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特区政府“以工代赈”政策,支援本地中小企和保障本地工人就业,市政署优化现有招标制度,让更多本地中小企业参与投标,并透过评标措施鼓励承建商聘用本地工人。市政署日前与多个本澳建筑业团体举行讲解会,介绍有关调整方案及市政工程项目,与业界交流意见。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罗志坚、委员麦俭明与相关部门主管及劳工事务局代表于本月七日及九日,分别到澳门建筑置业商会、澳门建造商会及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举行讲解会。

罗志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除对本澳各行业均造成冲击,因应特区政府以工代赈的政策,市政署将推动百多个市政工程,包括美化行人道、修建保养下水道、社区卫生设施、休憩空间、重铺路面、单车径、公园及街市设施优化等中小型项目,让本地建筑业界有更多机会参与,并透过优化招标制度,在扶助本地中小企的同时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

罗志坚指出,市政署一直重视本地工人就业,目前工程邀请标制度已要求承建商在投标时须作出“优先聘用本地工人”的书面承诺书,为强化保障本地建筑工人就业,市政署增设“聘用本地工人比率”作为评标考虑元素,比重约占百分之十至二十。并订立监管和惩罚机制,确保落实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政策。另外,亦适度调整制度中每组别可承揽之工程金额,增加中小型承建商竞投机会,进一步扶持本地中小企业。罗志坚期望业界积极参与。

参与讲解会的业界团体均欢迎特区政府以工代赈扶持中小企的政策,肯定市政署于短期推出工程项目对业界所起的帮助。有与会代表认同调整招标制度,指出聘用本地工人比率列为其中一项评标内容,有助进一步保障本地工人就业,建议应视乎不同工种设定不同比率,并由承建商定时提供工人比例报表,配合巡查监察以更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会上,业界亦就承建商组别升降级制度、监管机制及市政工程内容等与市政署进行交流。

受去年内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只配种及饲养进度有所延缓,致近日内地供澳活猪数量下降。市政署一直高度重视本澳鲜活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已即时向供澳鲜活商品的主要供应商了解供应以及销售情况。活猪供应量短时间内将有一定波动,并促请商户稳定供应及价格,在本澳全体社会抗疫防疫的关键时刻,与市民大众共渡时艰。

南光和南粤集团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自去年起内地对供澳活猪养殖场采取更严格的检疫监管措施,以保障猪只的健康卫生,令种猪配种及仔猪饲养进度有所延缓,以致近期肉猪上市及供应量出现紧张。近日供澳活猪数量维持约一百多头;两南集团表示,已积极安排于各供澳猪场调度采购,并且作出补贴,本澳活猪批发价由一月中至今一直保持每司马担三千零九十澳门元。同时,在内地工人陆续复工的前提下,已加紧推进在斗门设置供澳活猪中转场,争取今年五月投入运作,届时将有助拓展活猪货源,进一步保障供应。按目前情况,短期内供应量仍难免出现波动。

市政署强调在澳门抗疫期间,民生物资供应是居民生活及社会平稳有序的基础,促请业界积极开拓货源,尽力保持活猪供应稳定及零售价格平稳。另外,目前本澳的冰鲜及急冻猪肉库存量及供应量充足,相信可以作暂代以应付市民的需求。

为优化社区环境及市政设施,建设健康城市,市政署在今年第二季持续推动多项优化行人道、休憩空间、社区卫生设施及排水管网的工程,预计提供逾六百个就业职位。同时,市政署将优化招标制度,扶助本地中小企业,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以落实特区政府以工代赈政策。 社会高度关注政府落实以工代赈的具体措施,市政署将优化工程招标制度,加强对本地中小企业的扶助,引入“聘用本地工人比率”作评标准则之一,鼓励投标公司雇用本地工人,并要求承建商须作优先聘用本地工人的书面承诺,申报工人资料,透过不定时抽查,于承揽规则中列明违反聘用本地工人比率的惩罚措施,若屡犯不改有可能被取消判给等监管措施,保障本地工人就业。市政署稍后将为业界举行“支持本地工人及中小企讲解会”,介绍相关机制。 市政署在今年第二季启动多项市政设施优化工程,包括:重铺西湾湖及毕仕达大马路的行人道,改善望德堂区无障碍设施,修建路环陆军路步道和石排湾植物园入口。工程主要是优化行人道,改善路面不平情况,建设无障碍环境设施,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另外,计划在七个现时垃圾桶放置点改设压缩式垃圾桶站,以增加区内垃圾处理量,改善社区环境卫生。为提升排洪能力,市政署将于台山中街、罗若翰神父街及连胜台开展雨水管更换及建设工程,优化下水道管网,保障排水系统畅通。 市政署将持续优化康体休憩设施,包括优化氹仔莲花单车径,延长单车径长度及增设康体设施。

回应社会一直以来对优化新口岸海滨,增建休憩空间的诉求,市政署将在今年四月起,分阶段建设串连科学馆、观音像,伸延至妈阁的澳门半岛南岸海滨绿廊,为全澳市民提供大型多元海滨休憩空间,建设健康城市。工程并落实特区政府以工代赈政策,扶助本地中小企业,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 澳门半岛南岸海滨绿廊第一期工程观音像海滨休憩区总面积约一点五万平方米,由科学馆至观音像的一段海滨沿岸,将设儿童游乐区、步行径、茶座、多功能球场、健身康乐区、门球场、滚轴溜冰场等休闲康乐空间,并预留空间接驳第二期休憩区的单车径,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开放予市民使用。市政署将于今年内开展观音像至妈阁的第二期澳门半岛南岸海滨绿廊规划设计。 观音像海滨休憩区设有长约400米海滨步行径,同时,透过保留现有大树,调整目前绿化带布置,增植树木及绿化植物,配合行人道饰面,为市民提供休闲、舒适的林荫大道。 儿童游乐区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将划分不同年龄区域,引入新颖的共融式游乐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澳门半岛最完善的亲子休闲区。茶座区设有新颖遮阳造型的茶座、小卖亭,引入亲子厕所及哺乳室,以友善设计让不同年龄层使用者共享海滨休憩区。 考虑到市民对康体设施的需求,观音像海滨休憩区内多功能广场将设置日常较受市民欢迎的户外活动设施。健身康乐区则提供不同强度的健身设施,鼓励市民多做运动,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按国际标准设计的门球场、滚轴溜冰场、可作篮球场或足球场的多功能球场,则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多元的运动选择。

市政署市政谘询委员会城市建设专题小组日前在市政署大楼礼堂举行会议,听取市政管理委员会及有关部门代表介绍澳门南岸海滨绿廊第一期建设计划、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市政设施优化工程,与会委员踊跃发表意见,讨论热烈。 与会委员均支持澳门南岸海滨绿廊计划,认为项目有效回应市民增加运动和休憩空间的诉求,丰富市政设施内涵,落实以工代赈。不少委员赞同休憩区设施引入亲子及共融元素,有助实现老中青少共融共乐,满足不同群体康体活动需要。除关注设施的多元化和耐用性外,有委员建议当局因应使用需求,提升部份设施功能转换的灵活性,以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益。 此外,有委员关注海滨绿廊的布局及同区配套规划,倡与毗邻的宋玉生公园、未来轻轨站点的规划衔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完善该区的总体规划,并建议预留空间予日后规划使用。另有委员提出工程判给须切实惠及本澳中小企和本地工人、加快推进第二期工程规划、加入单车径和多元设施等意见。 罗志坚回应时表示,澳门南岸海滨绿廊将是澳门半岛最大的康体休憩区,市政署将分阶段推进海滨绿廊建设,今年完成首期观音像海滨休憩区,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素。他感谢委员们的宝贵意见,未来将广纳民意,深化第二期海滨绿廊规划,共绘蓝图。 会议由市政谘询委员会城市建设专题小组协调员何敬麟主持,出席者有副协调员梁颂衍,成员余健楚、梁鸿细、林宇滔、马志兴。列席者包括: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罗志坚、委员麦俭明、市政谘询委员会委员赵兰瑛、李焕江、卢伟乐、李良汪、黄淑筠、张嘉敏。

身份证明局局长黄宝莹及副局长周伟迎昨(18日)宣誓就职。仪式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主持,并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吴子健见证。

张永春致辞时表示,身份证明局服务全澳每一位居民,在行政管理、部门运作及对外服务上均向公共部门作了很好的示范,希望履新的领导们日后延续身份证明局的优良传统和服务精神,与部门主管和同事们共同迎接挑战、解决困难,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黄宝莹及周伟迎在就职仪式上表示,上任后定会竭尽所能,与同事上下一心,延续身份证明局“以人为本、廉洁公正、诚信有礼、高效优质”的服务精神,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方便的公共服务。

黄宝莹拥有澳门大学翻译(中葡文)学士学位、中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及澳门科技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于1998年进入身份证明局,曾担任刑事纪录处处长及居民身份资料厅厅长,并自2018年3月起担任副局长职务,对身份证明局业务具丰富知识及经验。

周伟迎拥有台湾大学工学(机械工程学系)学士学位及澳门大学法学学士学位,于2003年进入廉政公署,曾担任调查主任、高级调查主任及调查二厅代厅长,并自2019年12月20日起担任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顾问职务。

公共卫生是抗疫防疫的重要基石,为此,市政署一如既往持续优化公共卫生设施,今年将开展优化市政公厕计划,透过和民间专业团体合作,分阶段重整、翻新全澳公厕,引入环保、自然通风、室内绿化等元素,提升公厕规格,改善社区卫生环境,政社合力共建健康城市。同时,计划将有助落实特区政府以工代赈,扶助本澳中小企,保障本地工人就业的政策,估算可提供约一千二百个职位。

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副主席罗志坚、委员麦俭明,澳门建筑师协会会员大会主席梁颂衍等今(10日)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市政公厕优化计划。戴祖义表示,计划有助落实政府“以工代赈”政策,支援本地中小企和本地工人,市政公厕优化计划预计今年内完成。

市政署早前已陆续完成多个公厕优化工作,如金莲花广场、塔石广场、路环黑沙海滩公厕等,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优质的公厕环境。经对现时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及防控考虑,优化公共卫生设施的工作有需要加快推进。

市政署将对全澳公厕引入优化元素,包括:改善公厕内部设计,重新设计空间布局,增加厕格及调整男女厕格比例,以符合实际需求,增设亲子厕间,方便家长携幼使用。引入环保元素,增加自然通风、采光及室内绿化,利用更优质的建材及洁具,提升视觉效果。此外,增设自动感应设备,如自动皂液器、感应式水龙头、感应式冲水便器以及自动式提供卫生纸机等,减少手部接触的机会,并于厕格内增设扶手,照顾长者的需要,装设消毒净味机,改善气味问题。

为配合防疫抗疫工作,市政署将加快推进优质公厕计划,对六十个公厕进行重整,并将和澳门建筑师协会合作,由本地建筑师设计重整的公厕,另对二十三个公厕进行翻新。预计今年内完成全澳八十三个公厕优化工程,期间市政署会加强监督,保障工程质量。

行政法务司长张永春今(5)日上午出席立法会小组会议后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特区政府是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及综合评估后,才具体落实以包机方式接回在湖北的澳门居民。

张永春表示,特区政府一直有就相关问题草拟预案,不过在落实执行上,牵涉到需派出飞机前往当地机场,在较早前当地疫情尚未稳定时,包机前往武汉和湖北并非易事,必须检视一切可能并做好充份准备。他强调,特区政府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作出评估,同时亦需与当地有关部门保持沟通。他亦指出,目前香港特区政府从武汉接回香港居民的经验,对澳门亦有不少帮助,具参考价值。

就居住于内地的公务人员,张永春表示,虽然部分公务人员在珠海拥有居所,但相信当中大部分只是于周末才返回内地居住,只有小量公务员长居于珠海。他指出,全澳居民,包括公务人员均应尽力配合减少出入境。当局亦会发出内部公函,加强劝吁公务人员如非必要,应避免出入境。

张永春表示,公共部门自本周一开始回复正常上班及对外公共服务以来,各项运作正常,基本上没有出现排队人潮。他认为,公共部门在2月中下旬维持了约两星期的基本服务,各项具紧急性及迫切性的公共对外服务在部门回复正常上班及对外公共服务前已大致处理完成,有效疏导了部门在回复正常上班后的人流量。

另外,就本澳都市更新的工作进度,张永春称,当局于去年底已完成《澳门都市更新法律制度》公开谘询,法务局正在整理和研究谘询过程中所收集的意见。运输工务司辖下的都市更新委员会亦已委托顾问公司开展都市更新研究。他估计,由顾问公司开展的有关研究现已接近完成,特区政府将就两份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其后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综合拟定都市更新计划。

张永春重申,都市更新是现届政府其中一项的重要工作,认为无法在今年内得出方案。都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技术范畴和平衡不同利益诉求,当局必定会尽力处理。

行政法务司长张永春今(28)日上午出席立法会小组会议后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根据本澳以及周边地区的疫情最新情况,特区政府认为政府公共部门具备条件由下星期一开始回复正常上班及对外公共服务,但市民防疫工作不能松懈。

所有公共部门于3月2日(下周一)起,恢复正常办公及对外服务;同时,为了持续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各部门仍须遵守各项防疫指引,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敬请前往办理手续的市民,要配合和支持各部门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