,首屆課程已於去年第四季成功舉辦。本次課程為期三個月,來自不同部門的27名學員,均具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工作表現評核,並經所屬部門及監督實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