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基金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江海莉就職
退休基金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江海莉今(11日) 宣誓就職,儀式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主持。
張永春致辭時感謝江海莉願意接受挑戰出任副主席一職,指出過去兩年,退休基金會在基金運營及優化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是各領導主管及全體同事的努力成果,期望退休基金會上下一心,繼續積極完善各項工作。
江海莉致辭時對特區政府及行政法務司司長的信任及支持表示感謝。並表示,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將憑著過往多年在退休基金會工作的經驗,竭盡所能輔助行政管理委員會代主席履行退休基金會職責,繼續與同事們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積極推進各項工作,為澳門特區政府服務。
江海莉擁有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歷,1988年進入公職,曾擔任退休基金會高級技術員、財政管理廳廳長及公積金制度廳廳長,並於2012年1月起擔任退休基金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全職行政管理人。

公務人員陪同長輩接種疫苗可合理缺勤
繼陪同子女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合理缺勤後,行政公職局於今(3)日再向公共部門發出通知,公務人員陪同其本人或配偶年滿65歳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合理缺勤一天。
為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及傳播的風險,保護長者自身及家人的身體健康,特區政府正積極鼓勵和呼籲長者儘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基於此,經徵詢衛生局和社會工作局的意見後,行政公職局向公共部門發出通知,公務人員陪同其本人或配偶年滿65歳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屬《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所指的“公認的公共利益”。因此,由即日起,公務人員可於陪同該等長輩接種疫苗的當天或翌日合理缺勤一天,以便觀察長輩接種疫苗後的情況並加以照顧。

澳門特區與內地今簽署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賀榮今(25)日簽署《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簽署儀式於京澳兩地以線上方式進行,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主持。
《仲裁保全安排》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兩地簽署的第五項司法協助安排,是對2007年10月簽署的《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的完善,將容許仲裁當事人請求另一方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防止仲裁對方故意毀滅證據或轉移財產,使當事人更便利地獲得跨境仲裁保全協助,保障仲裁裁決的順利執行。
張永春表示,簽署《仲裁保全安排》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重要舉措,將更有效地維護仲裁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強化兩地在民商事仲裁領域的司法合作,服務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此外,也有利於吸引更多當事人選擇澳門仲裁機構開展仲裁,從而帶動本澳仲裁業的發展。
賀榮表示,《仲裁保全安排》標誌著兩地在民商事領域實現更優化、更完善、更全面的司法合作,將為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中提供更優質、更高效、更便捷的司法服務,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有力推動了“一國兩制”在司法領域的實踐發展。
在澳門現場出席儀式的嘉賓還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法務局局長劉德學、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顧問陳里程、檢察長辦公室顧問許秋雲等。

公務人員陪同子女接種疫苗可合理缺勤
行政公職局於今(22)日向公共部門發出通知,公務人員陪同就讀中小幼教育階段未滿十八周歲的子女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合理缺勤一天。
為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及傳播的風險,保護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特區政府強烈呼籲中小幼教育階段的學生儘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基於此,經徵詢衛生局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意見後,行政公職局向公共部門發出通知公函。
通知公函中指出,公務人員作為家長或法定監護人,陪同就讀中小幼教育階段未滿十八周歲的子女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屬《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三款所指的“公認的公共利益”。因此,由即日起,公務人員可於陪同子女接種疫苗的當天或翌日合理缺勤一天,以便觀察子女接種疫苗後的情況並加以照顧。

電子辦理在生證明量日增、一戶通綁車繳稅簡易便捷
截至2月9日,共有139,306人完成辦理2022年度在生證明,其中115,956人透過電子方式(包括使用“一戶通”及自助服務機)辦理,佔整體辦理量83.2%。透過“一戶通”網上辦理有59,203人,佔整體電子辦理量51%,較去年同期的39,561人增加近5成。資料顯示,市民已日趨習慣使用“一戶通”的便民電子服務。
為配合防疫常態化措施,當局鼓勵市民選用“一戶通"辦理在生證明,減少人群聚集,亦為身處外地的受益人提供了便捷的辦理渠道,免卻受益人需異地奔波或郵寄文件的不便。直至現時,居住於澳門以外地區的受益人透過“一戶通”完成辦理在生證明申請已超過8,000人次,佔完成辦理的70%。
另外,隨着第19/2021號法律〈修改八月十二日第16/96/M號法律《車輛使用牌照稅》〉的公佈生效,自2022年1月1日起,車輛使用牌照稅的標誌(俗稱“行車稅圈”)已正式取消,車主無須領取及張貼稅圈。而為進一步便利市民繳納2022年度車輛使用牌照稅(俗稱“行車稅”),於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市民除可透過原有方式繳納外,“一戶通"亦已推出“我的車輛"和“行車稅繳納服務",局方鼓勵車主可透過“一戶通”中“我的車輛”功能,以個人身份綁定自己的車輛,之後無須再輸入任何資料,便可用“一戶通”直接為車輛繳納行車稅,操作過程簡易快捷。如有意為他人名下車輛繳稅,亦可透過“一戶通”即時辦妥。與此同時,車主可隨時查看繳稅紀錄及驗車期等實時資訊。
截至2月9日,共有57,058輛車經“一戶通”綁定,而透過“一戶通”完成繳納行車稅的車輛則有33,681輛,佔已繳納行車稅車輛數的53.2%。
“一戶通"開戶人數現已逾30萬,行政公職局將與各部門協調和合作,推出更多與市民息息相關的電子化服務。有關“一戶通"詳情,請瀏覽政府入口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如有查詢請致電政府資訊中心熱線(88668866)。

公職局會向公共部門了解公務員春節期間離澳情況 相信大部分人員有遵守儘量留澳的指引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行政公職局已於春節前(1月14日)向各公共部門發出指引,要求公務人員春節期間應儘量留在澳門,避免前往廣東省內的中、高風險地區,以及廣東省外的內地其他地區或國外,相信大部分的公務人員都有遵守指引,非必要都不會外出,留澳度歲。
行政公職局會向各公共部門了解公務人員春節期間離澳的情況,並再提醒公共部門嚴格遵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機構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建議》,關注曾離澳員工的旅居史及是否有身體不適的情況。

市政署複檢越南進口冷鏈水產品未見異常
就國家海關總署二月十日公佈,從註冊號為DL 370的越南水產品生產企業進口的凍巴沙魚外包裝上,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陽性。市政署即時啟動應急預案,對涉事企業的同類產品採取追溯、排查、複檢等措施,要求本地商戶即時封存來自涉事企業的貨品,並再抽取樣本進行複查複檢,結果未見異常。同時,市政署即日起暫緩涉事企業的產品入口申請。
自二零二零年七月起,市政署曾多次抽取越南進口的水產品樣本及其內外包裝樣本進行核酸篩查,皆未有發現新冠病毒。最近三個月,市政署亦按照防疫措施,對來自上述涉事生產企業的產品進行消毒、抽檢,檢疫合格方可進入本澳。
市政署依照國家海關總署的公告,對進口冷鏈食品採取預防及監管措施,並因應風險程度制定應急預案。當獲悉某國家或地區的註冊場貨品檢出新冠病毒,即在本澳入口層面採取一系列暫緩入口申請檢疫安排。在期滿恢復時,亦針對該註冊場的貨品進行外包裝、內包裝及食品的病毒核酸檢測,嚴防新冠病毒透過冷鏈食品及外包裝傳播。如屬市售供應流通層面,會透過“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檢視過往入口該註冊場貨品在本澳的庫存情況,並通知商戶作即時封存,以及派員再次抽檢作病毒核酸複檢,以進一步排除風險。

市政署籲業界加強清理隔油井及地盤廢水過濾設備
市政署持續對飲食場所的隔油井及地盤排污進行巡查,去年分別巡查隔油井近1,200次、地盤排污超過700次,並對違規情況作出處罰。市政署呼籲業界加強清潔隔油井及地盤廢水過濾設備,並已制作相關指引供業界參考,共同維護公共下水道暢通。
針對飲食場所在烹煮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油脂的污水,油脂污水長期未經隔油井有效過濾下排入公共下水道系統,油脂容易於渠內積聚,令下水道出現淤塞,清理工作亦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故業界應自律定期清理隔油井,保障渠道暢通。市政署於2021年共進行1,192次飲食場所隔油井的巡查工作、開立實況筆錄213宗,並對數宗於複查期間仍未改善的飲食場所執行封閉場所處罰。
另外,地盤將未經有效過濾及處理的施工廢水違規排放至公共下水道,大量英泥沙漿等建築物料容易於下水道內沈積固結,阻塞渠道及對渠體造成破壞,且單靠一般清渠措施亦難以有效清除,部分淤塞情況需要進行工程整治及更換。市政署除於施工前向工程責任方提供接駁街渠及濾水設備的技術指引外,亦持續派員監察地盤外周邊渠網情況;並恆常與工務部門展開聯合巡查及召開技術會議,協調及跟進地盤廢水排放工作。去年共巡查地盤排污701次,對地盤違規排放行為發出實況筆錄或控訴書共52宗。
為提升業界對隔油井保養及地盤廢水過濾的認知,市政署已制作《隔油井保養知多少》及《認識地盤廢水過濾設備》資訊;分別以簡明圖文介紹隔油井清潔及保養注意事項、隔油井功能的檢測準則等,讓業界清晰對隔油井使用方面的認知;以及介紹地盤廢水過濾設備的設置目的、清潔保養及相關法律等,方便業界知悉及向下線工友作宣導。
有關資訊已上載於市政署官方網站-資源庫-營業場所及宣傳物專欄內網址:( https://www.iam.gov.mo/c/resource/ );亦可透過掃瞄有關二維碼瀏覽內容;文本同時設有葡萄牙語及英語版本,歡迎業界人士自行瀏覽,共同維護公共下水道暢通。

市政署“農耕體驗”活動接受報名
為讓市民有更多機會親近大自然以及體驗農耕種植,市政署持續舉辦“農耕體驗”活動,今年第一期活動的報名日期為2月11至14日,歡迎家長與子女一同報名參加,促進親子關係,一同體會珍愛大自然。
農耕體驗活動於黑沙開心農耕場舉行,由今年3月6日至7月3日為期約4個月,名額140組,參加者1至6人,每組費用為澳門元250元。3歲至80歲有興趣體驗農耕且適宜進行戶外體力勞動的澳門居民,可於2月11至14日期間透過市政署活動報名系統 https://app.iam.gov.mo/ActivityWeb ,或於辦公時間親臨市政署各區服務中心或其分站報名,報名時須提交完整的組員名單及資料。報名後不設修改及增減,如報名組別超過限額,將採用電腦抽籤方式,中籤名單可於2月17日或之後登入活動報名系統查詢。
市政署將以手機短訊通知錄取者有關繳費事宜,錄取者須於指定日期內登入活動報名系統辦理網上繳費,或於辦公時間前往市政署各區服務中心或其分站辦理繳費,逾期未繳費用者由後補者補上,最終確定名單可於2月24日或之後登入活動報名系統查詢。另會以短訊方式,通知各確定組別相關繳費及活動開耕日事宜。詳情可查閱網上的〈開心農耕場“農耕體驗”活動報名須知〉,或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查詢。

關注市政署食安微信號 掌握全面及時的食安資訊
市政署新增名為“市政署食品安全資訊”微信訂閱帳號,公眾可透過食安微信號接收更全面、及時的食安風險提示、科普知識等內容,提升市民的食安風險防範意識,切實掌握正確的食安操作技巧,共同守護食安。
提供多元化食安資訊
食安微信號主要劃分三大類別資訊,包括“最新公佈”、“食安資訊”、“課程活動”。最新公佈包括:市政署最新發佈的食品安全新聞資訊,比如食品抽檢結果、最新食安措施,以及因應季節性食安風險,發出相關的食安提示等內容;食安資訊類別包括:向業界發出的食品預警、食安常識及科普資訊文章,以及一系列圖文並茂的圖文包及影片資訊;至於課程活動,則提供業界培訓講座、公眾展館導賞及講座兩類食安課程的報讀資訊,包括適合業界報讀的“食品安全與衛生”培訓課程、“食品衛生督導員鼓勵計劃”,以及供學校、社團等機構預約組織參與的二十六個主題食品安全講座、公眾食安展館導賞服務等都可以透過食安微信號查找,讓有意報讀課程人士更便捷掌握培訓及講座的開辦時間、課程內容,以及報名預約方式等內容。
傳遞正確食安觀念
市政署亦會留意本澳餐飲市場消費趨勢、市民季節性飲食習慣,以及社會關注的食安議題等,持續透過市政署食安微信號發佈相關具實用及趣味的科普資訊,同時就網絡熱議的食安傳聞進行解惑,藉此傳遞正確的食安觀念。
追蹤最新食安動態
“市政署食品安全資訊”微信訂閱號現已開通,市民只需在微信平台內搜尋“市政署食品安全資訊”,或者掃瞄二維碼,即可關注,追蹤最新本澳食安動態及資訊,學習正確的食安技巧及科普知識,強化食安風險防範力,同為自己的食安把好關。